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創建曲面課堂教學設計分析
時間:2022-02-26 11:38:24
導語:“互聯網+”創建曲面課堂教學設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科技快速發展的步伐下,隨著互聯網的加速興起,“互聯網+”課堂教學已經成為教育界新的教學常態。本文就“互聯網+”創建曲面的課堂教學從教學分析、教學策略等四個方面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教學設計方案。
關鍵詞:“互聯網+”;創建曲面;教學設計
2012年于揚首次提出“互聯網+”(Internetplus)理念,2015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互聯網+”行動計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到:到2035年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AI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可見,“互聯網+”教育將會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會使得傳統的教育變得更創新化、更個性化、更開放化。課程教學是教育教學中的一種傳統又普遍的一種授課方式,課程內容是課程教學的具體體現,學生通過課堂內容的學習獲得新知識并得以應用,本文基于在“互聯網+”背景下就創建曲面的課堂教學內容進行了教學設計[1-2]。創建曲面是三維設計課程中的內容之一,該課程是高職機械類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學習以三維軟件的應用為主,通過軟件的學習和應用,使學生會創建簡單及復雜的二維草圖,掌握拉伸、切除、旋轉、掃描等實體特征建模指令,會使用圓角、倒角等輔助特征建模命令,能夠創建曲線和曲面,了解3D草圖繪制,能夠完成具有一定難度的裝配設計,了解工程圖設計流程等,通過學習和實際應用培養學生一定的機械設計能力和創新創造的能力。藍墨云班課是一種利用現代信息化手段的智能教學平臺,教師和學生可以在手機上下載藍墨云班課客戶端,教師在該平臺上創建班級、學習資源、學生在該平臺上簽到、舉手答題、完成作業等,該平臺可以實現教師和學生的課上、課下實時互動、交流,提高教學效率和增加學生與教師的溝通,真正實現“互聯網+”教學。
1教學分析
1.1教學內容。教學內容選自十三五規劃教材,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教學需求和學生特點重構教材,將教學內容確定為三維草圖繪制、三維實體和輔助特征建模、曲線和曲面、裝配設計以及工程圖五個教學項目,教學內容是項目三中的任務3創建曲面。1.2教學對象。課程教學對象是高職機械類專業二年級學生。學生具備的前置知識為已經學習了《機械制圖》課程,基本能夠看懂二維圖紙;已經學習了AutoCAD軟件,具有一定的繪圖能力;已經學習了《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具有一定的設計基礎。學生的學習特點:大部分學生缺乏較強的空間想象力,實際操作繪圖能力較差;大部分學生缺少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學習層次有一定的差異性[3-4]。1.3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大綱和職業崗位要求,確立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掌握創建曲面的方法:平面區域、拉伸曲面、旋轉曲面、掃描曲面、放樣曲面、填充曲面、邊界曲面。2)能力目標。具備一定的設計和繪圖能力。3)素質目標。具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團隊合作的精神。1.4重點難點。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及學習能力,確立了本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重點為拉伸曲面的創建,難點為填充曲面的創建。
2教學策略
依據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要求,結合課程內容特點,采用講、學、創的三位一體化教學,做到做中講、做中學、做中創,以任務驅動為導向,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具體任務案例中,采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討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團結協作的精神,以現代信息化自主學習平臺為媒介,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以學生熟悉的模型導入課堂學習,并采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
3教學實施
整個教學過程圍繞課前任務導學、課中任務實施、課后任務拓展三個環節展開。課前,教師在藍墨云平臺班課里教學任務,學生查看任務并簽到,通過智慧職教資源庫進行微課和課程的自主學習,做到心中有數,上課不慌,學生在網絡平臺收集任務相關的各種模型,并發表課前導學疑惑和感想,教師及時調整教學設計。課中,教師先向學生展示鼠標和湯勺的模型,使學生直觀形象的認識模型,并讓學生一起欣賞他們課前收集整理的不同款式的模型圖片,從而引入課堂任務,為突出本節課重點,任務一選取了鼠標模型的創建;為突破本節難點,任務二選擇了湯勺模型的創建。為完成課堂學習任務,學生需要掌握曲面創建的基礎知識,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師在做中講,學生跟著老師在做中學,完成曲面創建方式的教和學,在教和學的過程中學生有疑問可以隨時通過藍墨云班課舉手提問,教師及時給予學生解答,為檢驗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教師用隨機和手動相結合的方式提問學生,以此來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并及時調整教學設計。為更好的檢驗學生是否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案例中,首先讓學生獨立完成任務一鼠標模型的創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在模型創建的過程中,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及時給予指導或讓培養的小助手給予有問題的學生以幫助。依據學生學習層次的不同,利用s型分組原則,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小組合作完成任務二湯勺模型的創建,培養學生協同創新的精神,學生根據欣賞的模型圖片進行頭腦風暴,優化模型的設計方案,優化模型完成后,每組選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組的創建方法和創新思想,選出最佳作品,并進行課堂欣賞。本教學以任務驅動為導向,利用模型展示、多媒體教學、模仿學習、微課和課程學習等信息化手段直觀形象的解決了教學重難點。為檢驗學生在本教學內容的學習成效和鼓勵表現好的學生,采用教師評價、學生互評、線上評價和線下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機制,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采用過程性評價加結果性評價。考核評價貫穿于課前任務導學、課中任務實施和課后任務拓展三個階段,課前教師根據學生完成微課和資料收集的情況給予每個學生不同的分數,依據學生課堂的具體表現和藍墨云班課活躍的經驗值積累實時給學生打分數,根據學生課后任務拓展情況給予學生一定的成績,最后學生總成績由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成績組成,根據總成績的排名評選出最佳表現獎。為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布置了課后拓展任務,根據學生學習層次的不同,考慮到個體的差異性,教師在自主學習平臺資源庫中了基礎篇和強手篇的兩大篇章任務,學生可自主從基礎篇和強手篇的任務中選擇自己喜歡感興趣的作品,進行模型的創建,并為學生推薦SolidWorks學習公眾號,增加學生學習的渠道,拓展學生視野。
4教學反思
1)借助自主學習平臺學習,符合學生學習的特點,增強課堂的趣味性。2)通過獨立完成任務,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3)利用小組合作完成學習,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和創新創造精神。4)通過培養教學小助手,強者幫助弱者,滿足強者的自豪感,提高弱者的學習能力。5)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機制,有助于公平化和全面化。6)任務拓展,分層自主選題,體現不同差異性,尊重學生發展要求。
5總結
在新時代的“互聯網+”背景下,利用信息化手段對創建曲面課程內容進行了教學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俞海紅.信息化教學在汽車營銷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汽車實用技術,2019(23):207-209.
[2]關婷婷.基于職教云課堂的信息化教學改革初探:以《移動終端軟件設計與應用》課程為例[J].中外企業家,2019(35):155.
[3]孫佳瑜.基于藍墨云班課的信息化教學設計研究[J].國際公關,2019(10):103.
[4]宋永嘉,宋宵.信息化時代工科大學生自主學習模式探究[J/OL].教育教學論壇:1-2[2020-01-08].
作者:孟偉娜 單位:安陽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英語文化教學資源平臺設計分析
- 下一篇:教學效果評價教學質量核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