經濟法學科創新教學思考
時間:2022-06-12 04:02:39
導語:經濟法學科創新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的教學體制不斷改革,對中等職業教育經濟法學科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一方面,中等職業教育經濟法學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另一方面,中等職業教育經濟法學教師需要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本文將具體探討經濟法學科的創新意義、現存問題及應對舉措,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經濟法學科;創新教學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教育行業不斷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學校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中等職業教育面向社會,以培養社會所需人才作為目標,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確立了學科本位的原則,優化了傳統的教學設計。與其他學科相比,經濟法學的難度較大,對學生的邏輯要求更高。為了深化經濟法學知識,提高經濟法學教學效率,必須優化教學模式,推動學科創新。
一、推動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經濟法學科創新的必要性
(一)滿足社會人才需要。在中等職業教育學校中,經濟法學科非常重要。經濟法學科關注法律經濟人才的培養,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目標。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當前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技術的競爭和人才的競爭,只有吸納更多人才,才能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力[1]。我國企業對法律經濟人才的需要不斷膨脹,為了滿足社會人才需求,中等職業教育學校需要為經濟法學科提供更多的教學支持。(二)實現學科教學目標。與其他學科相比,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的經濟法學科具有綜合性特征。學生在學習經濟法學時,不僅要掌握基礎的經濟學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法律素養。為了提高經濟法學的教學效率,讓學生真正掌握經濟法學知識,并將理論知識應用到未來的工作實踐中,必須加大學科創新力度,促進學科的全面發展。
二、當前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經濟法學的教學缺陷
(一)學生學習興趣較低。就目前來看,學生在學習經濟法學時經常會陷入困境。經濟法學的難度較大,學生在理解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失誤。除了基礎知識外,經濟法學這門學科為學生介紹了許多經濟學規律等、法學規范等,使學生背負了較大的記憶壓力。很多學生在學習時以記憶為重,對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使知識吸收更加困難。久而久之,學生會失去經濟法學的學習興趣,對學科產生畏懼心理。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需要為學生提供學習方法。很多教師沒有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致使學生成績難以提高,教學目標難以達成[2]。(二)課程教材理論過多。對經濟法學課程的教材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大多數的經濟法學教材都重視理論、輕視實踐。經濟法學在性質上仍然類屬于法學范疇,因此教材中記錄了大量的法律條款等。值得注意的是,時代在發展變化,我國的法律體系不斷優化,原有的法律條款已經被相關部門修改,經濟法學教材沒有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會使學生與時代脫軌。除了教材內容陳舊落后以外,經濟法學教材還存在理論過剩的問題。大部分教材都為學生介紹了經濟法學的基本理論,但是純理論研究并沒有意義,學生需要在具體實踐中檢驗經濟法理論的重要性。由于教材中的實踐內容不足,學生并無法深入理解經濟法理論的內涵,對概念做出細致闡述。(三)教師教學方法落后。在教學體制改革的背景下,傳統教師角色和學生角色需要互換。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中,教師是課堂主體;而在全新的教學課堂中,學生才是課堂的主導者。我國長期以來推行應試教育,許多教師仍然限制在傳統的教學體制下,采用口傳身授的教學方法。傳統教學方法不僅會壓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會阻礙學生聽課效率的提高。還有一些教師沒有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實踐訓練,僅僅對學生進行了概念闡釋,使理論實踐相分離,知識點銜接出現問題[3]。教師不僅是學生的引導者,還是學生的學習伙伴,許多教師沒有與學生進行溝通對話,把握學生的學習需要;也沒有接受學生的課堂反饋,及時優化教學手段,致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師生之間的關系越發冷淡。(四)課程評價體系欠缺。從整體上來看,經濟法學仍然屬于中等職業教育體系的一部分,教師需要確定經濟法學的考核方式,讓學生根據自身不足調整學習狀態。我國大多數中等職業學校都采用了平時成績和卷面成績累積的考核方式,卷面成績占據百分之七十甚至更多。學生的卷面成績越高,綜合成績越高;卷面成績越低;綜合成績越低。如果學生卷面成績較差,需要承擔較大的不及格風險。很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僅僅在考試之進行了突擊復習,很難在期末獲得一個好成績。傳統課程評價體系會使學生陷入被動地位,無法真正吸收知識,將理論應用到未來的職業中。
三、中等職業教育經濟法學課的創新教學舉措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處在成長的重要階段,很容易出現注意力轉移等情況,為了避免這一問題的發生,教師應該豐富課堂內容、提升課堂的趣味性。我國的科技水平不斷提升,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范圍日益廣泛[4]。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在教育領域中,催生了現代教育技術,對課堂效率起著重要的提升作用。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創造具體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自覺進入到學習情境當中。比如,教師在講商標注冊程序時,可以應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一段視頻。視頻中有公司、商標局、機構等場景,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自己是公司注冊者,應該遵循怎樣的注冊程序。在創設情境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模擬演示商標注冊的流程,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商標注冊”,并在每個環節為學生提供具體指導。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被積極調動起來,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掌握商標注冊的基本知識,還能豐富自身的學習體驗,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互融合。(二)增加實踐教學內容。教材是教師展開教學的物質載體,只有優化經濟法學教材,才能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加深學生對學科的理解。對我國的中等職業教育學校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大部分學校都沒有根據本校學生特點進行教材編制,致使學科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相脫離。為了體現教學的實效性,學校應該增加實踐教學的內容,適當縮減理論教學的比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指導[5]。比如,學校在編制經濟法學教材之前,應該對本校學生的特點進行綜合分析,確保經濟法學教材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的學生學習能力偏弱,對學習的熱情相對較低,在對教材進行學習時,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生希望教材具有新奇性,以此帶動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在進行教材編制時,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編排,增加淺顯易懂的教學內容,并在理論知識后面進行教學指導,讓學生掌握實踐操作的方法。除了基礎的法學知識、經濟學知識外,中等職業教育學校還應該在教材中為學生介紹實訓業務,提升學生的業務能力,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基礎。(三)采用高效教學方法。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關系著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學生對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更感興趣,教師應該進一步優化教學體系,豐富課堂內容。經濟法學這門學科的知識點很多,學生的記憶難度較大,教師應該突出啟發性教學的重要作用,對原有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6]。比如,教師在講合同法內容時,可以采用案例教學的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比,案例教學不僅能突出知識點的可應用性,還能彌補理論灌輸的不足,把學生代入到案例之中,對真實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在應用案例教學法時,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身份角色進行設置,把學生代入到不同角色中,對同一事件做出不同的評價。涉及合同法的當事人一般有兩個,兩個人所占的角度不同,其觀點立場也呈現出較大的差異性。教師可以讓A學生和B學生分別作為合同法當事人的律師,并為自己的當事人進行辯護。在對當事人進行辯護之后,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法院的最終裁決結果,讓學生對該結果進行評價。在經濟法律中,合同法具有突出的代表性,教師在課堂上應用案例教學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鍛煉學生的問題思維。(四)優化課程評價體系。傳統的課程評價方式存在很大弊端,學生的個人能力并不體現在試卷上,而是體現在日常學習中。教師應該對經濟法學的考核體系進行重新規劃,把學生的日常學習態度、作業完成情況記錄在考核項目之中。經過實踐證明,這種課程評價體系具有顯著的優勢。比如,教師在期末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該改變傳統的試卷計分方法。卷面的成績應該占百分之三十,平時的成績應該占百分之七十。學生的卷面成績即期末閉卷考試成績,平時的成績包括課堂筆記、隨堂考試、課程作業、小組討論作業等等。除了將平常成績納入考核體系之外,教師還應該開展學生互評。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小組內部成員進行互相評價,以此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自覺投入到小組討論之中。
四、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的教學體制不斷改革,對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提出更高要求。中等職業教育學校面向社會,為了滿足社會的法律經濟人才需要,必須關注經濟法學科,結合本校學生特點編制專門教材,發揮教師作用推動經濟法學課的創新教學。
[參考文獻]
[1]李勝利.關于法學本科專業經濟法學教學兩個問題的思考[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32(03):163-165.
[2]荊珍.思維導圖在國際經濟法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A].重慶理工大學.第5屆教育教學改革與管理工程學術年會論文集[C].重慶理工大學,2012.3.
[3]彭真軍.商科院校本科經濟法學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04):160-162.
[4]陳明.經濟管理類專業經濟法學教學改革建議———以滁州學院為例[J].滁州學院學報,2010,12(04):114-115.
[5]程亞麗.范例教學理論在經濟法學教學中的應用———以模擬法庭教學模式為例[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12(04):117-120.
[6]譚玲,范湘凌.范例教學理論在經濟法學教學中的運用———模擬法庭教學法探微[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02):104-108.
作者:黃建彬 單位: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
- 上一篇:法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 下一篇: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體系探討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