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輕黏土在小學美術教學的應用研究
時間:2022-08-24 03:54:33
導語:超輕黏土在小學美術教學的應用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超輕黏土具有安全環保、自然風干、易于塑形等優點,成為深受好評的兒童手工教學材料之一。學生在利用它進行創作時,能夠自由發揮,從中收獲豐富的造型經驗和樂趣,提升思考探究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因此,教師應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以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引導學生鑒賞作品以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加強小組交流合作以啟迪學生的合作意識,完善課堂教學評價以維持學生的創作熱情,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不斷發展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超輕黏土;小學美術教學;應用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美術教學日益重視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在小學美術手工活動中,傳統的橡皮泥手感油膩、不易保存,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創作熱情。超輕黏土作為一種更加安全環保、可自然風干、易于塑形的材料,在兒童手工教學中深受師生好評。學生在利用它進行創作時,能夠自由發揮,從中收獲豐富的造型經驗和樂趣,進而提升思考探究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因此,文章在介紹超輕黏土概念的基礎上,分析將其應用于小學美術教學的積極作用,提出超輕黏土教學的策略,以期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
一、超輕黏土的概念
超輕黏土誕生于德國,后流行于歐洲、美國、日本等國,是一種軟雕塑材料,屬于紙黏土的一種。超輕黏土比重較小,但膨脹后體積較大,干燥之后重量會減少3/4。其材料新型環保、無毒無味,且可以自然風干和長期保存。在顏色搭配上,超輕黏土可以直接摻入水彩,也可以風干之后再涂上水彩、亞克力彩、油彩等顏料。同時,超輕黏土可以和石、木、玻璃等材質搭配,操作方便,適合學生操作。綜上所述,超輕黏土造型是新型的開放式小學美術教學內容,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較為自由的藝術創作空間,有效推動學生造型能力的發展,進而促進學生智力的開發。
二、超輕黏土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容易受到新鮮事物的影響,在美術課堂上往往難以長時間維持注意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注意創新小學美術教學方式,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愛玩泥巴是兒童的天性,超輕黏土的性質類似泥巴,如果教師將超輕黏土應用于小學美術教學,學生就容易被色彩斑斕的黏土吸引,制作出不同造型的作品,進而較大地激發美術學習興趣。如,在以“動物”為主題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十二生肖的知識,根據2020年是“鼠年”的背景,將學生喜歡的卡通鼠形象如淘氣鼠、杰瑞等形象展示在多媒體上,然后引導學生利用超輕黏土創作一只卡通鼠,從而激發他們的參與興趣。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小學美術教學日益重視“美術與自我”,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成長需求,深入挖掘學生的潛力和個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超輕黏土創作就本質上而言,是兼具雕塑、形狀和色彩等美術語言的創作。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大量他們感興趣的創作素材,可以選擇學生喜歡、熟悉的卡通形象,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各種實物,鼓勵他們大膽想象、自由創作,進而讓學生體驗藝術創作的興趣,促進其在體驗中逐步提升想象力。同時,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還可以組織學生分工合作,如,讓學生分工負責設計、剪貼、造型并且相互交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隊意識。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德國哲學家康德曾說:“手是身體的大腦。”超輕黏土創作要求學生將眼、手、腦協調并用,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超輕黏土材料具有柔軟、可變化、有體積等特點,十分適合用于塑造各種立體造型。在創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超輕黏土揉成一團、搓成長條、分成小塊、粘成整體,在此基礎上制作成任意形狀的物體。學生在動手創造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學會分泥、團、搓、拉、壓扁、粘合、雕刻等各種基本技能,不斷鍛煉和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而且能夠在操作實踐中體會到無窮的樂趣。
三、小學美術超輕黏土教學策略
1.創造良好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小學生普遍對超輕黏土教學活動有濃厚的興趣,但是教師如果沒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可能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超輕黏土造型的興趣和動力,影響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因此,教師應根據課堂教學主題,創造和諧、輕松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沉浸在濃厚的超輕黏土創作氛圍中,激發學生的超輕黏土創作興趣。如,教師在開展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材一年級下冊第13課《各式各樣的水果》課堂教學時,可以結合這一主題,為學生創設“水果鋪”的教學場景,指定一名學生扮演水果鋪的老板,其他學生利用超輕黏土制作出“水果”,放在“水果鋪”中“售賣”。這樣,學生的創作興趣得以激發,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創作,發揮自身的想象力,用自己的雙手創作出各種富有創意的“水果”。這樣的教學進一步夯實了學生超輕黏土創作能力發展的基礎。在超輕黏土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天性,不能扼殺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要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在課堂上獲得新知、鍛煉技能、體驗樂趣。2.引導學生鑒賞作品,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決定了其學習能力的培養是由模仿開始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能力發展的這一客觀規律,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引導學生從鑒賞作品開始,逐步過渡到自主創造,從而達到小學美術超輕黏土教學的目標。對此,教師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欣賞和學習泥塑這一傳統民間藝術,借助優秀的泥塑作品,鼓勵和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鑒賞作品,從中學習技法,進而為學生接下來的自主創造提供依據和啟發。如,教師在開展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材二年級上冊第4課《彩泥世界快樂多》課堂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泥人張”傳人的作品《吹糖人》,讓學生熟悉傳統泥塑,然后講解選泥、揉泥、搓泥、壓泥、捏泥、團泥、剪泥等技能,使學生對泥塑形成初步的認知。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展示其他班級學生創作的優秀超輕黏土作品,使學生認識到利用超輕黏土可以捏出這么逼真的作品。教師邊展示超輕黏土作品,邊講解分析技巧,進而獲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向學生呈現經典泥塑作品、優秀學生超輕黏土作品,課堂具有很強的畫面感,能夠使學生在鑒賞中激活創新思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超輕黏土創作熱情。3.加強小組交流合作,啟迪學生的合作意識。超輕黏土造型是一項十分注重動手操作的美術實踐活動,因此,教師在超輕黏土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充分動起來。同時,超輕黏土創作是較為復雜的實踐過程,需要用到多種創作技巧,學生個人往往難以順利完成作品的創作。因此,教師應在發揮學生自主能力的前提下,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溝通、交流探討,讓學生共同創作優秀的超輕黏土作品,為超輕黏土教學注入活力,有效啟迪學生的合作意識。如,教師在開展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材三年級上冊第14課《夢幻中的城堡》課堂教學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不同類型的城堡,讓學生欣賞城堡的美,使城堡的形象深入學生內心。然后,教師將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分組,以便小組成員之間取長補短、互相學習。之后,教師要求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超輕黏土城堡的創作,并且評選出一件最佳作品,給予學生相應的獎勵。學生知道要評比、有獎勵后,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城堡的創作。在小組成員創作時,教師應在旁注意觀察并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創作,進而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4.完善課堂教學評價,維持學生創作熱情。眾所周知,教學評價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能夠保障超輕黏土教學順利開展。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優化課堂教學評價機制,使學生得以感受超輕黏土學習帶來的快樂,從而進一步增強并維持學生的超輕黏土創作熱情。一方面,小學生喜歡得到教師的稱贊和鼓勵,渴望獲得成功。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及時鼓勵學生,使他們保持對超輕黏土學習的興趣。如,在開展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材二年級下冊第13課《動物的故事》課堂教學時,個別學生因在利用超輕黏土創作動物作品時捏得不像,而感到悶悶不樂。對此,教師應及時給予指導,多激勵、表揚,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其順利完成作品創作、改造,再將其作品在課堂上展示,幫助其獲得其他學生的認可,獲得成功的喜悅。另一方面,教師應不斷優化教學評價方法,不僅要關注學生在超輕黏土創作過程中的整體表現,全面評價學生主動探索和交流合作的表現,而且應注重評價學生是否具備創新思維意識,充分肯定學生的創新思維,避免學生因在創作過程中缺乏新意而使作品千篇一律,從而促進學生更深入地體驗超輕黏土學習的樂趣。
綜上所述,超輕黏土具有諸多優勢,將其與小學美術教學進行深度整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動手能力。因此,教師應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以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引導學生鑒賞作品以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加強小組交流合作以啟迪學生的合作意識,完善課堂教學評價以維持學生的創作熱情,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不斷發展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呂琳.超輕黏土在學前教育美術課中的實踐研究.美術教育研究,2018(22).
[2]林慧萍.泥塑課堂在美術課程中的作用.美術教育研究,2018(2).
[3]海戰梅.超輕粘土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心得.新課程(中),2019(7).
[4]肖咪.超輕粘土在小學美術活動中的有效教學研究.讀與寫,2019(23).
[5]顧紅艷.淺析泥塑在低年級美術課中的有效應用.小學教學參考,2018(30).
[5]鈕悅珍.小學美術泥塑對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具體應用.美術教育研究,2018(3).
[6]杜江艷.超輕粘土在創意繪畫課堂中的應用.美術教育研究,2019(12).
作者:劉冬 單位:北京師范大學廈門海滄附屬學校
- 上一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美術欣賞課的應用
- 下一篇:幼兒教育區域活動與領域活動整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