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課教學理念體會

時間:2022-12-21 02:56:36

導語:閱讀課教學理念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閱讀課教學理念體會

一、正確理解“讓學引思”教學理念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讓學引思在閱讀教學中的有效落實,關鍵是教師要敢于更要勇于拋棄“包辦課堂”的傳統模式,杜絕“滿堂灌”的過時授課方式,著力堅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學習的時空和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在讀中“思”“思”中悟,再“悟”得,從而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充分自主的學習過程中習得語言、體驗過程、感受共鳴,最終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真發展。在閱讀教學中真正落實“讓”和“引”的教學主張,需要我們廣大語文教師教學思想的解放、教學能力的釋放、教學手段的開放、教學權力的下放;需要教師思想跟上、能力頂上、方法用上。在教學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如此反復,持之以恒,方能有效踐行“讓學引思”的教學主張。

二、對“讓學引思”的教學思考

以《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一個教學片段為例,談遷將他的信念化作了行動,在他50多歲時,第一部《國榷》大功告成??墒?,天有不測風云,厄運降臨了。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想一想談遷到底遭遇了怎樣的厄運?難道小偷偷走的僅僅是一箱書稿嗎?他實際上偷走了什么?將學生引導到深層次的思考中,因為書稿是談遷20多年的心血,談遷20多年的付出,談遷20多年的夢想,20多年的心血轉眼之間化為烏有,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更何況此時的談遷已經是體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什么詞語來形容談遷此時的心情?帶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受去閱讀,身處談遷的處理,自然會出現悲痛欲絕、痛苦萬分、生不如死、傷心欲絕、肝腸寸斷……這一案例看上去完美無缺,但是,站在“讓學引思”的角度上,教師并沒有給足學生讀的時間,為了走教案,學生書沒讀完,教師就開始提出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教師給學生的,學生學習活動是被動的,學習過程是偽學習過程,學生沒有真實的思維活動。日常教學中,好多老師都在做這樣的事情,出示閱讀提示,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學生的自學是在教師問題引領下的學習。即使有啟發式,也是教師想方設法把學生的思維往自己預設好的答案框架里引,師生往往都是被一紙教案牽引,很難真正發展學生的思維。其實,閱讀教學中實施“讓學引思”,不應該設定問題的框子,而是讓學生自主閱讀,自己提出問題,同伴合作解決問題,小組匯報并互相補充,最終實現“我的地盤我做主”,讓所有學生都真學起來!

三、處理好“讓”與“引”的關系

“讓學引思”的教學理念的核心,其實就是處理好“讓”與“引”的相互關系,其深層次就是處理好教師與小學生之間的主動與被動的學習行為。作為教師,可能也許無法超脫自己的年代和教育,但是作為引領小學生學習的主角,則可以改變自己的行走方式。正確應用“讓學引思”的教學理念,它既不是“逐潮、賣萌”,也不是“趕時髦”,而是選擇一種教學生命模式,選擇一種屬于自己的教學人生。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必然是對話的,當然也應當是革新的、民主的。每一天,每一課,每一次師生對話,假若都去打造成為宛如一首詩、一幅畫、一支歌一樣美好的教學生命藝術品,那么,教師與小學生的“讓”與“引”自然也得到了最佳運用。將“讓學引思”靈活運用的結果,也是將愿景、文化、課程等融合在一間教室里,就是師生匯聚在偉大事物的周圍,穿越在偉大事物中,溫習故事和經典,編織詩意的生活,最終讓教室里的每一個生命走向卓越;締造完美教室,就是把這一間教室當成茫茫宇宙的中心,天地間的所有美好,逐一在這里顯現,并在歲月中匯聚成生命的大河;“讓學引思”的教學目標,就是努力在教室里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給小學生一個精神豐富的家園,讓孩子在這個精神家園里啟航,去尋找更美的風景。

四、教學總結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讓學引思”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小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學會閱讀課文中的生字,并正確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在學習過程中,讓小學生明白一些道理。教師要引導學生緊扣課文中“我”的心理變化來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帶領小學生從滿懷好奇,或是一臉疑惑、將信將疑,最終又驚又喜,體會小學生的心理變化。引導自主學習的同時,讓小學生能夠在交流中獲得知識,從而開闊思維,多學多問,向一切有經驗的人學習?!耙本褪前颜n堂還給學生,這是我們教師在課堂上需要下功夫的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相互補充也需要教師的引導?!白尅钡耐瑫r“引”也不可缺少。學習課文的核心問題,還是要老師來“引”,可以從學生的發現問題提煉到“學”的結果。

參考文獻

[1]姚士生.讓學引思:讓學生做主[J].考試周刊,2016(96).

[2]吳莉華.“讓學引思”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天地(小教版),2017(4).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修訂本)[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作者:顧林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寶帶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