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本位理念下的會計教學工作探析
時間:2022-02-24 08:01:27
導語:能力本位理念下的會計教學工作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以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為例,分析了在高職會計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探討了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模式的內涵和使用策略,以期對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能力本位;高職;會計教學
高職專業當中的會計專業是一項很考驗學生實際能力的專業,能否勝任這個專業的工作取決于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的強弱。而在傳統的高職教育教學體系中,會計專業大多以"知識本位"或者"成績本位"為教學的基本目標和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教學的系統性和理論性,而常常忽視對學生專業能力和技術的培養。這種重學術、輕能力的教學理念對學生實際參加工作的能力并無特別的幫助,尤其是在高職院校強調職業能力培養的教育特點下,注重在會計教學中能力本位的教學理念的提升將使高職教育的教學水平獲得質的提升。
1高職教育中會計專業教學中的問題分析
(1)教學管理方面的問題
在目前的高職會計專業的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沒有按照以"能力本位"的理念進行開展,影響了高職會計教學的教學質量的提升。首先,是高職會計教學任務教學目標的不明確。高職會計的教育教學目標應是面向社會為大眾培養合格的會計專業的人才。但是在一些高職院校當中,對于教學目標的定位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有的職業院校將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定得過去學科化,只是重點培養學生的理論能力,而忽視了對實踐能力的培養。以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教學成果的唯一標準。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理論和實踐不能很好的結合,不符合高職院校培育人才的特點。有的學校將教學目標設置的太低,與中職院校的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想混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的發展。其次,是對于會計專業的設置不符合市場發展的規律。高職院校中是專門為社會輸送人才的教育機構,因此培養人才方面必須緊貼時代的脈搏。在目前社會快速發展,變革日異的情況下,一些會計專業課程的設置內容還停留在一些滯后的教學方法上,在社會發展中無法切合時代的需要,缺乏一定的創新效果。專業課和實踐課的搭配不科學,過于注重學生核算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嘗試,而缺乏對學生分析能力培養。一些課程的缺失使得學生無法跟上社會的步伐。再次,是教學資源的缺乏合理運用。由于高職院校的成立時間較短,規模和制度上都有一定的欠缺。教學資源的缺乏導致一些教學活動的開展力不從心,更加欠缺了對學生能力方面的培養。需要對教學資源的合理運用。
(2)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方面的問題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我國高職院校重視職業能力培養的特點越來越突出。但是一些高職會計專業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秉持陳舊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單一,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手段依然是以傳統的老師授課的方式展開,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在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方面缺乏一定的調動。單純知識灌輸的授課方式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比較依賴老師的傳授,無法在學習中實現自身能力的提高,更難以實現創新性的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有的老師重視理論的教學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須知會計專業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高職院校的老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以能力素質的培養為前提,才能培養學生掌握其中的技巧。老師過于注重理論的教學,將會使得學生在實踐能力的探索上事倍功半。這樣的教學方式自然使得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明顯,從而缺乏在工作中的實際技能。
(3)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在新時期的教學背景下,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的一系列活動的開展都是為了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但是在一些高職院校的學生當中,缺乏對于正確的教學和學習觀念的認識。導致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一定的問題,無法在學習的培養中提升自己的能力。首先,是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學生缺乏一定的自主性。高職學校的學生在之前的成績可能并不理想,在學校也面臨就業的壓力。因此,"混文憑"成了一些學生學習的動力。這就導致了學生雖然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任務和各種考試的合格,但是沒有真正體現學習的能力和技能。其次,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靈活性。學生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思維上已經接受了傳統教學下的填鴨式教學,對獨立思考和思維的拓展方面形成一定的短板。對于已經掌握的知識不能夠靈活運用,缺乏學以致用的精神。再次,是對學習拓展性的程度不高。在這個社會飛速發展的時代,知識不斷的翻新換代,要想在會計行業跟上時代的潮流,就需要不斷拓展自己的思維和眼界,用新的知識去填充自己,滿足自己能力提升的需要。但是一些學生僅僅將眼光局限在教材的內容的學習上,以為完成教材的學習就萬事大吉。這種固步自封的學習態度使得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難以完成時展交給的任務。
2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活動的開展措施
(1)明確告知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及計劃
首先,學校要樹立以能力為本的教學理念,將提高學生的能力作為教學的目標。高職院校以能力為本位的培養在技能方面是為了學生會計專業能力的培養。會計專業的能力規范分為很多種。包括會計的判斷確認能力,即通過對法律知識的了解來判斷某個問題是否處于會計的范圍。還有一定的核算能力,會計的主要工作是對財務和和數字進行一定的核算,通過準確的核算來得出一些數據,并通過這些數據來對當前的經濟狀況得出合理的分析。除此之外,還要對學生培養一定的會計的監督能力和對財務進行決策的能力等。通過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學校的教學目標除了對學生專業技術方面能力的培養外,還應提高學生全面綜合的應用能力。包括基本的文字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等軟性的能力的建設。培養學生在工作中出色組織管理的能力和愛崗敬業的精神,也是高職培養專門人才的標準之一。
(2)合理優化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課程
高職院校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教育機構,因此,在會計專業的教學課程設計中,應該充分發揮市場為導向的基礎課程設置。只有將學生能力的建設和培養以就業為目標的高度,才能更好的以會計就業市場為導向,發揮高職院校的本來作用。在課程的設置過程中,對于就業市場的調查研究是很重要的。對于會計專業教學的設計來說,要以就業的市場需求為基本導向,明確市場對于人才的標準要求,從而在教學設計中有針對性的對專業教學課程進行設計,制定符合市場形勢的能力評價體系。
(3)在教學方式上進行一定的創新性研究
為了落實以能力本位的教學理念,老師在傳統的教學方式的基礎上應該進行一定的創新教學。課堂填鴨式教學一直是會計專業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目前的形式下,我們應該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的改革。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調動一切先進的技術手段和借鑒其他學科的教育教學經驗,以豐富的內容,精彩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還要通過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彼此之間的合作交流,來促進學生溝通能力的提升和對知識理解的意見的交換,從而使學生能夠對這些問題有著更加全面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實踐教學的開展,一是為了使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而是為了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能力,更好的對學生的能力進行一定的培養。提升學生在會計工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4)完善教師體系更新會計教學師資隊伍
高職院校在教師的培養過程中,應該注意"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即教師隊伍中既有專門從事理論研究的教師,又有從實際工作崗位上引進的專業人員。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優化師資隊伍的結構。為了提升學生的務實能力,學校應該吸引專業會計人員從事教學工作,以實際經驗的傳授來提高學生的能力。還要使老師掌握更加先進的專業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能夠不斷適應社會的變化和發展。使學生能夠在就業中獲得一份額外的競爭力。教學領先于市場的發展,才能保證學生不斷適應市場的發展。
作者:符茜茜 張照楠 單位: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楊有紅.二十一世紀的會計和會計教育[J].會計研究,2000(08).
[2]劉永澤,孫光國.我國會計教育及會計教育研究的現狀與對策[J].會計研究,2004(02).
- 上一篇:新時期企業檔案管理模式創新
- 下一篇:平面設計教學中的字體設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