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學應用
時間:2022-10-29 09:36:11
導語:淺談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學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當中,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在課程開展過程中注重從接受學習向學生們主動的發現學習轉變,提倡學生們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通過自主的合作和探究,養成動手學習和動腦學習的良好習慣。而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地理課程建設標準當中也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對于初中階段的地理學習要求教師應當著重培養學生們地理知識的應用學習以及在地理學習當中的創新意識。提倡學生們采取自主以及合作的學習方式,積極開展針對學習當中以及生活當中產生的地理問題和地理知識的探究,從而形成全新的主動學習的過程。而且根據個人日常課程研究也可以發現探究式學習非常適合地理學科。因為地理學科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實踐性學科,與傳統的學習方式不同,通過探究式的教學更容易激發學生們對于地理本身的興趣和愛好,有利于培養學生們主動發現和探索問題的能力。通過地理知識的學習能夠養成學生們科學的素養。
關鍵詞:探究;小組;地理;發現;問題
一、緒論
正如楊振寧教授所說的那樣,我們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沿著老師指出的道路自己去走,而現在的學習則是應當自己尋找全新的出路,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挑戰,教育如果要順應時代的要求,就應該轉變教學方式。新時期初中地理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們地理的科學素養,而科學素養培養的核心不僅僅在于知識的掌握,而是思維的養成以及能力的培養。因此將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應用到初中地理的教學當中也變得非常重要。
二、探究式教學的基本步驟
(一)設計探究課題,進行前期相關內容準備
無論是作為探究課題的設計人員以及參與人員,還是探究課題的主體的學生,在開展探究式教學過程時,首先就是根據每個章節所學習的內容,提前進行探究課題的設計,同時進行相關知識結構的儲備,只有在完成了這兩項工作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地開始探究教學工作。例如首先作為教師一方面是幫助學生們設計探究的課題,在設計過程中不應該閉門造車,而是與學生們展開熱烈的探討,充分吸收學生們關于課題的意見和建議,通過認真分析學生們已經具備的知識基礎,從中選擇合適探究的內容。在完成了課題選擇之后,教師應當詳細的準備教學的方案,同時指導學生們完成相關知識以及資料的準備。在資料準備的環節雖然主體是學生們完成,但是離不開教師從中的提示和指導工作。例如教師可以通過逐條提示的方式幫助學生們細化所要了解和準備的知識內容以及數據資料。同時可以提醒學生們通過小組內分工合作,請求家長幫助,通過圖書以及電腦網絡的方式查找資料內容。另外在未來的探究方式選擇上面可以提示學生們通過自然的觀察,或者是實驗,以及相互討論等多種方式來進行探究工作的開展。例如在“島嶼生活”當中我為同學們設計了關于搜集“臺灣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資料,探討臺灣島被稱之為“寶島”的原因。在這個主題確定之后,提醒學生們搜集與臺灣的氣候、土壤、工業、農業等各方面的資料內容,可以有文字作證,也可以提供數據來證明臺灣是一個寶島。
(二)創設有利于探究教學的情境氛圍
探究式教學是以問題為核心展開的,有意義的探究教學開始于教師與學生們共同發現問題,同時最終結果是學生們找到了問題的解決方案,并且最終問題得到了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引發學生們的興趣和關注,促進學生們的積極參與是關鍵。因此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引發學生們的興趣,創設有助于引起好奇心的教學情境。尤其是在初中年齡階段,學生們對于未知世界有著強烈的興趣,愿意積極地參與到探索當中來,通過情境的設置能夠最大可能的展示問題帶給學生們的吸引力。在地理課程當中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提出疑問,例如我們最為常見的就是四季天氣的變化,而且同一個時間點不同的區域可以有不同的天氣現象,有不同的溫度,有不同的氣象特點等等。這些是學生們日常生活中可以廣泛接觸到的,自然能夠引起學生們的探究的興趣。其次是借助故事的方式來進行,引發學生們的好奇心和獵奇心理,例如我國西北部地區的沙漠當中,因為風蝕現象的原因形成了很多獨特的風蝕性地貌,而且與這些地貌相關聯的有很多神話故事,這些故事說得非常具有真實性,但是這些故事與自然地貌和地理現象之間有沒有關系,到底這些地理現象真實的形成原因是怎樣的。學生們可以借助科學的探究來破解神話中的謎題。第三方面開展地理實驗也是進行探究的好方式,學生們通過合作動手來模擬一些自然地理現象,能夠更好地解釋一些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問題。例如我們熟悉的日食和月食的問題是怎么形成的,可以通過制作模擬實驗的方式,來充分了解太陽、月亮和地球的轉動規律,以及日食和月食出現的條件,出現時候會產生的自然現象等問題。
(三)指導學生開展分組合作和充分探究
首先這個過程中雖然發揮了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但是并不意味著教師是完全排除在外的,教師應當起到指導和幫助的作用。例如教師引導學生們對于問題進行假設或者對結果進行猜測。產生多個備選的解決渠道或者解決方案,通過討論或者操作、觀察等方式來驗證不同的方案,最終在過程中尋找到那個正確的方案。一方面學生們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知識準備不夠充分,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們補充一定的資料。在學生們遇到困難的時候通過提示讓學生們頓悟或者是打開思路,重新回到正常的解決思路上面來。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們注重在過程中操作和記錄,也就是對研究的過程應當觀察和注意,同時記住每一個步驟如何產生的,這樣才能夠在得出結論的同時反思在整個過程中運用了哪些知識,出現了什么樣的錯誤。例如在《古都西安》這個課題的探究過程中,要求學生們對西安進行充分的探討,為什么很多朝341○政史地教學與研究代選擇在這個地方建設都城,這跟我們的自然地理有沒有關系。在探討過程中學生們很容易結合歷史和政治原因探討,但是對于地理原因資料準備有可能不充分,尤其是對整個當時的社會環境不了解。這個時候需要教師給以補充和提示,讓學生們能夠準確地站在地理角度分析,西安在農業生產上面所具備的優勢,在人口上面的特點等等。
(四)總結探究過程,展示探究結果
這是探究式教學的最后一個階段,也是比較容易被忽視的一個階段,因為在這個階段當中學生們基本完成了探究工作,認為基本上就等于結束了,實際上探究的過程很重要,但是探究的結果則更加重要,所以作為教師應當讓學生們充分展示自己探究的結果,給每一位同學分享他們的經驗,在展示的過程中能夠體現他們的思維過程,還能夠鍛煉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學生們的自信心。另外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其中的不足和紕漏,允許學生們在探究的過程中存在差錯,并且及時糾正。學生們經過探究和分享的過程,等于將一些知識重新傳遞給其他更多的同學,促進了共同學習。例如在學習“省名及簡稱”的記憶方法的時候,同學們不同的小組開動腦筋,有的編寫歌謠,有的采用順口溜,有的則采用地圖位置聯想記憶的方式。當同學們將這些方便記憶的方法探究并且分享出來,也讓更多的學生們了解了怎樣才能夠在最短時間內記住這些省會還有他們的簡稱。
三、結論
對于初中地理學科而言探究式教學是一種非常具有實用性的教學方式,而且能夠引發學生們在地理課堂上的動手和動腦思考、合作的能力。而作為教學人員,論文當中重點介紹的是如何根據所教授的地理學科的內容精心選擇適合學生們進行探究的內容,而且學生們在課堂中以探究為主,注重過程,而教師應當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在探究之前提示學生們從哪些方面進行思考和準備資料。在探究過程中幫助學生們答疑解惑,在探究之后讓學生們充分展示并且關鍵是總結自己在探究過程中的收獲和不足。
參考文獻:
[1]國際地理聯合會地理教育委員會,馮以浤譯.地理教育國際憲章[N].地理學報,1993,4(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仲小敏.中學地理實施“探究式教學”的內容適宜性探討[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0(09):12-14.
[4]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67-168.
[5]靳玉樂.探究教學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38-140.
作者:吳軍 單位:昆山市新鎮中學
- 上一篇:淺談新經濟下集團公司的社會責任
- 下一篇:新經濟時代人力資源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