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教學反思提升小學數學教師能力
時間:2022-06-30 04:12:32
導語:淺談教學反思提升小學數學教師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立足小學數學,通過教學反思提升教師能力策略研究,主要有:培養自己反思意識,養成反思的習慣;完善學生評價制度,獲得最直觀感受;開展公開課,借助其他人點評促進自身發展;積極聽課,從其他教師的教學實踐中獲得反思;集體教研,借助集體的力量進行反思。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反思;教學能力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小學教育被賦予了更加重要的責任。數學是小學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小學教學的難點,小學教學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當今時代是個飛速發展、不斷變化的時代,教育的要求也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這就需要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是在一定的教育方法論指導下,以自身的教學實踐行為為考查對象,以改善教學行為、提升課堂效率為目的的一種教學活動,它對教師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故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效地利用教學反思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一、培養自己反思意識,養成反思的習慣
俗話說“學而不思則罔”,教學反思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卻并非每個教師都擁有這樣的習慣。教學反思不是一句空話,也不單單是教學講座上的一個建議,而是一個實打實的、應該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有所體現的習慣。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保持教學反思的行為,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多個時間階段進行教學反思,以此培養自己的反思意識,養成反思的習慣。如在“生活中的數”這一節,教師在備課階段就可以進行教學反思,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對自己的教案和教學設計進行評價,找出例子不新穎等問題,從而在教案上改正,讓課堂實踐的效果更好,如果時間不夠,也一定要在教案中標注出來,等待下次改正。在課堂上,教師在教學時發現自己在課程引入的時候方法不合理,沒能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所以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教師也要在教案相應的地方標注出來,作為錯誤收錄。在教學之后,教師也可以進行教學反思,將備課階段中和課上產生的問題總結到一起,認真思考自己的錯誤主要是哪個方面的。這樣,教師將教學反思行為表現在教學的方方面面,成功地培養了自己的反思意識,培養了自身反思的習慣。
二、完善學生評價制度,獲得最直觀感受
數學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所以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最主要就體現在教學效果上。故在教學反思的過程中,教學首先就是要注重學生的表現,一是立足學業數據進行多種角度的分析,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以此判斷自己的教學效果;二是注重學生對課程的評價,通過學生的直觀感受了解課程開展的效果。如在小學五年級上半學期的教學結束后,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評測,并將成績統計,以平均成績、變化幅度等多個要素進行分析,以此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如學生平均分較高,比上年有所進步,這說明教師在本學期整體教學效果較好,而在“小數除法”這一節學生失分率較高,這一方面說明“小數除法”是本單元的教學難點,另一方面也說明教師在“小數除法”這一節投入精力不夠或者教學方式有待改進,教師即可以通過當節的教案進行反思。當然,教師也可以加入學生評價環節,讓學生評價本學期,尤其是“小數除法”的相關課程。其中大多數學生評價尚可,但相當一部分待進步學生評價“聽不懂”,這就說明教師對待進步學生關注度不夠,在往后的教學中需要進行適當的個性化補償。這樣,教師立足教學成績和學生評價進行教學反思,明確并改正了自己的缺點,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三、開展公開課,借助其他人點評促進自身發展
教學評價需要主體多樣化,對學生是這樣,對教師也是。在教學反思中,單純的學生評價評價主體單一,且小學生身心發育不夠完全,認知能力有限,不一定能做出合理有效的評價,這就需要教師引入其他人的評價。信息技術和移動互聯網絡的發展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更大的舞臺,也為教師的課堂提供了職業眾多、年齡廣泛、潛力無限的觀眾。故教師要提高自己教學反思的有效性,可以將自己所講課程錄制下來,制作成公開課發送到網絡上,借助網絡上的評論促進自身的發展。如“多邊形的面積”這一節,教師就可以將自己日常的教學視頻錄制成公開課,發送到網絡上,一段時間后看下面的評論,如果發現贊揚較多,即說明本節課程教師講授得較優秀,網絡上的“學生”滿意度較高;如果發現“踩”較多,則說明教師本節課的教授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問題,需要進行改正,教師即可以根據評論區的建議結合自身專業素養進行改正,以此進行教學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以及整體素質。
四、積極聽課,從其他教師的教學實踐中獲得反思
實踐是獲取知識的直接途徑,卻不是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教師進行教學反思,除了利用自身的教學實踐外,還可以借助別人的經驗,學校的“聽課”制度為教師提供了在其他教師課堂上學習的機會。利用聽課這一方式,教師可以在別人的授課過程中以一個“第三者”的角度觀察教師利用的講課方法,根據學生的反應判斷效果,學習其講課的優秀方面,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相互印證,獲得教學反思。如在“數一數與乘法”這一節,教師進行聽課,在其他教師講課的過程中關注教師講述內容與學生表現之間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發現講課的教師剪取《熊出沒》的片段進行課堂的引入,學生踴躍地回答問題,相比自己以生活中的例子如“一個板凳四條腿,兩個板凳呢?”效果更好,便可記錄下來,在自己今后的教學中加以利用。而在課上練習階段,講課教師出了一道拓展題,好長時間都沒人作答,這就說明這道題難度相對于此時的學生來說偏高,不適合二年級的學生進行練習,教師也可以記錄下來,引以為戒。這樣,利用聽課這一方式,教師對講課教師教學的優點和不足都予以記錄,與自身教學相印證,對其優點進行吸收,對其缺點引以為戒,從側面學習了教學方法,通過對其他教師教學行為的反思提高了自身的教學能力。
五、集體教研,借助集體的力量進行反思
無論在哪種活動中,個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教學反思也是一樣。所以,有些時候我們需要借助集體的力量。教研活動是教師之間進行交流,一起進行教學反思的行為,但受場地和時間的限制,教師開展集體教研的頻率并不高。網絡社交平臺的發展為教師的交流提供了新的舞臺,故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社交平臺更頻繁地開展集體教研活動,借助集體的力量進行反思。如在日常教學的空隙,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社交平臺針對如何進行分層教學進行教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自己的分層教學方法分享到QQ、微信等教師社交群中,讓其他教師進行談論和建議。經過一番研究,教師發現將學生分層的“顯性分層”有時會打擊到學生的自信心,效果不那么好;相比之下將作業分層、讓學生自主選擇的“隱性分層”能兼顧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效果更佳。當然,針對這次教研活動,教師還可以實踐印證,完成論文。這樣,教師通過網絡社交平臺交流,開展集體教研,借助集體的力量進行反思,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學能力。
六、結語
綜上所述,教學反思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有著巨大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培養自己反思的意識,并借助學生評價、公開課、聽課、集體教研等多種形式進行反思,優化反思的效果。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踐行“終身學習”的理念,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參考文獻:
[1]董靜.教師個人教學邏輯的建構研究——基于小學數學教師的個案分析[J].基礎教育,2019,16(03):86—93.
[2]周遵強.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的策略[J].新教師,2018(10):64—65.
[3]朱寧波,崔慧麗.新時代背景下教師品質提升的要素和路徑選擇[J].教育科學,2018,34(06):49—54.
作者:田潤德 單位: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第一實驗小學
- 上一篇:淺談中學化學教師教學反思
- 下一篇:淺談大學生亞文化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