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場需求會計學專業教育研究
時間:2022-10-24 09:04:16
導語:基于市場需求會計學專業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教育界迎來了教育思想大討論,會計教育也受到了全球化、財務共享、數字經濟、會計機器人等計算機信息、人工智能技術的沖擊,如何守住教育的初心、推進會計教育的“四個回歸”,是每一位會計工作者要考慮問題。市場需求是會計學專業教育改革的起點和依據,在市場需求分析的基礎上,會計專業人才教育改革就有了方向;在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巨大沖擊下,會計教育也應主動適應時代變革,推進會計教育事業繁榮發展。
關鍵詞:會計教育;教學改革;市場需求
教育乃國之根本,其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會計教育乃是提升會計專業人才綜合素質的根本途徑,會計教育應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切實提升會計專業人才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獲得感。市場需求是會計學專業教育改革的起點和依據,市場需求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學生選擇會計專業的影響因素和用人單位對會計專業學生能力需求。在市場需求分析的基礎上,會計專業人才教育改革就有了方向,良性的教育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會計教育也應主動適應時代變革,推動會計教育事業不斷發展。
一、會計學專業市場需求分析
(一)學生選擇會計專業的因素分析。影響學生選擇會計專業的因素有他人的引導、就業前景的預期、會計專業認知、學生本身的特質等。由于大學階段之前,學生主要學習基礎知識,所以對會計專業的認知比較少,此時學生的家人、親戚朋友很可能就依據自己對會計專業學生就業前景的預期,再依據自己孩子的興趣愛好、性別等因素來選擇專業。由于缺乏專業認知,甚至把會計理解為“計算”,這樣就會屏蔽很多有創造性的學生選擇會計專業。一些研究表明,學生們往往認為會計專業需要較低的創造性,會計人生安逸,因此,選擇會計專業的學生往往女生偏多;就目前市場情況,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機會較多、工作環境也不錯,在獲得注冊會計師等含金量高的資格以后豐厚的薪資待遇和完善的職業發展體系也是吸引學生選擇會計專業的主要原因。學生選擇會計專業的影響因素具有多樣性,教育者應就這些因素深入分析和調研,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會計專業,為今后的會計教育指引方向。(二)會計教育應適應市場化的要求,在充分了解影響選。擇會計專業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用人單位招聘需求,分析會計專業學生能力需求,為做好會計教育目的的頂層設計、制定好人才培養方案做準備。通過問卷調查和走訪企業發現,就業單位普遍要求會計畢業生具備會計專業知識、計算機技術(OFFICE辦公技術)和稅法知識、適當的工作經驗等;對于中高層次的會計人才,用人單位往往在此基礎上,要求求職者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團隊精神和責任感。企業一般會計人員主要以核算與反映財務數據為主,大專學歷是用人單位的主要考慮對象;中高層次的會計人才主要以管理決策為主,對稅法、內部控制、風險管理、財務管理、溝通協調能力和責任感等有較高的要求。如何培養中高層次的會計人才是會計本科及以上層次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方面會計教育要重視會計、稅法、計算機技術、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等理論知識的培養,另一方面學生的實踐能力、人文素質、溝通能力、團隊合作和英語等綜合素質也需要提升和強化。
二、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教育改革
學校培養的人才最終都要走向社會,接受用人單位的檢驗,是否符合企業要求關系教育的成敗,因此學校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改革會計專業教育教學,對會計專業學生今后嚴峻的就業形勢有所應對,對高層次會計人才培養要進行科學的規劃和統籌。(一)重新確定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學校應做好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這一頂層設計。人才培養目標要明確,制定時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嵌入AI和信息化元素,特別是本科層次及以上人才培養目標,應做好從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轉變;由于市場需求的多樣化,也可以設定多元化人才培養目標,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二)制定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是一個動態調整和不斷優化的過程,應以多元化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制定會計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好每一門課程對應的學生能力提升需求,對接好每門課程與學生綜合能力的關系,既要強基礎理論又要突出創新和實踐能力,避免課程間的重復。要合理確定會計專業基礎課和會計專業課、必修課和選修課、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比例,既要能培養學生的“智商”又要能鍛煉學生的“情商”。通過課程體系設計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選修課培養個性鮮明的創新人才。(三)改革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社會的需求變了,課程的內容變了,此時就需要以人才培養方案為導向改革教學模式。若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很多內容就沒法講或沒有時間去傳授。當然了,傳統的講授教學模式也絕對不能丟,會計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必須給學生講授清楚,這是基礎,否則其他的一切都是空中樓閣。在傳統講授法的基礎上,要鼓勵老師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慕課、混合式教學、案例情景教學等要多多應用,多使用信息化手段,將“互聯網+”、手機教學APP嵌入課程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學習和終身學習。(四)加強會計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學校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導向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學中真正的雙師型、復合型會計教師比較缺乏,然而會計學科的實踐性很強,不能考過注會或中級就是雙師型教師了,理論專業水平高并不能說明創新、實踐能力就高,否則在指導學生時也只會“紙上談兵”。在不影響日常教學的情況下,學校應鼓勵部分老師走出去,深入企業內部調研、掛職鍛煉、交流、探討,甚至鼓勵有能力的教師創辦自己的企業來增加實踐能力。學校也可以將會計行業或企業會計從業人員引入到學校做兼職教師,實現教育教學和社會需求的良性互動。
三、會計教育應主動適應時代變革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會計教育必須主動適應當今時代的變革。近年來,全球化、財務共享、數字經濟、會計機器人等計算機信息、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會計教育面臨著很大的沖擊。會計理論、會計教育不能局限在校園里,而應密切關注環境的變化,主動去適應時代、引領時代,迎接整個行業面臨的挑戰。英國BBC公布的報告顯示,會計行業在未來十年被淘汰的概率在所有行業中排名第三,有97.6%的概率被淘汰,筆者沒有如此悲觀,但原本簡單重復的會計基礎工作被智能工具取代是大勢所趨。因此,會計信息的分析、綜合和評價這些創造性的工作是目前會計教育的重點,數字經濟、人工智能需要會計教育去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對就業單位市場調查也發現,中高層會計人員、創造性的工作崗位對從業者綜合素質和學歷的要求都非常高。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會計機器人等都是在人的主導下工作,人的倫理觀念、人的創造性是機器不能替代的,會計教育可以引導學生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更要培養鍛煉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創造性的思考業務管理和戰略如何結合,如何提升自我學習和綜合分析能力。隨著“一帶一路”全球化倡議的推進,中國企業也會大規模“走出去”,這就需要很多具有國際化視角的會計服務人員,他們既要懂會計也要了解當地法律法規,于是新的會計實踐問題也會隨之增加,這也是未來會計教育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中國會計教育應以國際化為手段,以本土化為目標,使會計教育本土化成為會計教育國際化的出發點與歸宿,從而實現兩者真正的內在統一。
總之,會計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當前教育界迎來了教育思想大討論,若要會計教育事業繼續繁榮,會計教育界也應重新審視自己。當前,會計教育受到了全球化、財務共享、數字經濟、會計機器人等計算機信息、人工智能技術的沖擊,時代變了、環境變了,會計教育也應主動適應時代變革,推進會計教育事業繁榮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專業人才市場需求也會不斷的變化和調整,教育者應把市場需求作為會計學專業教育改革的起點和依據,在市場需求分析的基礎上,會計專業人才教育改革就有了方向;在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巨大沖擊下,會計教育也需不斷的改革,在此過程中,如何守住教育的初心、推進會計教育的“四個回歸”,是每一位會計教育工作者要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彥國,鄭偉.對我國會計教育改革的基本背景與方向的幾點思考[J].財務與會計,2018(10):74-76
[2]欒甫貴.會計教育內涵的拓展——基于人生教育的思考[J].會計研究,2017(12):87-92
[3]張旻.互聯網與AI引發會計教育變革[J].新理財,2018(6):46-49
作者:閆本宗 單位: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會計學院
- 上一篇:職業院校納稅會計教學改革分析
- 下一篇:會計學原理教學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