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基礎課程教學與生產的結合

時間:2022-04-29 02:51:49

導語:機械基礎課程教學與生產的結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械基礎課程教學與生產的結合

1、教學目標的設置與生產實踐有機結合

依據學科教學大綱,我認為《機械基礎》的教學應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的原則,應與生產實踐有效地結合,使學生在完成一個或多個生產實踐的活動中發現并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從而實現知識和技能的共贏。因此,老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不能僅僅局限于概念理解和計算等理論性知識,而更應該引導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運用理論知識于生產實踐。設置的教學目標應該是要求學生能完成某個直觀、具體的生產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真切感受到知識的應用,使學生懂得知識來源于實踐,更服務于實際。例如轉軸結構的教學目標不能局限于要求學生掌握轉軸的基本結構(軸頸、軸身、軸頭)和工藝結構(倒角、過渡圓角、退刀槽),面應該要求學生能根據具體的使用要求和轉軸結構基本要求的理論知識設計出轉軸。教學目標與生產實踐的有效結合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積極地學習,在知識、技能、能力、情感等方面獲得全面的提高。當然,教學目標的設置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立足于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使教學目標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生產實踐,真正凸顯學以致用的目的,為學生學習其他專業課程和將來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過程的實施與生產實踐有機結合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上好課?!稒C械基礎》課程涉及許多復雜常用機構的內部組成及其運動過程。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中,需要學生有較強的知識功底和領悟能力,如識圖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等,而目前中職學生恰恰缺乏這樣的能力。這就使得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老師講解空洞、費力,學生聽課茫然、吃力,教學效果差。所以,教師在機械基礎教學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1)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為達到此目的,老師上好第一堂課非常重要。結論是整個的課程的引入,講授時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機械的發展與人類文明的發展緊密相連,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汽車、自行車、鐘表、照相機、洗衣機、冰箱等融于我們的生活之中。樹立學好《機械基礎》的信心;(2)在教學方法上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大膽創新,讓理論知識在學生的實際操作和生產中得以呈現,使每個知識點“看得見、摸得著”,使傳入學生大腦的知識不僅只靠眼睛和耳朵,更能通過學生的雙手和其他肢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3)在教學環節上,如課堂引入、新課活動、知識鞏固等都應以課本為依據,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實際操作和生產活動為理論知識載體,采用多種形式的課堂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輕松地學到知識并能利用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也提高了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真正體現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的新型教學模式;(4)在教學手段上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資源。機械基礎內容大多來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除了利用掛圖、立體模型和多媒體技術等多種手段外,還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與所學知識相關的一切事物,讓知識由呆板變得生動、活潑,由抽象變得具體、直觀。如在鏈傳動中可以利用自行車,在液壓泵的時候,可以利用針管原理等。這些常見的實物可以使知識變得更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并且能激起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制作一些機構模型,如利用醫用針管和輸液管制作簡易液壓傳動裝置。利用螺栓、螺母和木片組裝成簡易的四桿機構等,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體會和學習知識,在對知識有研發認識基礎上,強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另外,老師還可以將課堂移出教室,走進實際生產。例如,老師可以在實習車間講解齒輪傳動;可以在鉗工實習室學習螺旋傳動;可以在拆裝車間拆裝汽車,了解減速器、聯軸器、制動器、離合器等知識。

3、教學效果的檢查與生產實踐有機結合

眾所周知,職業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而《機械基礎》課程實踐性比較強,與生產實踐結合較緊密,完全符合職業教育的目標要求。因此,教師在檢查學生是否掌握某個知識的時候,不要僅僅局限于能記住概念,會計算等基本要求上,而應該擴大到是否靈活運用知識解決生產實踐問題。在實際操作中檢查知識,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掌握知識,體會所學知識的實用性,而且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增強動力;還可以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提高動手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從而進一步提高專業崗位能力。例如,在檢查學生的定軸輪系知識是否掌握時,可以讓學生利用所學的輪系知識找出機械表指針運動不準確的原因并設法解決。當然,在學生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要分所具體情況做好輔導或指導工作。通過對中職學?!稒C械基礎》教學的分析,教師應提高實踐性教學,將機械理論與機械的實際應用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證明,依據課程改革要求,根據學生將來從事職業所需的能力結構和知識結構要求,在機械基礎教學中將教學與生產實踐有機結合,能使教學時間和空間得到開放,使教學活動不僅僅局限在課堂和教室中,更可以拓展到生產實踐中,能讓教師將《機械基礎》的教學更大的發揮出成效。

本文作者:隋洋工作單位:東港市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