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華留學生教學經驗和建議

時間:2022-05-19 02:44:40

導語:來華留學生教學經驗和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來華留學生教學經驗和建議

摘要: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來華留學生的數量大幅增長,我國留學生教學水平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如何提升我國留學生教育水平就成為當前較為突出的一個問題。通過對浙江工業大學14~16級留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的調查,提出了留學生工程經濟和施工管理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教學管理理念差異、實踐環節薄弱、語言交流障礙、教材不適用等。針對這些問題并考慮到留學生的教學特殊性提出了一些建議,包括讓留學生參與教學、加強留學生的教學管理、多方面提高留學生能力、雙向提高外語水平、整合國內外教材以期提高留學生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留學生;調查;主要問題;建議

“一帶一路”政策是中國在新時期發起的全球性倡議,惠及沿線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旨在推動沿線國家深化各領域合作,以及與不同文明之間的合作與共贏,在合作與交流期間我國工程建設單位通過先進的施工技術、專業的施工隊伍、優質的工程成果吸引了大量的當地留學生來我國進行土木工程類專業的學習。據教育部統計,2018年共有來自196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49萬的外國留學生在中國留學,學生總數258122人,占來華留學生總數52.44%,同比增長6.86%;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計8506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5618人,碩士研究生59444人,比2017年增長12.28%。大部分留學生是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中亞、西亞、東亞、南亞等地區[1]。不斷發展留學生教育對學校而言增強了其國際競爭力,對國家而言在提高留學生水平和素質的同時也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留學生作為我國對外政策的受益者和中國文化的傳播者,數量龐大的來華留學生是我國對外形象輸出的重要群體[2]。來華留學生是我國加強對外交往和文化傳播的重要資源,這一群體在我國學習文化知識和內核精神、無形地傳播和弘揚中華文化,這無論是在當下或是將來都會起到不可替代作用。并且大量來華留學生不僅能增加直接的教育服務收益,還能推動交通運輸、周邊餐飲、旅游等服務產業的發展[3],所以留學生教育在當前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在近幾年留學生工程經濟和施工管理課程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通過問卷調查對浙江工業大學14~16級留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進行了一定的了解,分析了留學生的特點及教學上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一系列的經驗及建議為提高在華留學生工程經濟和施工管理教學質量方面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浙江工業大學來華留學生基本情況及要求

浙江工業大學是一所綜合性重點大學,在“雙一流”建設工作實施過程中,不斷提高提升自身辦學水平,積極發展留學生教育,2014~2016年土木工程學院共招收了89名留學生。浙江工業大學留學生國籍主要集中在東南亞,中亞,北非等地區,母語以非英語為主。在招收留學生時本校要求高中學歷以上,土木工程的留學生漢語應達到新HSK四級180分及以上,留學生在校采用彈性學制和基本學制相結合的學制,有四年制和五年制兩種可供選擇。在考勤上要求留學生按時參加學校統一安排和教學計劃規定的一切活動,各種教學、實踐環節都要進行考核,在課程考核與成績記載上采用平均學分績點衡量學生的學習質量,根據考試科目不同有百分制成績、五級制及對應的百分制、兩級制及對應的百分制這三種成績統計方式并可按照表1規則換算。且所學全部課程平均學分績點小于1.5者(畢業設計、畢業論文成績不計)不授予學士學位。

二、留學生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通過統計浙江工業大學14~16級留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調查文件,匯總留學生基本情況調查表,并以此提出以下幾個留學生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一)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來華留學生所屬國家各不相同,每個國家又有各自的教育體制,即使是來自同一個國家的留學生,也因其區域環境、教育、信仰、風俗習慣的不同所帶來的個體差異性,導致其文化及教育基礎等方面的入學基礎參差不齊[4],一般而言,留學生的基礎會比通過高考選拔出來的國內學生差很多。在教學過程中作者會經常穿插問一些基礎的問題如“什么是名義利率?”“什么是敏感性分析?”“什么是決策?決策問題有幾類?”等,大部分留學生很難準確回答出來,可以看出雖然在同一個課堂但留學生之間的基礎差距較大。經過調查有93%的留學生表達了需要一位導師(或班主任)在政治上、學術上和生活上進行監督。國外學者Madgett和Belanger(2008)的研究強調提供適當教學幫助的重要性,特別是獲得導師的幫助尤為重要[5]。這些留學生表示由于國籍、語言、政治的不同,在學習過程中有很多事不能獨自完成,如果有一個導師來幫助就可很快熟悉一門課,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術生活質量。在對留學生目前工作量輕重程度的調查中,有29%認為當前工作量輕,64%認為工作量中等,7%認為工作量重,雖然留學生大多來自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但是絕大部分留學生都能獨立且有余地完成各自的學習任務,一方面原因布置的學習任務較少,另一方面原因可能是部分留學生的能力被低估了。所以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留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執行統一的教學標準在短期內比較困難。(二)教學管理理念差異。工程經濟和施工管理是工程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的交叉融合的一門學科,一方面的工程經濟和施工管理這門課理論性、邏輯性較強,概念抽象,公式推導過程復雜,在教學過程中若偏重于理論的直接導入,內容不易掌握且容易導致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很難提起學生興趣,另一方面一些外籍留學生對中國的傳統的教學方法有所抵觸,與中國學生相對保守內斂的性格不同,留學生在課堂上一般比較活躍,喜歡互動式教學,在課堂上提問較為積極[6],這樣的教學方式對習慣教授中國學生的教師而言是一種挑戰。顯然國外課堂管理方式較為寬松與中國課堂管理方式相對嚴格產生巨大沖突,如果教師嚴格管理,會引起學生的不滿,如果教師管理寬松以中國的教育經驗來看很難達到嚴格管理的教學預期[7]。在調查是否希望老師嚴格要求留學生的出勤率、評分、課程考試通過情況和課堂管理時有58%的人認為需要嚴格要求,42%的人希望寬松。近年來來華大部分留學生給人的印象是對學習有畏難情緒,對休息時間、娛樂時間比較看重,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國內學生遇到困難和大量作業可能會選擇減少休息娛樂時間來保證完成任務,而留學生通常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一方面是由于文化差異國外對休息娛樂時間更為看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由于對留學生學業的管理相對寬松。但從調查來看大部分留學生希望自身被嚴格要求,希望在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可見當前階段對于來華留學生的要求(出勤率、評分、課程考試)偏低,如何因材施教將在留學生教育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三)實踐環節薄弱。實踐環節是提高留學生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專業素質的重要途徑與手段,許多科目如: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鋼結構基本原理、土木工程施工、工程測量等基本知識是在實踐基礎中得來,在教學過程中,實踐性教學環節在土木工程專業整個學習過程中占25%左右[8]。同樣《工程經濟和施工管理》這門課具備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特征,課外實踐是培養留學生適應性,是其德智體全面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而當前留學生由于各方面因素限制(包括內在因素課程限制,外在因素課外實踐不利于管理),無法開展合適的課內外實踐。通過調查對課程或者課程設計有什么建議,有65%的留學生建議增加實踐環節,可以看出大部分留學生渴望通過增加實踐環節來讓自己留學生涯變得更充實。(四)語言交流障礙。來華留學生母語以非英語為主,其中來自某些前英屬殖民地國家的留學生母語為英語,但對多數學生來說,英語也是外語。與國內學習的英式或美式英語不同,留學生的口語有一定的地方性口音,語音語調較特殊,而且連音多、語速快[9],如果不熟悉他們的表達方式,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語言障礙給國際學生和他們的老師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對于國際學生來說,由于文化差異和母語不同,在語言溝通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如果無法解決語言溝通問題很可能導致課堂知識無法理解,學生效率低下,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對開展留學生教育造成了一定的阻礙。通過調查有什么建議可以改善對外國學生的教育,有58%的留學生提出了語言方面的建議,包括希望和能和中國人一起上課生活;希望所有老師在上課、做實驗、講座時都能用英語;希望增加語言類課程。從上面的調查和留學生的建議可以看出語言交流的障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留學生教學的發展,而且土木工程專業詞匯較多,如果沒有專門學習和了解在教學和聽課過程會遇到一定障礙。(五)教材不適用。一本難易適中,結構合理適合留學生的外文教材,在課堂上就能節省同學與老師的時間解決更多有意義的問題,在課后沒有老師的情況下留學生能夠更好的自習工程經濟和施工管理這門課程。工程經濟和施工管理在有些學校是兩門課,但有些學校(如浙江工業大學)將這兩門可合在一起上,在浙江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沒有指定留學生用專門的教材,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購買相應的教材。通過調查是否需要專業的書籍(中國/美國/歐洲)有92%的留學生表示需要一本專業的書籍,且在使用中國、美國、還是歐洲書籍上存在一定爭議,可見現階段教材問題限制了留學生的教學發展。據留學生調查問卷以及近幾年的留學生教學反饋有如下幾點原因:其一,市面上的外文教材雖然內容充實,圖文并茂但價格普遍較高,大多留學生不愿意花錢購買一本遠比中文教材貴很多倍的外文教材。其二,由于將工程經濟和施工管理兩門合在一起上,留學生則需購買兩本教材,而這兩本教材著重點不同,使得自學更加困難。其三,由于留學生中文水平不過關,購買中文教材很難通過自學讀懂。在調查的學生中幾乎沒有學生購買外文教材,通常留學生會在課堂結束后向老師要取PPT來作為課后復習,課前預習資料,但是PPT內容由于篇幅原因很難做到詳盡,僅用PPT作為課后學習資料效果不是很理想,很多留學生由于基礎沒打牢會向老師提問一些非常基礎的問題,沒有教材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

三、提升留學生土木工程教學的建議

(一)讓留學生參與教學。留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執行統一的教學標準在短期內比較困難,但我們可以讓學生參與教學來揚長避短,讓部分留學生參與教學,讓留學生之間知識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來華留學生相比于中國學生在課堂上較為活躍更熱衷于表現自己,在嚴肅課堂紀律加強管理的同時適當給予留學生放飛自我張揚個性的空間為讓學生能切實參與實際教學過程,可布置一些課程內容讓學生試講和討論。根據課程內容,選擇性的讓學生參與教學,讓學生成為老師給其它留學生講解,而老師在關鍵點給與補充和說明。比如在課上可將來自同一個國家的幾名學生分為一組,讓他們通過查閱文獻及收集資料整理的前提上,通過PPT的形式在講臺講解他們國家有什么具有代表性的項房地產項目的投資,以及如何通過已知的產量、固定資產投資、成本費進行可行性和不確定性分析。由于留學生能力參差不齊在此期間教師要注意補充和答疑,避免學生知識體系不完整和走入誤區。最后由教師進行教學點評和總結,以達到課堂教學目標,并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二)加強留學生的教學管理。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留學生希望能夠得到相對嚴格的管理,絕大多數留學生希望有一個能在學習上幫忙的導師,通過和留學生的交流發現他們更希望自己是一個普通的學生,而不是區別對待的留學生。所以我建議在留學生的教學管理方面應該加強,需安排專門的導師在政治上、學術上和生活上進行監督,提高留學生教育的管理效率與服務水平。在出勤率、評分、課程考試等考核上要逐步提高其要求。調查顯示在工作和作業方面只有很少部分的留學生覺得工作量大,說明現階段的工作量及作業量的適中或者偏少的。建議提高授予學位的要求,將之前所學全部課程平均學分績點小于1.5者(畢業設計、畢業論文成績不計)不授予學士學位改為所學全部課程各科學分績點小于1.5者(畢業設計、畢業論文成績不計)不授予學士學位。一方面適當增加留學生的工作量并嚴格要求留學生出勤率、評分、課程考試等勢必減少文化差異造成的影響,將留學生的重心放在學業上,其同時也提升了留學生的教學質量讓各種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進行。(三)多方面提高留學生能力。實踐環節是工程經濟和施工管理教學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實踐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逐漸將學過的知識融會貫通。通過調查很多數留學生都希望能去工程現場實習或者實踐,而當前留學生由于各方面因素限制,無法開展合適的課內外實踐。不能到現場講解時,則應采用觀看教學錄像、實景照片和使用電子課件的方法,并穿插播放一些視頻,激發學生的興趣,并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避免讓教學成為“紙上談兵”的狀況。同時建議從多方面提高留學生的能力而不是局限于現場實踐這一項,如可以因地制宜的鼓勵留學生參加各種技能競賽,知識競賽,通過這些活動激發留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成就感,如果有條件可以讓學生參與老師的橫向課題,讓留學生在其中進行一些簡單的輔助工作,通過實踐工作鍛煉語言自身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四)雙向提高外語水平。通過上面的調查發現語言交流的障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留學生教學的發展,留學生教學對教師的英語和專業知識能力要求較高,要求從事教學的老師需同時具備扎實的英語交流能力和專業知識。由于留學生大多來自母語非英語國家,同時對外籍留學生的語言能力也是一種挑戰,所以作者建議在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的同時也要不斷提高留學生的漢語能力,一方面抓教師的專業英語能力,另一方面提高留學生漢語能力,這樣學生就能準確聽懂課堂的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方面在選用時可以優先考慮其外語水平,或者優先選用有海外留學經歷的教師作為留學生教師。來華留學生母語以非英語為主,相互交流對中國學生的英語能力提升有限,但對留學生漢語能力提升有很大幫助,建議增加中國學生和留學生共同參與的課程和實踐環節,在交流中提升漢語能力,讓留學生通過交流更加深入了解中國的風土人情。需要注意的是在交流過程中老師應把握一定尺度,即互相尊重互相包容,讓交流和諧穩定的進行。(五)整合國內外教材。現階段教材問題仍限制了留學生的教學發展,優秀的教材會大大提高留學生教學水平,但如今市面上外文教材不適用留學生教學,需要加以整合才能更好地適用留學生教學。根據各個學校的留學生基礎情況不同,可以有選擇地整合部分教材,同時應注意對專業詞匯、特定句式的排序進行嚴格、科學的考察和論證,對書籍的剪裁需有度,突出部分細節,留學生群體囿于漢語水平有限,對于特點的語句和詞匯如果不加以潤色容易出現歧義。由于工程經濟和施工管理包含經濟學內容和工程類內容,如不加側重很容易出現本末倒置等問題,建議明確側重點為工程類內容,一方面便于留學生在沒有經濟學基礎下的自學,另一方面可以突出學院的辦學風格。

四、結束語

來華留學生工程經濟和施工管理教學是中國土木工程教學國際化重要的實踐之一,留學生的工程經濟和施工管理教學質量是中國輸出優質留學生,樹立大國形象,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一環,加快留學生教學的發展,不斷開闊思路改革教學方式,將成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途徑。本文在浙江工業大學工程經濟和施工管理課程教學的實踐基礎上結合14~16級留學生的問卷調查,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重要背景下提出了留學生工程經濟和施工管理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留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教學理念差異大、留學生的現場實踐少、語言交流障礙、教材不適用等問題。通過分析留學生工程經濟和施工管理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讓留學生參與教學、加強留學生的教學管理、多方面提高留學生能力、雙向提高外語水平、整合國內外教材等方面的對策與建議。當前來華留學生教育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將在我國接受教育,希望通過這些建議能提高留學生教學水平,進而推動我國留學生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孔雪晴.來華留學生教育培養模式探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35(04):38-41.

[2]方寶,武毅英.高等教育來華留學生的變化趨勢研究———基于近十五年統計數據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02):19-30.

[3]焦健,魏耘.來華留學生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科教導刊(下旬),2019(04):9-11.

[4]宋衛康,張浩.在華留學生土力學課程教學實踐與探討———以鄭州大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9(24):130-133.

[5]BurdettJ,CrossmanJ.Engaginginternationalstudents[J].QualityAssuranceinEducation,2012,20(3):207-222.

[6]鄒佳靜,王宇鑫.留學生課堂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教育現代化,2018,5(13):180-181+188.

[7]張紅梅.外籍留學生接受漢語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3):247.

[8]胡秀蘭,祝明橋,劉錫軍,等.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改革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6(01):90-93.

[9]孟祥銘,張洪.非洲來華留學生本科教學工作探析———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為例[J].高教學刊,2019(04):20-21+25.

作者:莊一舟 鄭國平 徐澤宇 單位:1.浙江工業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2.紹興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