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繼承與發展
時間:2022-05-23 04:19:35
導語: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繼承與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民族傳統音樂是在一個民族特定生活地域內通過人們的生產勞作實踐基礎上創造出來的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的文化形式,當前在多元文化以及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發展形勢不容樂觀,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繼承與發展問題逐漸成為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基于此,本文以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發展為研究對象,首先論述了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繼承與發展的意義,然后探討了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給出了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繼承與發展的優化對策。
關鍵詞: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繼承與發展;路徑
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的大生產浪潮,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的轉型發展及其社會經濟建設使得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出現了斷層。與此同時裹挾著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帶來的全民族文化學習,也使得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認同心理、認同態度出現了問題。雖然近些年傳統民族文化發展上強調文化自信,強調現代化轉型,但是整體繼承與發展形勢不容樂觀,出現的問題較多。因此我們有必要進行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繼承與發展的課題研究。
一、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繼承與發展的意義
(一)普遍意義。桂西北地區是少數民族聚居的主要地區之一,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繼承與發展的課題研究有助于豐富我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現代化發展的理論,對于解決全國范圍內的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問題有著普遍性價值。在實踐指導上能夠加快我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走向國際,提升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實力,與此同時,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強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播,對于培育民族精神,提升我國民族文化軟實力有著重要作用和價值,此外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有助于處理好地區經濟發展與文化教育發展的關系,促進社會和諧。(二)特殊意義。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繼承與發展具有特殊涵義。桂西北具有多民族聚居的重要特征,自古以來就是多個少數民族集聚的地區,并且他們均以能歌善舞聞名于世,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資源豐富。由此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是少數民族最主要的存在形式之一,最重要的生活生產方式之一,是維系民族精神特質的重要形式和重要內容。而面對西方現代音樂文化強勢滲透以及漢民族音樂文化的較好發展形勢,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處在極為弱勢的地位上。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賴以存在的土壤不斷縮小,因此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繼承與發展關系著少數民族的認同,關系著社會的穩定。
二、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繼承與發展的問題
(一)民族文化主體性問題。為何要在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繼承與發展的問題上探討民族文化主體性的問題呢?第一,民族文化主體性認知是所有民族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的前提條件,是任何關于民族文化現代化轉型建設的思想基礎。沒有這個主體性意識,我們所做的包括研究與社會實踐都只是看到了傳統文化的某一方面價值而進行個人價值提升或者獲取更大利益的一種手段。第二,中華民族文化的主體性問題是一個共性問題,包括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主體性問題,甚至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主體性缺失問題還要更為嚴峻。究其緣由,我們盲目追求西方音樂文化理論,認為西方的都是好的,自身的都是落后的,由此導致近代以來我們傳統音樂被客體化、邊緣化,更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內傳統音樂文化被唾棄,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民族音樂文化資源損失,新一代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意識缺失。此外,具體到桂西北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極為弱勢的地位特征,追求經濟利益帶來了不合理的開發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現實問題。(二)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問題。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基本傳承方式是民間傳承,此外隨著國家對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保護、傳承以及發展工作的重視,學校教育傳承逐漸成為新的傳承方式。第一,民間傳承上。傳承的鄉土環境逐漸被經濟建設以及多元文化侵蝕,傳承的文化土壤日益惡劣。桂西北少數民族聚居區域大部分是經濟較為落后的貧困農村地區,城鎮化建設的大規模開發以及人們迫于生計外出打工,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賴以生存的鄉土社會逐漸崩解,而外出務工的青壯年由于受到城市文化、外來文化的影響,自身的音樂審美與民族傳統的音樂取向上出現了代溝。由此不僅帶來了技無可傳的傳承問題,同時也使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受眾面逐漸縮小。第二,學校教育傳承。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學校教育傳承自上世紀末的學術大討論后,學校教育傳承的主體地位在研究層面逐漸被確立下來,而后的學校教育改革重點放在了高等教育層面,整體來說極大地緩解了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危機問題。近些年,關于少數民族走入校園,寫入教材,融入基礎教育等政策和研究逐漸落實和豐富起來。學校教育傳承方式解決了,但是整體成效并不十分顯著。以普通高校的教學為例,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教育大多局限在當地少數民族院校層次,整體規格不高,與此同時在課程設置、教學大綱、教材資源開發、教學方式以及校園文化建設上存在重視、支持不足、不夠創新等突出問題。此外,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繼承與發展的問題還突出體現在政府保護手段以及相關機制建設上,近些年關于利用民族音樂文化習俗活動進行旅游、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等新思路開發逐漸成為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保護與創新發展的熱點,各地建設項目眾多。但是由于缺乏保護與項目開發的機制建設,導致項目質量參差不齊,建設的非理性姿態顯著,可持續發展令人擔憂。
三、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繼承與發展的路徑分析
(一)樹立民族文化主體性理念。在民族文化主體性意識漸被喚醒的當下,民族文化主體性理念是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首位理念,任何理念以及建設都需要服從這個理念,特別是在社會經濟建設上以及學校民族音樂文化教育上。以新型城鎮化建設強調人本思想出發,確立桂西北各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繼承與發展的科學規劃,以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精神文化內核為根本,滿足少數民族人民的精神需求。根據不同民族的音樂體質、資源特點以及客觀規律,確立關于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與旅游產業、文化創意創業的各項發展事宜。從學校民族音樂文化教育傳承上,一方面做好理論研究工作,比如當地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與基礎教育結合、優質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資源走向世界等。另一方面強調學校領導管理以及在校師生對于主體性的認識程度。當然民族主體性并不是經濟建設一個主體需要堅持的,也不是學校教育一個主體的事情,因此在強調文化自信的當下,要搞好社會開化教育工作。(二)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民族傳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是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現代化轉型的問題,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現代化轉型需要繼承與發展,需要保護與創新,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的統一體,要厘清傳承、保護、開發、創新、發展的關系,建立繼承與發展的協調機制,確保工作的科學性、統一性。針對開發亂象以及經濟建設與文化保護教育不協調的問題,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政府要發揮引導規劃作用,規范旅游文化產業項目開發的市場規范,加強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相關的產業化開發的監管力度。與此同時,把經濟建設與文化保護、教育建設統一起來,既要各司其職,又要滿足各自對于彼此的發展需要。(三)多元文化理念。多元意味著融合,也意味著需要開放。在世界性的多元文化境遇下,要積極借鑒國外的民族音樂文化繼承與發展的成功經驗,對接世界,讓少數音樂文化走向世界,發揮對外文化傳播的優勢。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多元文化境遇下,要摒棄大漢族主義,確立協調發展的共生和諧思路,引入現代技術,加快對于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搜集整體工作,以現代網絡數字技術為支撐提高整體工作的效率,與此同時針對遺存以及優質成分做好非物質遺產的申遺保護工作。不斷挖掘傳統音樂文化的優質成分,提高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劉紅,韋兆鈞.廣西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路徑探討[J].大眾科技,2018,(12):119-121.
[2]李妍奇.廣西少數民族民間音樂在學校教育中的傳承發展———以廣西欽州民間音樂為例[J].藝海,2018,(12):126-127.
[3]馬卓周.《廣西通志》(嘉慶版)中的少數民族音樂史料研究[J].音樂傳播,2018,(03):64-71.
作者:秦衛紅 單位: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 下一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