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職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
時間:2022-01-14 03:33:59
導語:淺談職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教育的改革創新,使我國在邁向教育強國的目標道路上前進了一大步,但同時,也給我國的職業教育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信息化教學就是要求之一,也是中職教師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因此,本文將會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展開研究分析,提出提高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職業院校;發展
想要培養中職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需要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影響因素,既包含了內部因素,也包含了外部因素,這些因素結合起來,共同影響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方面:教師個人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最主要的是教師個人層次的因素,這里因素對能力提升的影響最為明顯。
1.影響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分析
1.1教師個人因素分析。主要包括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的理念、信息技術操作水平、信息技術使用程度等因素。理念決定了教師是否能夠正確對待信息化教學。只有教師從內心接受信息化教學,才能從根本上保證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曾經有一個關于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的調查,數據顯示,有72%的教師是出于教學的需要才應用信息技術,而基于個人意愿的使用只占總人數的15%,有8%的教師是為了滿足評比的需要選擇信息化教學,而最后的5%的教師則是出于學校的壓力,為了滿足學校的統一要求才使用的。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掌握水平和操作水平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因為教師如果不能夠熟練的掌握信息技術的使用,就會嚴重制約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成為其成長路上的瓶頸。目前最普遍的一種情況,是很多教師對于即時通信軟件、Word和Excel等軟件的掌握較為理想,但是對于較為高級的課件制作工具———比如說視頻剪切工具、flash等工具———的掌握較為差勁,而且文化課的中職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掌握程度明顯低于專業課教師。這些情況都是在后期培訓中需要加強的方面。信息技術的使用程度是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對信息技術的使用頻率,或者說是使用課時。大量的數據調查顯示,很多教師會使用計算機或者網絡資源進行備課,也會經常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無論是備課還是教學,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頻率較高,但其所占的總課時卻并不是很理想。1.2中職學校的影響因素分析及現狀。中職學校的信息化教學硬件基礎是影響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如果缺乏相應的硬件基礎支持,再厲害的教師也會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現在很多學校都已經配備了相應的信息化教學硬件,但仍然有部分學校缺乏硬件基礎,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力不從心。當然,那些配備了相應的硬件設施的學校,即使設備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要,但從整體上來看,不會影響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同時,有很多中職學校組織了信息化教學能力競賽,目的主要是為了推動中職院校教育教學的改革創新,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和教學能力,從而促進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在競賽中,很多教師都能得到或多或少的鍛煉和成長,盡管表現的并不是很明顯,但長此以往,必然會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而且在競賽開展時,很多教師會對自己的同事產生影響,發生輻射作用,帶動所有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另外,有一部分院校會定期開展師資方面的校本培訓,這也是能夠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關鍵策略。1.3社會因素分析。能夠影響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社會因素有很多,包括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制度的改革、相關政策的支持等因素,是國家對于教師信息化能力的培養也非常重視,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政策支持。例如省級骨干教師培訓,就可以針對性的對于中職教師展開培訓,有效的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還有市級的教師全員培訓,和省級骨干教師培訓性質類似,作用相仿。當然無論是什么措施和因素,只要能夠提升中職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都可以接受。
2.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建議
2.1改變中職教師的信息化教學理念。行動的先導是理念,只有中職教師的教學理念發生改變,中職教師才可以改變他們對于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態度。首先,中職教師一定要培養自身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理念。這要求教師與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根本,重視學生的學習,引導學生的成長方向。而中職教師需要掌握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就是為了更好的服務學生的成長,如果能夠從根本上改變,做到擁有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理念,教師就可以通過信息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其次,作為教師,中職教師一定要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通過終身學習,中職教師可以充實自己的生活,也能夠很快的適應新的教學知識、教學內容和教學需要。而且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知識時代,生活中的各方面都在不斷更新,教師必須要做到與時俱進,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2.2制定教學標準,指導信息化教學能力建設。這一建議是針對省級中等職業骨干教師培訓項目的開展,制定了合理的教學標準,項目開展就有跡可循。有利于中職學校校本培訓和其他培訓形成系統的培訓體系,并且中職教師也能夠更清楚明白的了解自身的能力水平,了解自己的改進方向和學習內容。2.3夯實培訓,保障培訓效果。通過上文的因素分析,我們很容易就可以了解到校本培訓、市級培訓和省級培訓的作用及效果。筆者認為要建立一個“國家―省―市―校”的一體化培訓體系,并且各職業學校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培訓,達到一定水平就可以參與上一級的培訓,越往上培訓人數就越少,培訓水平也越高,容易對中職教師產生吸引力。這種培訓模式開展的時間越久,其培訓方案也就越成熟,對中職教師產生的吸引力就會越大,就可以有效的保障培訓的效果。2.4競賽與教學有機結合,落實信息化教學。信息化教學能力競賽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中職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也能夠進一步夯實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基礎的掌握,幫助教師全面發展。但是仍然有很多教師是為了比賽而比賽,忘記了競賽的初衷。為了改變這種局面,筆者建議將競賽和日常教學有機結合,讓競賽服務于教學,教學促進競賽,使信息化教學真正落到實處。例如,筆者認為可以成立信息化教學技術支持機構,通過支持機構,給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競賽提供技術指導,讓他們優秀的教學方案可以轉變為成果參加比賽。或者,在平時的教學管理中,督促教師主動使用信息化教學技術手段,積累日常教案和素材,避免匆匆忙忙參加比賽,導致參賽作品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發生。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承擔著為國家輸送人才的重任。信息時代,中職教育想要迎頭趕上,就必須發展信息化教學,保證中職教師能夠熟練掌握信息化教學能力,從而促進中職教育的全面發展,能夠更好地為國家輸送技術性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洪蘭.“互聯網+”背景下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價值工程,2016.
[2]武馬群.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框架研究[J].廣州職業教育論壇,2015.
作者:沈長進 單位:江蘇省江都中等專業學校
- 上一篇:高職教師素質要求探析
- 下一篇: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