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護理學混合式教學研究
時間:2022-10-25 08:43:20
導語:婦產科護理學混合式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婦產科護理學是大二學生的必修課,也是護士資格證考試的重要學科,就這幾年我校護理學生的婦產科護理學期末考試成績而言,學生的及格率逐年下降,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成績及技能,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到自主學習,提高對婦產科護理學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適應網絡時代的發展,在婦產科護理學中采取了基于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混合式教學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是我校為推進信息化與教學模式的改進而使用的一個基于網絡的輔助教學與學生學習的網絡交互平臺。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的主要功能是教學互動,可以在平臺上進行網絡課程建設、在線資源學習進行課外擴展、下發作業、通知、討論、在線考試、在線答疑等。以我校2017級7班為觀察組(62人),下載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并采取混合式教學模式,以我校2017級9班為對照組(62人),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老師講,學生聽。兩組均是三年制大專護理學生,均有筆者帶教,具有可比性。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取我院2017級本科護理生為研究對象,其中2017級7班作為觀察組(n=62),2017級9班作為對照組(n=62),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專業課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婦產科護理學》采用了第9版,課程教學大綱、教學內容、任課教師、考核方式都是統一的。針對對照組62名學生采取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以老師為主導,根據課程內容和教學大綱向學生傳授知識,針對觀察組的62名學生,采用了以學習通為基礎的網絡平臺教學模式,主要教學過程如下:第一,做好《婦產科護理學》網絡平臺建設,任課教師通過“學習通”在平臺上上傳本課程的教學日歷、教學大綱、電子教案、課件、作業等,學生可以通過手機APP進行相關的下載,進行自我學習;第二,開展翻轉課堂,以“異位妊娠”課程內容為例,老師先將要講解的內容提前上傳到學習通,主要包括異位妊娠的相關案例視頻、電子課堂、教案等課程資源,在學習通公告欄目課程任務,學生通過學習通對知識點進行初步的內化,在課堂進行階段,針對本節課討論的知識點向學生提供,學生根據提前準備的內容進行內容的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也可以按照小組進行,對病例進行分析,轉變傳統“老師教、學生學”的模式,強化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第三,加強老師和學生的實時互動,通過學習通平臺,老師和學生可以進行有效的互動,一方面,在課程準備環節,學生可以通過APP的討論板塊與老師進行溝通,對課程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向老師請教,在課程完成之后,老師要在學習通客戶端布置作業,直接在平臺上完成對作業的答疑解惑;第四,課后總結,每次課程完成之后,學生可以通過平臺進行經驗的總結,任課教師可以通過平臺論壇收集學生關于本次課堂的意見,然后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更新和調整教學計劃。1.3指標觀察。比較兩組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和綜合實踐能力考核成績,并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教學滿意度評價。1.4統計學分析利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調查問卷、課程成績進行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2.1對期末成績、實踐成績的比較通過對2017級7班、2017級9班同學學期期末成績、實踐成績的情況進行比較,我們發現,通過學習通混合教學模式開展教學的9班同學成績要高于采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的2017級7班同學,見下表:2.2對教學滿意度的比較從滿意度來看,采用學習通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同學,對課堂教師授課情況、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氛圍等評價明顯高于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情況,見下表:
3.討論
3.1基于學習通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符合護理教學的需要。基于學習通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實現了互聯網多媒體與課堂理念的融合,護理學相對于其他純理論性的課堂,更加需要多媒體的引入,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僅實現了教學觀念和方法的創新,更重要的是一些無法用語言表述的理論和教學情形,都可以通過學習通APP清晰的展現出來,對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能力和思辨能力有著極大的幫助,能夠提高護理學課程學習的效率。3.2基于學習通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借助學習通混合教學模式,學生能夠通過APP在課下完成課堂內容的提前預習,能夠針對老師在平臺上提出的各種問題進行前期的資料搜集和準備,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在課堂上,借助翻轉課堂等形式,學生成為了課程的主角,來對課堂中的某個專題進行個人或者分組講解,強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3.3基于學習通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提高了整體的教學效果采用學習通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同學,對課堂教師授課情況、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氛圍等評價明顯高于傳統教學模式,通過課程教學的及時反饋,學生發現自身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適時調整,評判性思維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增強了整體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逢慶,韓曉玲.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17(11)
[2]張成龍,李麗嬌.論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學中的學習支持服務[J].中國遠程教育.2017(02)
[3]林雪燕,潘菊素.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與實現[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02)
[4]蘇小紅,趙玲玲,葉麟,張彥航.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5(07)
[5]梁振輝.高職混合式教學活動效果調查與分析———以網絡課程設計與開發課程教學為例[J].廣州職業教育論壇.2014(03)
[6]胡志波,鄢來均,曾艷.網絡環境下大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度的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4)
作者:高藝元 劉寧 單位:菏澤醫學專科學校
- 上一篇:動物生理學課程教學研究
- 下一篇:超薄不銹鋼微激光焊接工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