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教學審美情感培養研究
時間:2022-04-28 09:34:48
導語:高中美術教學審美情感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中學生的全面發展除了需要對傳統文化課進行學習以外,還需要在個人審美能力培養方面進行提升,而這就依賴于高中美術課程教學。相比較其它學科來說,美術教學有著一定的自由度,在相關課程的具體實施方面能夠表現出這一學科的獨特性,對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作用。本文以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情感培養為研究內容,在闡述美術與情感關系的基礎上,對審美情感培養的教學理論基礎加以討論,指出現階段高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應對措施,以使得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審美情感;培養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階段的學科教學在重視學生基礎知識體系完善的同時,逐漸強調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其中就包括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如此一來,高中美術自然就承擔起學生審美情感培養的重要任務,基于這一實際情況,傳統美術教學理念的適應性也就明顯降低,加快美術教學內容與方式創新成為現階段高中美術教學的又一重要方向。然而,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以及高考等相關因素的影響,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在高中美術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采取多種手段加以應對,從而真正實現高中生審美情感培養下的學生全面發展。
一、情感與美術的關系概述
人類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以主體意識為代表的藝術文化形式,美術作品所承載的文化意象依托造型、顏色等元素,給人以精神上不同的享受,并借此傳播某種特定性的文化和思想,對人的情感造成一定的影響。在此情況下,情感與美術之間便建立起了密切聯系,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自然被納入了美術教學目標體系之中。
二、審美情感培養的教學理論基礎
作為一種基本的情感要素組成,審美情感的培養需要依照科學的理論才能夠實現,其中,關于高中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情感培養中的教學理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感知理論是審美情感培養的重要基礎,通過對事物美術特征的感知,則實現了高中生思想認識與事物之間關系的構建。在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美術功底以外,還需要學生提升自身的感知水平。其次,在對事物形成一定感知能力的基礎上,則會將這種對事物的認知進行升華,繼而形成更深層次的情感認知。例如,通過個人情感認知的作用,原本靜態的美術作品能夠以動態的形式展現在人的大腦中,這也就是所謂的審美情感下的動靜轉化理論。然而,在理論上,高中生只有打破傳統的美術學習思想,才能夠實現這一效果。最后,視覺理論下的審美情感完善是個人審美情感培養的最后一個階段,依托該理論,高中美術教師應試著引導學生發現美術作品中所蘊含的美感,并將個人對美術作品的理解與其美學意象相結合,以促進高中生審美情感的培養。
三、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情感培養中的問題分析
(一)高中美術教學流于形式。盡管,新課程教學改革將美術納入高考范圍之內,但是,由于其分數占比較低,與語文、數學、英語等傳統學科之間差距較大。在這種情況下,高中美術教學也就逐漸流于形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中生審美情感的培養。例如,在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大多數時間用于對教學內容的復述,以及相關作品的賞析,卻忽視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重要性,造成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明顯降低,并提高了對美術學習的積極性。(二)審美情感的培養缺乏針對性。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的美術基礎知識體系和審美能力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對于以審美情感培養為核心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模式選擇方面就會產生適應性問題。這一問題的存在,是高中美術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然而,大多數美術教師并未對此給予高度重視,進而導致高中生審美情感的培養無法做到針對性的實施。(三)美術教學質量考核評價制度的缺失。現階段,在高中美術教學質量考核評價制度體系中,并未將學生審美情感納入其中,以至于高中美術教學工作的開展缺乏正確的方向指導。這種考核評價制度的缺失,是基于我國長期以來在美術教學方面形成的觀念固化,進而忽略了審美情感對高中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新課程教學改革所面對的阻力依然較大,以傳統教學理念為主導的美術教學考核評價制度成為影響高中生審美情感培養的關鍵因素之一。
四、基于學生審美情感培養的高中美術教學策略
在現代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高中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包括對基礎學科知識體系的鞏固,以及相關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還需要對音樂、美術等相關學科下的個人審美情感進行培養。基于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以及結合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相關要求,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則策略具體包括以下幾種。(一)多元化的教學場景。既然美術教學以高中生審美情感的培養為主要內容,在這種情況下,除依托美術教材中的相關教學資料構建的課堂教學場景以外,為激發高中生對美術課程的興趣,加快高中生審美情感的培養,則需要進行多元化的教學場景構建。例如,美術教師可以將教學地點由教室轉移至大自然中,將大自然中的各種元素作為美術教學資源,在中國傳統文化歷史發展過程中,大自然的美讓諸多文人墨客形成了差異化的審美情感,既有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述市井自然風光,也有吳道子的《雙林圖》中所表現出的“吳帶當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成為他們審美情感培養的基礎。然而,多元化的教學場景構建除感受大自然以外,還包括情境教學法的應用,通過教學內容的豐富和科學的教學方法設計,可以使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情感培養的效果得到顯著提升。(二)科學的審美情感引導。審美情感的培養歸根結底是引導高中生具備欣賞不同類型美術作品的能力,在美術作品的欣賞過程中,給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視覺效果帶來的沖擊,這種感受較為直觀,但是,從效果上來看,基于視覺元素的審美引導又顯得過于單調。在這種情況下,則可以通過對美術作品的直觀效果進行立體化的“修飾”,將聲音、圖像、動畫等融入其中,利用多角度的感官刺激加強對學生的審美情感引導。例如,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將各種不同類型的教學資源進行融合,通過相關軟件的科學設計,從而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使高中生的審美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培養。(三)差異化教學理念的落實。基于高中生在美術相關基礎知識和美學認知方面的差異,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情感培養的具體實施也就需要進行針對性的調整。為此,高中美術教學中多選擇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充分考慮到美術綜合素養偏低學生的特殊情況。為確保差異化教學理念的落實,除在教學內容方面進行調整以外,科學的教學方法也是差異化教學實施的又一關鍵,其中就包括分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在分組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高中生的美術綜合素養進行考慮,實現同一小組內成員美術綜合素養的高低搭配。如此一來,不僅能夠加強高中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也可以促進小組成員之間審美情感的相互影響。(四)強化美術教學實踐。美術教學并不是單純的理論學習課程,教學實踐也是高中美術的又一重要內容,通過美術教學實踐,不僅可以使高中生的審美情感得到鞏固,還能夠及時發現高中生審美情感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加以糾正。例如,高中美術學習中要求學生從寫意的角度展現山川的壯麗之美,以正常的視角分析,山川美學元素主要包括顏色、輪廓兩個方面的內容,除此之外,通過不同的附屬組成可以對其意境加以豐富。美術教師則可以組織學生對相關作品進行評鑒,鼓勵學生在依托個人審美情感發現對應作品優點的同時,也可以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如此一來,則能夠使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效果顯著提升。
五、總結
審美情感的培養對于高中生的全面發展來說有著較為積極的意義,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下,高中美術需要對傳統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相對應的調整,強化教學過程中學生審美情感培養內容。在引導高中生對個人美術基礎知識進行完善的基礎上,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等手段,使高中生的審美情感實現整體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孫健.淺談美術教育中審美教育本質的重要性[J].新校園(閱讀),2017(11).
[2]鄒煒.美術教學中學生的藝術審美觀探研[J].成才之路,2015(11).
[3]褚翠翠.美術鑒賞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4(20).
作者:孫德強 單位:青島市即墨區市北中學
- 上一篇:高校美育課程教學實踐分析
- 下一篇:虛擬現實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