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學科學素質教育探討
時間:2022-08-04 08:56:31
導語:高中生物教學科學素質教育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新課程標準中素質教育是核心,其主要的內容就是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而在綜合素質中,科學素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尤其是對于生物這門自然學科而言更是核心內容,因為只有學生形成了良好的科學素養,才可以有效地促進科研精神的形成,并且強化學生的相關思維能力。當然在具體的操作中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目前已經成為很多高中生物教師不斷研究的問題。文章以人教版生物教材為例,主要針對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科學素質教育實踐進行探究,希望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物教學中科學素養的培養效果,為推動高中生物教學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生物;科學素養教育;教學實踐策略
高中生物內容的抽象性和理論性比較強,同時其實踐性也是非常強的,雖然很多實踐的內容,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的障礙,但是如果沒有實踐性的內容,學生的理解難度會加大。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學,而且還需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進而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為學生進行深度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現代教育的理念是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所以教師對于學生的教育不能僅局限在知識和技能的教學中,而且還需要進行學生科學精神以及相關思維的培養,尤其是對于生物這門自然學科來講,還需要培養其社會責任感,避免學生在相關理論和技術應用中,對人類的生存造成大的傷害。所以,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應該強化這方面的知識教學內容,并且積極地進行教學觀念的轉變,提高相關教學方法的應用效果。
一、科學素質教育現狀
(一)教師觀念落后
雖然現在新課程改革已經深入進行,但是很多高中生物教師的教學理念卻依舊跟不上新的教學形勢,而且很多教師對于素質教育的理解并不是很到位,他們雖然進行了教學模式的轉變,但是整個教學模式卻非常的單一,很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激發。甚至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根本不理會素質教育的落實,在具體的教學中依舊采用落后的教學模式,課堂中以教師為中心,這使得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下降,不但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也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培育。同時,在傳統的教學中,理論教學是最為主要的內容,而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以及實踐內容教學很少,而且教師并沒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因此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根本就沒有多少效用。還有一些教師雖然認可素質教育,但是卻忽略了實踐教學的內容,甚至一部分教師認為實驗教學的效果并不好,而且還浪費時間。
(二)教師專業能力欠缺
素質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對學生的多方面素質進行培養,這對于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就比較高了,尤其是在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中,如果高中生物教師不具備相應的教學手段以及能力,那么起到的效果會非常差。而且要想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首先就需要讓學生對生物產生探究和學習的興趣,并且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可以讓學生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中,繼而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此外,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如果其不具備良好的知識儲備以及相關素質,那么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帶偏學生的情況,嚴重影響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
(三)教師職業倦怠嚴重
高中的教學壓力是非常大的,素質教育又提高了學生的培養要求,這就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精力,因此一些教師就會產生職業倦怠的現象。主要的體現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很難體會到成就感,工作熱情比較低,并且情緒非常不穩定。
二、教學實踐策略
(一)注重知識教學
高中生物的教學可以分為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基礎知識的教學。簡單來講,就是讓學生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并且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在生活中可以準確地對某種事物的發生作出判斷,避免因一些錯誤的說法影響其生活以及安全,整個內容包括知識的應用以及提出的背景、變化等內容。第二個方面就是讓學生形成生物認知意識。簡單地來講,就是讓學生進行生物知識的利用,創造新的生物知識,并且讓學生形成生物探索的好奇心。當然學生還需要形成良好的科學態度,這樣學生的生物認知才會提升,促進生物科技發展的同時,也造福于社會。比如,在細胞相關知識的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讓學生對細胞的重要性以及其背景等進行了解,而且還需要讓學生掌握任何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科學知識,這有助于促進學生對于生命的認知,進而形成愛護生命以及尊重生命的意識。然后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細胞進行探究,對細胞進行分類并且明確各種細胞的功效,隨著學生對于細胞理解的加深,這會提高學生的知識結構。當然,這個知識結構是統一結構,是學生所有知識的集合,而不是生物知識的集合,這對于促進學生生活經驗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以細胞分裂為例,學生在學完這一個章節之后,對于生長會有一個重新的認知,微觀的認知會讓學生的宏觀認知更為完善,有助于學生整體性思維的形成。最后,教師需要讓學生形成一個統一的概念,此時學生的探究欲望以及興趣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提升,這對于學生未來從事生物領域工作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畢竟對于高中生來講,高中的學習興趣是其選擇相關職業的一個重要參考。
(二)注重探究過程
學生良好科學素養的培育需要遵循科學的理念以及相關的邏輯,這樣才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和培養。高中生物作為自然科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是遵循科學邏輯的,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該以探究形式來開展教學,這樣學生的培養目標會更為準確,進而促進學生相關素質的形成和促進。畢竟探究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而思考的過程則是相關知識整合的過程,當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的整合,那么其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會非常的強烈。在這個背景下,教師強化知識的趣味性,這可以使得學生的探究效果更好,進而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效率。當然,在具體的應用中還要注意一些問題。首先,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相關探究的課程需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基礎,這可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進而提升其科學素養。其次,在進行探究培養的過程中,不能僅僅針對學生的科學素養進行培養,還需要對學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表達能力以及科學精神、思維等進行培養,這樣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才可以更為有效。最后,教師還需要讓學生學習相關的探討方法和技巧,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在探究中更接近事物的本質,進而促進其興趣和探究欲望的提升。同時,周圍世界內容的新發現會幫助學生建立更為完善的認知,進而促進學生整體性意識的提升。比如,在生長素相關知識的學習中,這個知識內容是比較抽象的,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于植物生長的要素進行探究,然后利用學生探究的結果對生長素進行講解,這樣學生才會明白生長素其實是一個大的概念,其包括多個內容,能夠促進生物生長的都可以被稱為生長素。這樣在促進學生科學素養形成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
(三)開展相關活動
生物的實踐性是比較強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帶領學生進行生物活動,這樣不僅僅可以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也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活動的開展,并且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學生發展的需求。對于自然學科來講,知識的應用并不是最終的目的,而知識的靈活遷移才是最終目的。因此,自然科學的發展是建立在各種實驗以及活動基礎上的,而這些實驗和活動就需要對知識進行靈活的應用,并且進行多個維度的遷移,當知識在不同維度遷移時,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才會更為立體,進而他們會用這些知識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和認知體系,完善自身的綜合素質。STS教育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方法,其可以促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融合,讓學生的知識體系不局限在課本中,直接深化了其知識視野。當然在具體的應用中,教師需要做好課程的設計,這樣才可以將相關的措施以及內容落實到位,讓學生的學習更為有效。比如,在植物細胞的認識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利用顯微鏡,親自找到植物的細胞壁等組織,這樣才可以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一個虛擬的印象,進而在學習細胞中線粒體或者是液泡等器官的時候,學生會有一個直觀的印象,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此外,教師還需要強化實驗教學,這是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一個重要渠道,實驗對于高中生的吸引力還是比較大的,教師可以利用這個特點,積極地讓學生利用實驗進行學習,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也可以對學生的科學素養進行培養,而且在實驗的過程中也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科研精神和科學思維。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科學素質進行培養,需要進行自身觀念的轉變,這樣對于相關教學方法的應用才會有作用,而且最重要的是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以及知識的傳授者,如果教師對于新型教學方法的應用出現失誤,那么對學生造成的影響將會是非常大的。其次,教師要進行多樣化教學方法的應用,新型教學方法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更為高效,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最后,教師還需要強化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這樣才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馬?。咧猩锝虒W中提升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策略研究[J].下一代,2020(3):1.
[2]彭軍生.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科學素質教育實踐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5).
[3]李春榮.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科學素養提升的有效方法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10):50.
[4]李靜.重視高中生物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素養[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20(20):11.
[5]萬大波.高中生物教學中的“觀、思、探、讀、講、練”的探討[J].東西南北:教育,2018(21):46.
[6]陳琪佳.高中生物教學中自主學習的實踐與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145-146.
作者:陳娟
- 上一篇:高中生物教學模式分析
- 下一篇:參與式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