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樂教學網絡資源庫建設研究

時間:2022-10-23 03:14:28

導語:民族音樂教學網絡資源庫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音樂教學網絡資源庫建設研究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眾多信息化教學資源和方法的不斷涌現,客觀上要求建設相應的網絡資源庫予以支持。對于音樂教學更是如此。而筆者工作單位——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作為一所以招收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學生為特色的院校,其音樂教學開展方向和內容同學院的地理位置、環境之間存在一定隔閡,對音樂研究教改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有鑒于此,本文首先分析該學院建設音樂教學網絡資源庫的必要性;并以此為基礎,從“人員培訓”“采風攝錄”“剪輯并編目索引人類學片”“導航檢索架構設計”“討論組功能模塊”設置等幾個角度切入,來闡釋、構想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建構少數民族音樂教學網資源庫的思路與方法。

【關鍵詞】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少數民族音樂教學網絡資源庫;建構;思路;方法

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坐落于河北省石家莊市紅旗大街,是河北省承接“教育援藏”任務的主要窗口單位。1985年,河北師范大學的前身河北師范學院承接“教育援藏”任務后,首先在其附屬中學開設了“河北師范學院附中西藏班”,此即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的最初源頭。此后,隨著援藏支教形勢的發展,“西藏班”經連年擴大招生,相繼擴充、改編成為“河北師范學院附屬西藏學校、河北師范學院附屬民族師范學校及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從而完成了從“援藏班”到二級學院的跨越式發展。

一、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建設音樂教學網絡資源庫的現實需求

如前文所述,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是河北省承接“教育援藏”任務的重點院校,所以該校以招收以藏族學生為主的少數民族學生為其辦學特色。據統計,至2019年少數民族學生占全體在校生之比達到了44%。因此,具體到音樂專業的教學方面,則必然要求強化少數民族音樂的教學支持體系建設。這是因為少數民族音樂教學十分需要得到文化環境的有力支持。然而,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地處華北平原,其自然環境和人文風貌與青藏高原等少數民族聚居區存在較大差別。這就為依托文化環境來支持音樂教學設置了天然的障礙。要克服上述天然障礙,最佳方法就是把青藏高原等地區的自然和人文環境“搬”到附屬民族學院的音樂教學課堂上來。而近年來日新月異的信息網絡技術則能為實現這一設想提供有力的支持。其具體途徑是攝錄反映少數民族音樂表演情景及文化生活場景的視頻,而后將這些視頻資源整理、編目,建構成為音樂教學網絡資源庫。這樣教師就可以通過瀏覽此類資源庫,非常方便地檢索、獲取自己教學所需的少數民族音樂相關視頻資源,進而將其加工成為音樂微課課件,并基于微課展開順應信息科技發展趨勢的少數民族音樂教學創新改革探索。由此可見,建構音樂教學網絡資源庫,既順應了信息化教學改革發展的趨勢,同時也體現了像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這樣的特殊院校開展少數民族音樂教學的內在要求。

二、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建設音樂教學網絡資源庫的思路和方法

在分析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建立少數民族音樂教學網絡資源庫之必要性的基礎上,下文將重點闡釋建構此類資源庫的思路與方法:(一)培養少數民族音樂攝錄的專門人才。少數民族音樂起源、傳承于少數民族聚居地,承載著少數民族民眾獨特的文化觀念和生活習俗。因此,必須從民族音樂學和文化人類學的基本原理、觀點出發,對少數民族地區的音樂事象進行系統的考察、觀照。這就需要從音樂教師中選拔攝錄人員,并對其進行民族音樂學和文化人類學知識、原理的講解、培訓;此外,具體的攝錄工作還需要攝錄人員按照影視人類學的方法來操作。所以又必須對攝錄人員開展影視人類學具體攝錄技法的演示和培訓。有鑒于此,在開展少數民族音樂的采風攝錄之前,應首先按照民族音樂學、文化人類學和影視人類學的原理和方法,培訓專門的攝錄人才,方能為資源庫建設提供堅實的保障。(二)赴少數民族聚居區開展音樂相關攝錄工作。在人才培訓取得初步成果后,即可由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的教師集體討論,選定赴青、藏、甘、川、滇等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聚居區進行采風攝錄的目的地和路線。吸納經過影視人類學攝錄理論和技能培訓的專業教師作為骨干力量,會同師生等一起奔赴少數民族音樂傳承地,對此類音樂的表演情景及相關的文化生活場景展開實地采風攝錄活動。而攝錄所得成果,即為反映少數民族音樂表演情境及文化生活場景風貌的人類學原片,待其經過加工、剪輯之后,即可成為建構少數民族音樂教學網絡資源庫的基礎。(三)對攝錄所得人類學片資源進行加工和編目。采風攝錄所得人類學片,雖然反映了與少數民族音樂表演相關的“全息性”文化信息,但仍需要得到適當的剪輯、加工成為人類學素材片,才能去蕪存精,更為恰切地呈現少數民族音樂傳承地的原生態風貌。因此,在采風攝錄取得人類學原片之后,有必要發動參與采風攝錄行程的全體師生人員(包括攝錄者本身)一道,同剪輯師進行協作討論,共同商定對片子進行剪輯的工作指導方向,以期確保剪輯所得人類學素材片能夠保留原片所承載的絕大部分文化信息。在經過剪輯、加工得到人類學素材片之后,接下來的工作則是參考現實中圖書館的資源編目原則,對人類學原片和素材片等資源進行編目。對此,本文設想可按照“部—片—類—目—條”這五個層級來展開編目工作。其中,“部”這一層級對應的是少數民族音樂的種類,即按照“民間歌曲、歌舞、器樂、戲曲、曲藝”等宏觀種類,將不同的少數民族音樂人類學片資源派入相應的大類——“部”;“部”下的“片”,則可按地域進行劃分,即把各種不同的民間音樂劃入其流傳地域所對應的“片”;至于“片”下的“類”,則可根據少數民族音樂不同的表演方式來劃分。比如,“器樂”部之下“海東片”(青海湖以東)的器樂人類學片資源,則可按“彈撥樂”“擦弦樂”“打擊樂”等不同的表演方式,分別派入不同的“類”;在“類”之下,則對應具體的民間音樂項目,比如“器樂”部“玉樹”片“打擊樂”類之下的熱巴鼓,是一種具體的藏族民間打擊樂品種,則可稱為“熱巴鼓”目;至于“目”下的“條”,則是對應該“目”下不同的人類學片資源。比如,“熱巴鼓”目下,a條對應反映熱巴鼓表演情景的人類學原片資源;b條則可對應經過加工的反映熱巴鼓表演場景的人類學素材片資源。(四)建立完善的檢索、導航機制,構建少數民族音樂教學網絡資源庫。在對攝錄所得少數民族音樂人類學片資源編目完成之后,即可遵照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教育技術分會(CELTSC)所制定的“CELTS-41”“CELTS-20”網絡資源庫技術標準,并參考“IEEEP1484”網絡資源庫建設規范的要求,聘請專業的信息技術公司建立完善的導航和檢索機制,將完成編目索引的各種少數民族音樂人類學片資源分門別類地充實到資源庫中去,同導航、檢索架構形成一一對應的關合匹配。這樣,就基本完成了少數民族音樂教學網絡資源庫總體框架的設計和建構。教師即可較為方便地檢索教學所需曲目資源和文化背景資源來制作微課課件,并以此來推動本學院音樂教學在信息化之路上的創新與變革了。當然,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科研,本文還建議在資源庫的基本架構得以確立之后,在其中設置“用戶組討論功能模塊”。這樣,可以為使用該資源庫的教師以“個體對個體”“個體對群體”“群體交互”等多種模式,就少數民族音樂人類學片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和技巧等問題展開討論提供便利,從而將一個單純的“少數民族音樂教學網絡資源庫”拓展成為“教研教改素材支持庫”,更加充分地發揮其服務于本院音樂教改工作實踐的多項功能。

三、結語

綜合上文所述可見,由于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的招生對象、音樂教學內容與其所處的地理位置、環境之間存在一定的不相適應之處,所以亟需通過建立少數民族音樂教學網絡資源庫來紓解音樂教學方面的某些困難因素。而要建設此類資源庫,則必須按照文化人類學、民族音樂學、影視人類學的理論和技法來培訓專門人才,奔赴少數民族聚居區對其民族民間音樂的表演場景和文化生活背景展開采風攝錄,進而對攝錄所得人類學片進行科學的加工和編目索引,遵照國家相關部門技術逐步規范完善資源庫的架構設計,才能建立起實用、適用的少數民族音樂教學網絡資源庫,并全面發揮其對于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音樂教學改革的支持和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伍國棟.民族音樂學概論[M].人民音樂出版社,2012.

[2]李光慶.影視人類學的文化闡釋[D].云南師范大學,2007.

[3]周艷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音樂資源庫的構建[J].音樂大觀,2012,(09):30-31.

[4]秦林.高校圖書館建設音樂資源庫的方法及路徑探析[J].戲劇之家,2020,(24):210+212.

[5]夏侯曉昱.科研成果轉化的一例“學案”——以中國音樂學院特色教育資源庫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17,(06):81-82.

作者:張苗 單位: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