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溝通課程實踐教學探索
時間:2022-12-17 08:52:21
導語:管理溝通課程實踐教學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管理溝通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應用性和綜合性。本文結合管理溝通課程特點和授課內容,建立了課后教學、課堂上評價的情景式實踐教學模式,不僅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溝通能力,而且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學生個人溝通技巧和綜合素養。
關鍵詞:管理溝通;人力資源管理;情景式;實踐教學
一、引言
溝通能力是人與人之間在進行情感交流、信息傳遞和觀點闡述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傾聽、爭辯、表達和設計的一種能力。在這人才競爭非常激烈、就業壓力日趨嚴重的今天,提高溝通的技能和水平對于在校大學生而言顯得尤為迫切。對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而言,溝通能力更是其將來成為一名合格人力資源管理從業人員的立足之本。
二、管理溝通課程的特點
管理溝通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既能夠建立換位思考的基本管理溝通理念,又能掌握自我溝通、人際溝通、組織溝通和公眾溝通的基本技能,為今后職業生涯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在企業的工作環境中有效地推進組織進程,很好地處理人際關系,更好地創造組織績效,進而實現組織目標和社會的發展。而且管理溝通課程的理論比較抽象,其應用性和實踐性比較強。管理溝通課程的一些主要理論都是在人力資源、人際關系和組織等理論的基礎上建立的。
三、管理溝通課程教學方法的局限性
(一)內容重理論、輕實踐。溝通技能是人力資源管理從業人員應具備的一項最基本的職業技能。針對管理溝通這樣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目前課程的知識結構體系主要以理論知識點為線索,學生學習的重點主要是記住并掌握這些知識點,從而導致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嚴重脫節,而且學生對這些純理論性的知識點感到枯燥無味,對課程的興趣大大降低,從而導致學生學習本課程的積極性差,學生應該具有的溝通能力并沒有得到相應提升,嚴重影響了課堂質量及課程效果。(二)內容單一、情景化實踐教學方法體現不足。目前,管理溝通的授課內容還是以理論知識和一定的案例分析為主,學生雖然可以通過對案例或作業進行討論的方式參與課堂的實踐教學。然而,這種實踐教學的模式比較單一,情景化設計欠缺,學習過程沒有新意,難以讓學生集中精力和充滿興趣地對知識進行自我探索。在這種討論式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并沒有真正參與其中,雖然掌握一些基本的溝通理念,但嚴重欠缺相關的實踐溝通能力和技巧,難以滿足今后職場的需要。(三)課程考核形式缺乏科學性。目前,在管理溝通課程的教學環節中,因多元化的情景式實踐教學內容設計較少,仍然以閉卷測試作為課程的考核的主要模式。而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解決實際工作中的溝通難題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現有的課程考核形式與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培養目標中提倡的注重學生能力培養的宗旨不符,學生在未來職業生涯發展中將難以適應所面臨的工作環境。
四、管理溝通課程的情景式實踐教學內容體系設計與實施
(一)情景式實踐教學內容體系設計。情景式實踐教學方法的前提是應將管理溝通課程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應以學生對管理溝通理論知識的掌握和溝通技能的提升為主要目的,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此,筆者提出了管理溝通課程內容體系框架(如圖1所示)。從圖1中可以看出,整個課程內容教學體系主要分為管理溝通理論和實踐兩部分。管理溝通理論體系分為管理溝通基礎知識和管理溝通策略兩個部分。在管理溝通實踐體系中,個體管理溝通依據聽、說、讀、寫這四個基本溝通技巧來分為傾聽技能、演講技能、閱讀技能和筆頭溝通技能,組織管理溝通分為會議組織與溝通、危機溝通等。每一個溝通能力的綜合運用打破了常規章節的限制,形成了獨特的課程內容體系。(二)情景式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實施。情景式實踐教學主要是通過模仿真實的溝通情境,讓學生能夠親身體驗課程的相關學習內容,讓學生自己主動參與,在課程內容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為主體,而教師只起到主導和指導的作用,打破了傳統的“滿堂灌”的課堂教學模式,從而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針對管理溝通這種實用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采用情景式教學方法不僅適合管理溝通課程的特點,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只有學生主動學,才能學得好。具體來說,需要教師根據授課內容布置相應的情景式實踐教學任務(如表1所示),并作出相應指導,讓學生自己組合團隊,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到情景式實踐教學過程中。同時,在角色分配方面,盡量考慮學生的興趣和個性特征。教學任務布置后,團隊成員首先通過查閱大量參考資料,事先對情景和角色要求進行分析、編排和設計等,然后進行情景設計、角色扮演等具體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工作后,學生根據教師預先設定的情景式實踐教學內容在課后進行相關的模擬活動,并讓學生最后以錄像資料的形式上交情景式教學內容,并在課堂上將情景式授課內容展示給教師與其他學生,讓教師與其他學生根據該團隊成員在角色扮演中表現出來的態度、準備資料的積極性,以及表現出來的能力、技巧和創造性作為課程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
五、結語
根據管理溝通課程特點和授課內容,建立了課后教學、課堂上評價的情景式實踐教學模式,改變原有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學生自主地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開展管理溝通技能的實踐,不僅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溝通能力,訓練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策劃組織、合作協調、判斷決策分析、評價考核分析等綜合能力,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學生個人溝通技巧和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陳酉宜.管理溝通課程本科教學的探索[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2):95-96.
[2]李方芳,黃逵友.管理溝通課程多元化教學方法探索[J].時代教育,2013,(11):183-184.
[3]楊勝花.談談高校“管理溝通”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2,(9):123-123.
作者:宋巍 劉旸 單位:大連大學
- 上一篇:傳統文化在特色小鎮規劃設計的應用
- 下一篇: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及路徑
精品范文
8管理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