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時間:2022-02-11 04:22:33

導語: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摘要:學科核心素養指導下的生物教學要改變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從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入手,通過對試題信息的挖掘引導學生走出平面化的生物學習困境,通過情感教學及多方面互動的教學手法實現引導學生從觀摩生物實驗到親自動手進行生物實驗的過程,構建知識教學與實驗教學全面結合的教學方法,使生物課程的知識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得到全面展現,進而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高中生物教學目標之一,其核心目的在于促進高中生物教學發展,推動學生從對生物基礎知識學習到對基本技能掌握,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科能力,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在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培養模式下,學生要養成主動探究、科學思維、重視習慣、承擔責任的核心素養,而教師要根據高中生物教學的特點安排教學計劃、完善教學設計,促進學生學習習慣的轉變,進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生物學科學習能力[1]。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界定

核心素養的定義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的人格品質與關鍵能力。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創新意識、發展意識、思維能力、社會責任、科學精神五個方面[2]。創新意識:現代生物學科的學習要格外重視對創新意識的培養,創新是科技發展的原動力,也是由基礎知識向高級能力轉變的關鍵,創新意識作為核心素養的內容之一,需要學生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改革創造的能力。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對于生物學科而言必不可少,良好的邏輯思維有助于學生理解生物反應原理,將現實生活與生物知識相聯系,形成系統的生物學科能力。社會責任:學生通過對生物知識的學習認識到生物與現實世界的相互關系,生物可以朝著好與壞兩個方向改造世界,而具備社會責任感的學生應致力于通過生物學習服務于社會。發展意識:并不局限于學習方法和策略,也包括對生物和生物學習的一些認識與態度。科學精神:生物是一門重要的科學,生物學習需要科學探究和嚴謹求實的精神以及孜孜不倦的精神。創新意識和思維能力是生物學科發展的基礎,社會責任關乎價值取向,發展意識是心智發展,科學精神是發展的條件,這五個要素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學科教學策略

(一)結合多媒體教學,完善生物知識教學。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現代高中生物教學需要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因而教師在教學模式和方法上要積極求新、求變,旨在突出素質教育對高中生生物文化和生物知識能力的要求,課堂教學過程要更加符合新時代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重視的要求。而利用視頻、播客或電子閱讀器輔助教學,能夠通過對教學過程的重構,實現知識與思維的發散,將知識的吸收和利用體系變得更加靈活[3]。例如,在生物基礎知識和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教科書和教學課件只能夠起到知識載體的作用,學生通過學習尚不能很好地體會到生物科學的實際應用環境,為了能夠使學生面向實際應用環境,教師需要將“教”與“學”的過程進行辯證處理,通過應用多媒體技術,將知識體系作多元化發散,重視對學生的創新性啟發,使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和掌握更加完善,同時能夠更好地把握與生物應用有關的科學實驗,培養他們一定的學科能力。(二)重視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思維品質是考核學生能力與素質的重要因素,包含思維方式、思維習慣等,思維品質能夠反映出個體差異,其與個人的能力水平、思想意識具有明顯的關聯性[4]。根據以往的觀點,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熱情普遍不高,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思維的主動性和獨立人格的發展,遇事求助網絡的行為習慣極大地束縛了學生思維的創新性、批判性、獨立性發展,互聯網的便利使信息獲取的效率得到極大提升,這對于學生思維格局的變化及思維方式的多元化具有一定的影響,而且對網絡信息不加甄別的應用使學生的依賴心逐漸增強,對自身思維潛力及主觀能動性的培養意識逐漸淡化。在這一事實環境下,增強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有助于扭轉學生的學習觀念,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使學生重視對自身思維潛力的發掘,進而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加強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同樣要滲透到高中生物教學與互聯網結合的新趨勢中,教師要利用互聯網資源拓展學生的生物學習能力,如通過生物信息技術的應用發展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三)構建個性化生物學習框架,充分利用學校教學資源。我國大部分高中學校都配備了圖書室、網絡教室等,關于生物的教學資料、課外讀物等十分豐富,可包含電子書、教學CD、英文圖書與報紙等,一些較好的學校還可以遠程登錄歐美高校的在線教育平臺,能使學生實現利用國外資源學習生物知識的夢想。而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學生需要花大部分時間來接受課內知識,而根據自身喜好完善對生物知識的探究這一過程被大多數學生所忽視,造成了高中生物教學中缺乏效率及創新的現狀。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生物教學能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首先,體現為學習環境更加個性化。與傳統課堂相比,核心素養培養模式下的高中生物教學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要求更多,教師將自己的授課時間壓縮,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可以讓學生談論對所學內容的看法,或者互問互答。多樣化的教學環境給學生的生物學習帶來了不一樣的期待,學生為了完善課堂學習,更加注重在課前收集相關資料,這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著重要意義,同時解決了傳統的接受式教學中學生的問題難以有效解決、教師的輔導效率低的問題。其次,體現為課堂教學資源的靈活化。核心素養培養模式的實現有賴于多媒體資源的支持,正是由于這一原因,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更加多元化,而局限于教室和課本知識的生物教學將不利于學生正確理解生物科學和形成正確的生物學科能力。對于高中生物學習而言,由于難度加深,內容變多,需要學生擁有良好的思維能力與習慣,需要他們通過具體的事物、材料進行多元化、有深度的思考,形成更完善的思維體系。可以預見的是,根據核心素養培養模式的相關要求,學校的生物教學資源將得到較好的利用,能夠促進教師對生物課程的創新設計,同時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基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高中生物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將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融入教學活動中,同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深入研究學生的思維方式,提升學生的生物思維能力,讓他們靈活掌握生物知識,深入理解生物概念,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吳明榕.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7):85.

[2]杜放.高中物理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培養策略[J].華夏教師,2018(08):37-38.

[3]顧衛.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26):104-105.

[4]肖安慶,顏培輝.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培養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06):60-62.

作者:陳煒 單位:福建省將樂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