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對策研究
時間:2022-09-21 05:01:39
導語: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職教育已由規模發展進入內涵式發展階段,當前高職院校培養教師實踐能力形式較多,但培養效果不盡人意。在“雙高”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如何提升專任教師實踐能力更為重要。本文通過分析陜西某高職院校教師實踐能力培養現狀,從政府、學校、教師個人等角度提出提升實踐能力的對策,為打造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奠定基礎。
關鍵詞:雙高建設;高職院校;專任教師;實踐能力
2019年國務院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教育部和財政部出臺《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簡稱“雙高計劃”),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對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提出具體要求,到2022年職業院校實踐性教學課時原則上占總課時的一半以上。實踐教學能力已然是教師的必備技能,因此在“雙高”建設背景下,如何提升高職院校專任教師實踐能力,對培養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高職院校教師實踐能力培養現狀———以某高職院校為例
某高職院校是陜西省一所公辦高職院校,有教職工910人,專任教師507人。2019年12月成功入選“雙高”計劃項目。多年來,該校注重教師培養,通過教師實踐能力培養、培訓,學歷提升等措施,進一步優化師資隊伍結構,但對促進教師實踐能力的提升作用并不顯著,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1教師缺乏企業工作經歷,實踐能力不足。近年來,某高職院校在教師招聘時,一直存在重學歷、輕技能現象,由于受新進教師入編手續的政策壁壘,企業技術人員不能進入學校任教,導致該校新教師主要來源于高校畢業生,在沒有企業工作背景或企業實踐經歷情況下,直接從學校走進學校,走上講臺[1]。據統計,該校從2015年至2019年新進專任教師189人,直接來自高校畢業生185人,人才引進僅為4人,無企業調入人員。新入職教師實踐動手能力比較弱,已經難以適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要求。1.2教師實踐能力培養缺乏政策保障,培養效果不佳。某高職院校教師實踐能力培養主要通過以下四種方式:一是暑假組織教師赴相關企業培養實踐能力。二是組織教師在校內實驗實訓基地開展培訓。三是通過老教師“傳幫帶”培養。四是組織教師參加教育主管部門舉行的各類師資培訓和在線網絡培訓。該校從2015年至2019年暑期實踐能力培養和培訓情況統計見表1,無論哪種培養培訓形式在具體實施中缺少過程監控以及動態管理,培訓有數量沒質量,也沒有長效培訓提升的政策保障。如果仍以這種形式培養教師實踐能力,不能適應雙高建設對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1.3教師實踐能力培養缺乏考核標準,多數流于形式。學校為了自身建設和長遠發展,達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考核要求,會下達具體任務要求教師參加實踐能力培養。對某高職院校近年教師實踐能力培養的實際情況調查顯示:教師很難有機會到企業生產一線實際操作,大多只是“參觀式”的看一看、聽一聽、記一記[2],得不到企業的真正支持。由于實踐能力培養缺乏考核標準,出現了有部分教師只是向人事部門報名參加實踐活動,卻利用私人關系到企業蓋章、開證明上交的尷尬境地。學校通過回訪企業、電話以及實地等方式檢查,往往找不著人。使得教師實踐能力培養多數流于形式。
2高職院校培養教師實踐能力存在的主要問題
2.1企業承擔教師實踐能力培養積極性不高。目前企業沒有參與高職教育的責任和義務,企業對校企合作積極性也不高。企業與高校的價值觀不同,企業以盈利為目的,不需要承擔高職院校培養教師實踐能力的社會責任和法律職責,教師去企業開展實踐能力培養,不能給企業帶來任何經濟效益。相反,還會影響企業正常運行,不會主動接受。雖然高職院校要求教師到相關企業開展實踐能力培養,但實際情況,大多是走過場、走形式。另外,產教融合深度不夠,校企合作不緊密,政府也沒有制定相關鼓勵政策,企業承擔培養高職院校教師實踐能力的積極性不高。2.2學校政策激勵效果欠佳。高職院校受現行教師職稱評審指標體系的影響,目前仍然存在偏重學術成果和科研能力,實踐技能考核很少[3]也不具體,這顯然不符合高職教育的特征和發展要求。在日常管理、考核上沒有將教師實踐能力和水平作為專項考核內容,缺少可量化、可操作的實踐能力培養、管理和考核的評價指標體系,政策激勵導向作用效果不明顯。另外,高職院校所開展的教師實踐能力培養與培訓大多是講座式、會議式、考察參觀等形式,有時也邀請職能部門領導、校內外專家開展高職教育發展、師德師風等專門培訓。而在結合教師專業發展和實際需求方面的培訓較少,缺乏專業化、系統性培訓。特別是對教師在企業開展的實踐能力培養,缺乏過程監督和具體的考核辦法,沒有形成完善的常態化、制度化的激勵制度,教師實踐能力提升培訓難以達到預期效果。2.3教師內生動力不足。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師資隊伍數量嚴重不足,教學工作任務繁重。以某高職院校為例,教師年平均教學工作量達到750學時,平均每周21學時。除此之外,還要花費大量時間搞科研、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參加各類教學比賽等等。另外,目前高職院校教師實踐能力的高低,不影響個人工資,對職稱晉升、評優評先影響不大,即便在晉升職稱中有“企業實踐一年”的明確要求,但沒有具體的考核辦法和實施準則,教師個人也不夠重視,久而久之,就失去了主動尋找機會、提升實踐教學能力的內生動力。
3“雙高”建設背景下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提升的對策
結合雙高建設,針對專任教師實踐能力不強的現實問題,如何打造高水平高素質師資隊伍,從政府、學校和教師自身等維度,探討實踐能力提升的途徑,促進高水平高職教育的發展。3.1政府加大支持力度,調動企業積極性。政府加大支持高職教育的力度,出臺優惠政策,鼓勵校企深度合作,推動校企命運共同體建設。高職院校也要結合“雙高”計劃項目建設目標,根據自身特色與人才培養需求,主動為企業提供科技成果和新技術新工藝,提高企業技術水平,為企業創造實實在在的效益,激發企業的積極性。企業主動為高校提供設施、設備等要素,使企業成為職業院校培養教師實踐能力的主要陣地,發揮主體作用,積極承擔教師實踐能力培養任務。3.2學校加強政策導向,完善培養制度。高職院校既要以“雙高”計劃目標要求,謀劃教師培養方案,也要發揮政策激勵導向作用,在教師晉升職稱、評獎評優、績效考核、津貼分配等方面出臺具體激勵措施,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或到企業實踐鍛煉作為一項重要指標,加大實踐技能考核的比重,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高職院校對青年教師培養應制定具有針對性和方向性的培養方案,要注重職前、職中、職后的系統化培養。比如,對新進應屆畢業生,要求進校后先到合作企業參加不少于一年的企業實踐工作,以此培養其實踐能力,考核通過后方可正式任教。再比如,對講師以下職稱教師可采用企業掛職等方式培訓,主要讓他們強化實踐、開闊眼界、拓寬思維,了解產業發展動態和技術發展水平。對副教授以上職稱教師以與企業技術人員聯合開展技術攻關、訪工訪學等方式培養,培養他們的專業實踐能力。同時,學校還應制定詳細、可操作的監督考核制度,注重過程監督。切切實實以達到教師實踐能力提升為目的,有效地促進高水平教師隊伍的有序成長。3.3學校實行“雙導師”引領,培養實踐能力。當前,高職院校多采用“傳幫帶”的形式,指導新進教師熟練備課、授課、課堂的組織管理、實踐操作等各個環節,站穩講臺。在“雙高”建設中,為了加快提升教師實踐教學能力,高職院校可實行“雙導師”引領制,由院內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授和合作企業的優秀工匠聯手,相互配合、各用所長、共同培養新進教師。學院教授除了培養課堂教學技能外,還應培養新進教師的科研、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能力,充分發揮教授的示范引領作用;企業優秀工匠主要負責實踐能力培養,充分發揮企業優秀工匠從事一線工作,實踐經驗豐富,動手能力強的優勢,更好地培養教師的實踐能力。通過學院教授和企業優秀工匠共同培養,引導教師調整專業知識結構,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相結合,使其教學業務能力、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不斷提升,成為貨真價實的高水平教師。3.4教師提高自我認識,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雙高”建設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要成為名副其實的高水平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要正確認識實踐能力是專任教師的基本技能。其次,要將實踐能力與個人職業規劃以及與學院發展結合起來,積極主動尋找培養提升的機會,有計劃、有目標地到企業開展實踐能力培養,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持續提升實踐能力。最后,要將晉升職稱、做科研和寫論文與深入企業鍛煉相結合,通過實踐獲取相關信息與資料,在分析與解決問題時不斷完善總結,以達到提高實踐教學能力的目的。
總之,高職教育的質量主要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實踐教學能力的提升是高職教育內涵發展的必然要求。在“雙高”建設中,通過政府大力支持、企業積極性的調動、學校政策的完善以及教師的自我提升等方式提升教師實踐能力,有助于建立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有助于培養高素質的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董育公.南洋理工學院辦學特色對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啟示[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53-56.
[2]張禾.高職院校教師實踐能力現狀研究[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4):19-21.
[3]張歡.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實踐能力培養模式探索[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16-18.
[4]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絡.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EB/OL].(2016-5-30)[2020-7-2].
[5]隋秀梅,高芳,唐敏.“雙高”背景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5):93-96.
[6]李修康.提升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實踐能力的現實思考[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42-44.
[7]武俊梅.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實踐能力培養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3,(12):68-69.
[8]許海峰,石偉平.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的困境及對策[J].職教論壇,2017,(20):16-20.
作者:王宏 單位:楊凌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高校黨委教師工作部建設及職能研究
- 下一篇:高職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