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學法在臨床實踐的應用

時間:2022-11-25 04:03:33

導語:多元化教學法在臨床實踐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元化教學法在臨床實踐的應用

[摘要]日益增多的來華留學生選擇到中國學習醫學,臨床見習和實習是醫學教育中的重要環節。如何有效提高臨床實踐教學質量,該課題組在前期臨床實踐教學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礎上,結合其他高校在來華留學生臨床教學中的經驗,采用多元化教學法,將傳統教學方法、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和分組教學法四法融合,充分運用該院豐富的臨床資源,提高留學生的醫學理論水平和臨床實踐能力。

[關鍵詞]來華留學生;臨床教學;多元化教學法

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醫學事業飛速發展,尤其是近年來的“一帶一路”倡議,許多國家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不少留學生選擇前來我國學習醫學課程。目前,吸引留學生來華學醫的主要因素包括:(1)在我國各大醫學高校及附屬醫院均有大量留學回國人員,其中不少是從歐美名校訪學歸來,具有較強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能與留學生展開良好互動;(2)各醫學高校及附屬醫院臨床資源豐富,有較充足的實踐機會,不少教學醫院擁有較先進的教學與醫療設施,臨床與科研的教學實力均較強;(3)許多高校設置了與國際接軌的課程體系及全英語教學授課環境;(4)相對較低的學費和生活費、安全便利的生活環境。此外,中國迅速增長的國力與國際影響力也增強了吸引力[1]。如何提高來華留學生的醫學教育尤其是臨床實踐教育,是目前臨床教學工作的一個重點。

1臨床實踐教育的特點

臨床實踐是基礎醫學教育的延續和拓展,是來華留學生由醫學生向臨床醫生角色轉換的關鍵時期[2]。在進入臨床見習、實習前,來華留學生已經在基礎學院完成了生理學、病理學與診斷學等基礎課程,對醫學有了初步了解,并在此基礎上開始學習內科學與外科學等臨床相關課程。臨床見習和實習的學習是通過在臨床實踐中接觸實際病例,加深對既往所學醫學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并通過對具體病例的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等一系列實踐過程,培養良好的臨床思維和扎實的臨床操作技能,為走上工作崗位,成為一名真正的醫務工作者奠定基礎。與基礎醫學教育大課堂或小課堂的授課方式不同,來華留學生在臨床見習、實習階段需要直接面對患者采集病史并進行體格檢查,還要將既往所學醫學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對于原本存在文化和語言交流障礙的學生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對于臨床帶教教師而言,在短時間的臨床帶教過程中既需要通過講解分析臨床病例的癥狀、體征加深留學生對既往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又要通過對病例的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等一系列實踐過程,培養留學生良好的臨床思維和扎實的臨床操作技能。如何有效提高來華留學生的臨床實踐教學質量,激發留學生對醫學事業的熱愛是目前臨床教學中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2來華留學生的學習特點

與國內學生相比,留學生更愿意主動和教師交流,更喜歡提問,在教學互動、文獻檢索、信息共享、團隊合作等方面也表現出更高的積極性。針對留學生所具備的特點,針對留學生所具備的特點,本課題組曾經嘗試采用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CBL-PBL)聯合教學法[3]。CBL教學法是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和教學方法,主要是在教學中以臨床病例為引導,啟發學生圍繞病例研究、討論并回答一系列問題,讓學生理解問題的意義,對培養和提高現在醫學生的能力訓練具有重要作用[4]。PBL是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以問題為基礎,進行思維、推理、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在CBL-PBL聯合教學法的實際運用中,我們首先通過臨床病例的引導,針對病例的病因、病理、發病機制、診斷、治療等環節設計一系列問題,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鼓勵學生以問題為基礎進行推理、討論。通過課題組前期的實踐,我們發現,雖然來華留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在討論問題時主動發言,但是由于其對《診斷學》《病理學》等臨床密切相關的基礎學科相關理論知識掌握不夠,常常在教學中出現留學生對所展示的臨床病例表示極大興趣;但是,在以問題為基礎,通過推理、討論形成臨床思維并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中,常常因為相關理論知識掌握不足,無法形成縝密的推理,在討論中也不能真正做到圍繞中心、“有的放矢”。

3將LBL-PBL-CBL-TBL4種教學法融合的多元化教學法

為了提高留學生的臨床教學質量,我們提出了多元化教學法的新理念,即充分利用傳統教學方法-PBL-CBL-分組教學法(LBL-PBL-CBL-TBL)4種教學法的優點,將四法融合的多元化教學方法。LBL主要是教師講授為主要形式,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教師講授相關內容,該法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傳統的教學多數采用該法。近年來,因該教學法過分注重教師講授,忽視對學生自主能動性的培養,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更無法靈活運用課堂所學理論來解決臨床實際工作,在臨床教學工作中較少單獨使用[6]。TBL是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法,主要特點是以小組團隊討論、合作為形式,強調在團隊基礎上,以問題為中心,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7]。由于來華留學生既往在母國所受的教育均較為強調團隊合作,留學生對團隊合作學習方法非常感興趣,因此本課題組借鑒其他醫學院校的教學經驗[8-11],嘗試將LBL-PBL-CBL-TBL4種教學法融合,充分取各個教學法所長,避開每個教學法在實際運用中的短處,形成一個多元化整體教學方法。在臨床教學的實際工作中,考慮到部分留學生存在理論知識不足,因此我們先用CBL教學法引入臨床案例,通過展示一系列臨床癥狀的圖片,生動的臨床案例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們對疾病有了感性的認識。隨后在此基礎上,圍繞所展示的臨床癥狀,采用LBL教學法進行相關病理生理等理論知識的講授,讓學生們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對疾病的癥狀、體征有了初步認識后,再進一步了解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等相關理論知識。隨后圍繞臨床案例設計一系列由淺到深的問題,鼓勵學生圍繞問題進行相關資料的查閱,然后先在小組內討論后再組間討論,帶教教師通過對學生討論結果和學習情況的了解,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臨床思維,掌握教學大綱要求的知識點。來華留學生普遍英語閱讀能力強,且有很好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能夠很快查閱到相關資料。且多數留學生來華前在本國所接受的是西式教育法,強調教學互動,因此留學生更喜歡分組討論時互動交流、互相提問的方式。多元化的教學法可以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各教學法的優勢,從而提高留學生臨床教學質量。比如,對于血液內科中常見疾?。庖咝匝“鍦p少性紫癜(ITP),在授課過程中,我們先通過放映幻燈片的方式展示臨床患者的各種出血表現,由于展示的圖片均來自臨床工作中,立刻引起了學生們的興趣,通過圖片讓學生們對ITP患者出血的部位、程度有初步的認識,引入血常規結果,指出血小板數量的異常減少是造成ITP患者出血的原因,之后圍繞ITP患者為何血小板水平會降低這個問題,將ITP的病因、發病機制等相關理論知識進行講解,讓學生們對該疾病有初步認識,并通過設置基于發病機制如何對該病進行診斷、鑒別診斷、有效治療等一系列由淺入深的問題,讓學生分組查找相關資料展開討論。由于學生通過圖片初步認識了ITP這個疾病,又通過帶教教師的授課對該病的相關理論知識有所了解,因此在查找資料時就可以有的放矢,討論過程中也能重點突出。當學生們討論熱烈時候,作為帶教教師通過他們的組內討論和組間討論,適時給學生們加以引導,教學互動,加深學生們對ITP這個疾病的理解和掌握。臨床實踐證明,基于LBL-PBL-CBL-TBL4種教學法融合的多元化教學方法,可以通過具體案例激發學生們對于臨床知識的學習興趣,對于基礎知識相對薄弱的來華留學生而言,討論前的相關理論知識講授也是非常必要的,這為學生們后續查找相關資料提供了理論基礎,并提高了學生們討論內容的質量,也有利于臨床教師引導討論的內容,從而有助于留學生在臨床實踐過程中不僅僅對《內科學》的理論知識做回顧,同時還能幫助學生們建立一個由疾病的癥狀、體征→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疾病的治療的臨床思維過程。

作者:陳萍 徐淑娟 劉庭波 楊婷 單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