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財務會計教學方法分析

時間:2022-02-23 10:52:55

導語:高職財務會計教學方法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財務會計教學方法分析

摘要:財務會計這門課程是一門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也是會計專業中的一門核心課程。教學方法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完成教學目的與提高教學質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好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習效果事半功倍.本論文從高職財務會計教學方法的現狀展開探討,發現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針對這一系列問題試圖提出了幾點思考,希望在以后的職業教學中能夠起到借鑒作用,提高職業高中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 ;財務會計; 教學方法

一、高職財務會計教學方法現狀

1.教學安排有所欠缺。1.1上課時間分布在下午過多。對于財務會計這門專業性特別強、難度特別大的課程,我認為學校有必要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有助于學生更加容易的掌握知識點。在我所調查的職業高中中,我發現了學生的財務會計課基本排在每天的下午,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觀察,發現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在學習了上午課程后,學生是處于一定的疲勞狀態。而財務會計這門課程也處于一定的枯燥,難度相對大,對于學生,他們處于不愿學習的狀態和學不懂的狀態。所以,財務會計這門課程排在上午學生會更有精力和興趣,也更利于學生學習。1.2課時計劃分配有所不合理。對于財務會計上的內容,有的內容相對簡單,而有的內容相對難度特別大,所以,可以根據內容的難易程度來劃分課時,對于簡單的內容即可花少量的課時來講解,難度大且是重點的則需要多花時間講解和領會。例如對于財務會計基本假設、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要素等基礎理論,這部分內容在基礎會計上已經涉及到了,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減少一定的課時,把更多的課時花在該課本的重難點上,如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公允價值等一系列難度大的知識點上。1.3課時數量分配不均勻。在高職中,會計專業的學生要學習一系列的專業課,如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統計學、經濟法、稅務會計等一系列的課程,對于每一門課程安排的課時數量肯定不同,在我所調查的學校中,他們所安排的課時量是財務會計占主導地位,其次經濟法、稅務會計等。財務會計課程一周達到18節,經濟法一周為14節.........其他的專業課課時較少,安排課時主要是根據高考制度安排的,對于高考必考的內容相對安排課時較多,對于高考不考的內容課時量是相對的少。2.教學興趣不夠濃厚。財務會計是一門高難度、比較抽象且枯燥的課程,對于高職的學生,他們的邏輯性思維較差,其次是年齡和經歷所限,很容易喪失對這門課的學習興趣。在我所調查的學校中,對于認真學習財務會計課程的人數僅僅只有幾個人,而大多數的學生都不愿去學習,原因是太難和太枯燥,其實難不可怕,關鍵是枯燥。對于枯燥這一問題,任課老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多花心思,盡量讓學生對課堂充滿興趣。3.教材版本選擇過久。我們能夠很明顯的感受到,會計變革的速度很快。我們在學校學習的課程,走出校門之后,所學的內容就已經改變了。而高職的教材版本很多都沒有順應當前會計制度的變更,造成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脫軌。在我所調查的學校中就存在這種情況,學生學習的是財務會計第二版,在高考中考的是第三版的內容。對于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慎重選擇教材版本,應選擇符合當前會計制度的最新版本,這樣更利于學生適應會計制度的變更。4.教學資源不足。4.1師資力量薄弱。要教育出一支強健的專業人才,必不可少的是要有一支龐大且專業的師資力量。在現實教育中,存在著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一名專業老師講授幾門專業課,師資力量的薄弱讓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導致教學效果提不上去。4.2沒有專門的實訓基地。對于財務會計這門及專業與理論相結合的課程,更多的高職院校只學習理論而不實踐,在大多數學校,都沒有專業的實訓基地,只能光學習理論知識,而不能進行實踐操作。因此,學生掌握的也只是表面的東西,不能更深層次的運用和掌握其知識點。5.教學目標有偏差。高職的教學目標是為了就業和考試,對于學生,有部分應試教育的成分存在,不同的學校,教學目標是有一定的偏差的。曾經聽過一個老師對于高考的要考的知識點是重點講解,對于高考不考的知識點,老師是一概而過或者略講。很明顯的看出,教師把教學目標定位于應付考試。6.教學方法單一。通常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單一式的講授法,單一的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為被動接受知識的接受者。教學方法的單一化讓課堂更加枯燥,也不利于提高教學效果。我聽過一老師講授財務會計中填制憑證這一章節,老師通過口頭給學生講述如何填制憑證,而學生連憑證是什么樣的都沒有見過,可想而知,這堂教學效果肯定不盡人意。7.重理論,輕實踐。財務會計這門課程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但是學校重點放在理論這一塊,旨在提高學校升學率,對于高考內容只包括理論知識,從而忽略掉了實踐。其次錯誤的認為實踐不具有重要性,在掌握理論的基礎上,實踐相對簡單。另一方便原因是教學資源缺失,無法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二、對財務會計教學方法的思考

1.教學安排盡量合理。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教學的內容來合理安排教學。上課時間盡量分布在上午,對于這門課程理論性極強及學生的精神狀態,上午學習有利于學生更加有精力去學習,其次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安排課時,難度相對大且是重點的可以多用課時來講解和領會,對于教簡單的,可以相對少花一點時間。2.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有興趣,學習效果自然提升了一半。對于財務會計這門課程,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我認為在課堂中,首先不能做的是照本宣科,在課堂上可以做到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有這樣一個例子;就是一名老師在講解壞賬準備的會計處理時,他結合到生活實際,以其中兩個同學相互借錢為例,然后怎么處理。在簡單的講解下,學生便掌握了方法,對于書上的會計處理,學生很快就理解了。3.教材版本應符合當前最新會計制度。我國會計制度變更的很快,為了能夠適應會計制度的變更,工作能用上我們所學習的知識,學校所選教材更應謹慎,應該考慮到當前會計制度的變更和考試教材版本,因此,我們所學的教材應符合當前最新的會計制度,以便更準確的將理論用于到生活實踐中。4.充足教學資源。良好的教學資源是培養優秀學生的前提,因此,學校應有充足的教學資源,首先是要有一支專業化的師資力量,所謂的專業化師資力量就是要求有一批專業過硬的專業教師,盡量解決一個專業教師講授多門專業課的現象。其次要有專門的實訓基地,對于教學內容中需要實踐的,讓學生多多實踐,有利于學生更加容易的掌握。5.教學目標更符合社會需求。我們不應該把應試教育作為教學目標,我們應該適應社會發展,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作為我們的教學理念。對于重點講授高考內容,不考內容一概而過或者不講這一做法,我們不予支持,合理的教學目標不應該是為了考試而教學,而是培養專業化人才而教學。這樣,學生不光能學到知識,而且還能的得以實用。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6.正確引導,采用靈活多用的教學方法。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理論性較強的知識,可以采用單一的講授法,對于操作性較強的,我們可以采用其他教學方法,不同內容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采用實例來說說幾種教學方法。第一是討論分析法。我們在講應收賬款商業折扣和現金折扣時,就可以討論分析法來講授相關知識,如把商場上的“買一送一,買多少送多少”的活動拿來分析,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達到了學習的效果。第二是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在傳統會計教學方法的一種補充,即學生在掌握一定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剖析案例,讓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有進一步的認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對于財務會計中涉及到會計處理的,如存貨的成本與可變現凈值的概念、可變現凈值的計算和存貨的跌價準備的賬務處理,都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通過案例更利于學生掌握其知識點和方法。7.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財務會計是一門理論性與操作性特別強的課程,因此,僅僅學習理論是不夠的,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于會計中的填制憑證,一定要讓學生親自動手,會計中的報表處理,可以讓學生自己分析和編制。只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才能靈活的掌握和運用知識。

作者:代祥月 單位:重慶信息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