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體質現狀與學校體育教學改革
時間:2022-11-25 05:37:49
導語:青少年體質現狀與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青少年體質狀況是決定一個國家未來全民體質水平的重要因素。學校體育教學需要在改善人民體質的目標下發展、探索。通過對該地區青少年身體狀況的分析發現,巴彥淖爾市體育教育理念、課程設計、評價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通過創新舉措進行變革,才能實現體育教育的成功。
關鍵詞:體育;教育改革;體質
近年來電子設備逐漸普及,青少年的娛樂方式由過去的戶外運動逐漸向網絡交流、電子娛樂等方向轉變,導致日常運動量不足。物質的日益豐富與飲食結構的改變造成營養不均衡的情況。當前的青少年體質在部分指標上呈現逐年降低的趨勢。體育教育是改善這一社會問題的主要方式之一。如何結合青少年體質現狀改革學校體育教學,實現年輕國民體質增強的目標,成為當前體育教育的重要課題。
一、巴彥淖爾市青少年體質與體育教育現狀
從現階段青少年體質狀況中存在的問題著手,通過分析青少年體質指標達成情況為改革提供客觀基礎,從而分析出巴彥淖爾市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中小學生體質情況。至2016學年,巴彥淖爾市共設立62所小學及15所中學。全市中小學在讀學生合計17.5萬人,其中小學8.7萬人、中學8.8萬人,市轄區各學校在讀學生數量占中小學生總體數量的30%左右。依據巴彥淖爾市現有學生體質數據,結合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分析,巴彥淖爾市青少年體質具備三項特點。第一,身體形態發育相對良好。得益于經濟發展帶來的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青少年主要發育指標呈現質量與速度穩步增強的趨勢,但身高增長速度低于近三十年內的同齡水平,運動量減少是影響身高增速的可能性之一。非市轄區學生的各項形體發育指標相對于市轄區學生增速更高,而市轄區學生尤其是男生的體重增長速度過快。這反映了城市與農村青少年的營養攝入與運動量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第二,部分身體機能指標不達標。目前各項技能指標中肺活量偏低的情況尤為突出。雖然各中小學校在體育教學中對中長跑及其他有氧運動的課程占比做了提升,但學生課外有氧鍛煉的時間不足,導致整體提升效果欠佳。第三,運動能力提升落后于身體形態增長。近五年來,巴彥淖爾市青少年身體形態發育速度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但僅有速度能力指標維持較高水平,能與身體形態同步發展,學生的力量、耐力、視力都呈現下降趨勢,尤其是在男子1000m跑方面,非市轄區學生的成績呈現更高的下降趨勢。
2.學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巴彥淖爾市學校體育教學存在四大問題。第一,體育教育理念偏差。應試教育對學校體育教學思想的作用仍然巨大,歷次素質教育改革與實踐脫節。經過歷次教育部改革后,體育教學授課時間隨意被占用的情況得到緩解。但當前的體育教學仍然以升學考試為準則,體育鍛煉或學習的目的仍然是單純提升中、高考的考試成績,尤其是中考長期以考試科目作為教學課程。一方面忽視了青少年體質的綜合提升,另一方面也使素質教育理念在實踐中的貫徹受到阻礙。理論與實踐中不同主體之間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第二,課程設計不合理。課程設計不僅受到影視教育的影響,當前對競技運動的偏愛也是造成課程設計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之一。競技運動專業性強、訓練缺乏廣泛適應性的特點淡化了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同時本地區學校的硬件設施與學生整體的體質水平尚未達到競技體育的要求,使其不適合作為青少年體育教學的主要授課內容。第三,教學評價方式單一。目前體育教學采取的評價方式從內容選擇到方法設置都有一定的不合理性。主要體現在過分重視體能和技能的作用,而忽視了興趣培養與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不利于終身體育觀念的樹立。評價方式普遍采取期末測試的方式,缺少隨堂測試與學生課堂表現的客觀性評價,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注重學生能力提升的動態評價與鼓勵。第四,師資力量不足。表現在絕對數量不足與相對力量配置不合理兩方面。巴彥淖爾市體育教師編制與國內經濟發達地區相比存在差距,教師教學壓力較大,對教學模式的研究時間較少。城鄉間在師資力量的分配上存在差異,受到財政支持與本地生源數量的影響,部分非市轄區學校體育教師不足。同時整體上還存在教師年齡結構、知識與技能結構也存在失衡狀態,需要學校在資源配置中給予傾斜。
二、巴彥淖爾市體育教學改進方向
隨著經濟發展與教育理念的不斷進步,近年來青少年體育教學工作在教育理念更新、科學方式引進、中高等教育銜接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但受應試教育等因素的影響,當前體育教學仍然有多方面的改革需求。巴彥淖爾市的體育教學改革應當從現有問題及青少年體質提升需要出發。
1.理論聯系實踐。教育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建立學者、教師、決策人員之間的動態交流機制,避免各方形成信息孤島。在改革創新中給予體育教師提出意見的機會,同時做好實踐過程中數據的收集與分析工作,形成科學合理的報告反饋機制。體育教師在改革過程中,要根據巴彥淖爾的地域特點及青少年學生存在的現實體質問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建立本校或本市的學生體質及運動檔案。由專家與教師共同通過檔案數據的分析,將現有教學情況以數據化的方式做出評價,為改革方向提供客觀依據。全體教育者不僅需要汲取先進的教學理論,也要發現理論在實踐中的準確結合點,實現從掌握知識到合理應用實踐的轉變。
2.創新課程開發。隨著時代的變化,傳統體育教學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一代青少年在體育觀念、興趣愛好等方面的需要。經過篩選的體育知識、技能教學課程可以予以保留,但應當挖掘其對學生心理成長的培養。例如,面對傳統競技類項目的提升速度緩慢、學生參與興趣低的問題,可以參考西方中小學的課程,對普通學生的教學過程不再以專業技能傳授為重點,轉而著重培養學生的毅力與頑強精神,利用在課堂開展的競技比賽使學生認識到在競爭中應當公正、公平、友善,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同時也應當融入快樂體育的理念,設置趣味性高的課程。在小學課程中增加趣味體育項目是主要方式,傳統的體育項目器械也可以應用在其中,例如“協同作戰”項目利用排球通過雙人協作的方式完成比賽。在中學課程設置中,應當采取學生自主選課的方式,增設健美操、武術等以興趣培養為目的的課程,由學生自主選擇,以增強學生體育鍛煉的主動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3.豐富評價方式。體育教學的評價方式不只是課程所學體育項目的考試成績,還應當包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身的表現進步情況、體育鍛煉積極性、學生體質的成長、體育精神培養等多個方面。具體到課程教學效果方面,需要在期末考試成績的基礎上增加過程評價。教師通過對學生每次課堂表現的記錄,在客觀數據、主觀積極性兩方面為學生建立成長筆記,所占比重應當超過總分的60%,使學生將突破自我作為目標,實現體育教學對學生精神層面的塑造。在綜合體質成長方面,學校對教師的評價同樣應當采取動態管理的方式,以學生體質提升作為考核導向。促進教師對學生體質的關注,增加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體質發展方向的教育,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質觀念,抵消社會發展導致的學生體質下降問題。
4.加大資金投入。針對教學方式、內容的改革中,硬件設施的投入是提升教學水平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學校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不足的需要擴建。體育場地面積是承載體育教學課程多樣化的前提,也是提升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積極性的方式之一。良好的場地還具有社會效益,在空閑期內適當對社區或轄區居民開放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精神。另一方面,應當增設創新課程所需的硬件設施,教學課程的改革勢必帶來設施、設備的更新。相比于更新所需資金的投入量,新課程對學生產生的間接效益更大。對于脫離教學課程的設施可以采取閑置資源利用的方式向社區輸送,豐富部分地區青少年的課外體育鍛煉需要。
結束語
青少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與希望,良好的體質是國民自身健康、國家穩定發展的前提保證。在體育教學中應當秉持勇于進取的精神,結合實際以科學方式不斷革新,滿足青少年的受教育需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尚和偉.新形勢下社會體育專業課程體系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02).
[2]劉明.“快樂體育”在籃球教學中運用的要義與實施路徑[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02).
[3]劉靜.小學體育游戲教學法的引入與實施[J].田徑,2018,(02).[4]俞東壽.日本青少年體育運動參與情況對我國的啟示[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作者:王美玲 單位:河套學院
- 上一篇:學生體質健康與體育教學改革研究
- 下一篇:興趣在少兒鋼琴教學中培養以及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