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證融合研究
時間:2022-12-19 03:54:26
導語: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證融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X”的內涵
所謂“1+X”證書制度,其中的“1”是指學歷證書,“X”是指和專業相關的若干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有兩個特點,第一沒有表述一定要和所學的專業相關,可以是專業相關聯,也可以和專業不相關聯,二是“X”是個不確定數量,不是一個,是若干個。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1+X”證書制度的本質是提高學生的發展能力而不是職業能力,是可持續發展能力,所以,“1+X”不是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兩種證書”的簡單疊加,而是要通過多個(X)職業技能等級的考評與認證,拓寬和提升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說到底,1+X證書制度的核心,就是增強我國職業教育的人才供給能力,為生產服務一線提供大量的具備合格職業技能的熟練勞動者。“1+X”證書制度,從結構上看,反映了職業教育的兩個方面能力培養,一是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這點從“X”的設計可以看出,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以及和專業相關的職業能力,它比職業能力的外延更大,它是綜合的職業能力,包括的專業能力、就業能力、工作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根本上講就是持續發展能力。二是指職業院校的人才供給能力,過去叫人才培養能力,包括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能力,適應產業技術變化的專業建設能力和與之相適應的院校治理能力。
職業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能夠滿足需求的實用的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1+X”證書制度的推行,必將為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和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的改革,提供有效的工具和途徑。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廣泛的進行了“課證融合,課賽融合”的教學改革,這里重點闡述課證融合,所謂課證融合,是“1+X”的具體實踐形式,就是把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證書的培養和培訓貫穿在課程體系建設之中,把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有機結合起來,把課程體系和培訓體系、專業教學標準和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教學過程和生產(培訓)過程有機地銜接起來,建立一個課證融合課程教學體系。在這個體系中,課程是載體,證書是內容,把職業能力、職業發展能力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去,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培養復合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在具體實踐中,我們把學生的職業能力劃分成核心職業能力,基礎職業能力、拓展職業能力,拓展部分就是“X”部分,能力是需要通過證書也就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來表證,為了完成職業能力(這里的職業能力不僅僅是專業職業能力,包括可持續發展需要的各種技能和素質)的達標,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選取和過濾非常重要,既貼近專業、職業,又要有可持續發展的進階渠道,我們不可能預知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也不可能把學生培養成全智全能型人才,行業通吃,關鍵是在一個專業中的多個方向,以及交叉專業和拓展專業的遷移能力;解決好“X”因素,就要按照人才能力培養的教學標準和職業能力培養的等級標準來設定生意人課程,每門課程或幾門課程對應一種能力,一種能力對應一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和職業能力培養融入到課程體系中去,成為課程建設的標準和專業建設的標準體系,形成課證、課能有機融合。
3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證融合的路徑
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是近幾年新開設的專業,某種情況講是一個大類專業,由于新能源汽車近年來發展比較快,很多技術標準變化也比較快,對新能源汽車人才的分類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現有的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在是培養前市場制造裝配還是后市場檢測維修的細分領域搖擺,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專業都分化在汽車學院或機械學院,而新能源汽車最為需要的電子和電氣技術往往在機電學院或信息學院,所以人才培養和市場城需求是脫節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要到不了解汽車技術基礎的機電學院去招聘電子和電氣方面的畢業生。為了解決這個人才供給側的矛盾,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走課證融合的改革之路是一個較為科學的選擇。(1)選定新能源汽車專業“1+X”的證書,制定專業教學標準和職業能力培訓標準。在實踐中,我們結合專業建設的實際和新能源汽車企業人才需求,設定了“1+3+X”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選用系列,在“1+X”中加了個“3”,是對“1+X”的進一步發展,這里的“3”是批與專業相關的三個證書,即:汽車運用與維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智能新能源汽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汽車電氣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這三個證書是與專業相關的,解決提專業能力模塊,但是“1+X”的核心不是解決專業職業能力,是要解決新能源汽車專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那么在專業領域之外,專業拓展和職業拓展能力才是“1+X”證書制度的要義,我們選取了汽車駕馭證、普通話等級證書等作為“X’因素,制定一個相對完整的新能源汽車證書系列,進行探索和改進。職業能力培訓標準是人社部門和培訓機構的工作,在院校工作中主要是做好專業標準和課程標準,使課證融合有一個標準基礎規范。(2)解構與重構人才培養方案,建立課證融合的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方案是職業人才培養的指南針,具有規范性文件特征,實施課證融合的“1+X”證書制度,對人才培養的規格進行了修正,那么就必須重新解構人才培養方案,按照《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9〕13號)的“堅持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育人機制,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突出職業教育的類型特點,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教師、教材、教法改革,規范人才培養全過程,加快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目標要求,以人才的職業可持續發陳勝能力培養為目標,結合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重構課程體系,制(修)訂專業課程標準,優化課程內容,規范教學過程,及時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需求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真正建立起課證融合的課程體系。(3)加強教師職業能力培訓,深化教師、教材、教法改革。培養目標的變化必然帶來培養方式的變革,教師、教材、教法的改革是課證融合的職業能力培養方式的有力保證。首先要加強教師職業能力培訓,教師要首先了解“1+X”證書體系,了解本專業“1+X”證書系列,具備“1+X”證書的操作技能和課證融合的融通能力,保證能夠有效地進行課證融合教學和實訓;二是建立符合“1+X”課證融合的項目式、模塊化教學需要的教學創新團隊,不斷提升和優化教師能力結構;三是按照“1+X”課證融合的課程標準,改革和序化教材內容,及時編寫符合“1+X”課證融合的專業教材,體現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特別是引入典型生產案例進入教材;四是改革教學方法,“1+X”課證融合強調以企業的崗位需求為基礎,注重以學生個人發展需求為中心,構建學生的新型能力結構,在課堂教學上,要求以職業標準為基礎,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用產業現場的工作過程,通過具體職業的真實工作項目的學習和訓練,“做中學”和“學中做”,構建新型生產性實踐性課堂教學,打造課證融合的優質課堂。(4)深化產教融合,建立“1+X”課證融合的應用體系。人才培養的根本目的是從供給側實現對社會、行業和企業的人才的有效供給,實施“1+X”課證融合理,能夠更好地貼近企業的人才需求和社會的平衡和穩定。產教融合是實現“1+X”課證融合教學改革的唯一途徑,這里的產,一方面包括產業企業,提供新的人才需求標準,提供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新規范,提供真實的生產場景或生產性的實訓教學,提供行業技術標準等等,另一方面,還有一個重要的融合點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企業和第三方評價機構,建立技能等級證書標準,盤活教學資源,開展高質量的培訓,提供技能等級考評和認證工作,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同時能夠實現技能獲取,同時考核院校培訓認證質量,為學生及社會學員提供培訓服務。高質量的產教融合能夠實現從學校到企業,從教學標準、課程標準、教材標準、設備標準、實訓標準向職業標準的有機進化,形成模塊化職業技能教學、考核體系,完美實現“1+X”課證融合的教學改革,真正提高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全面提升人力資源質量。
參考文獻
[1]《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
[2]《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9〕13號.
[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
[4]陳李翔.解讀|1+X,職業教育“加”什么?[J].中國勞動保障報,2019-04-04.
作者:曾曉彤 單位: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數控加工實訓教學改革論文
- 下一篇:互動媒體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