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網絡思政教育能力建設研究

時間:2022-10-26 02:41:34

導語:輔導員網絡思政教育能力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輔導員網絡思政教育能力建設研究

摘要:用活融媒體、打造新思政,是新時代形勢所需。高職院校輔導員開展網絡思政育人是加強黨對思想政治工作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增強思政育人實效的必要之舉。加強輔導員網絡思政教育能力建設,能凝聚立德樹人正能量,增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對青年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關鍵詞:高職輔導員;網絡思政教育;能力建設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運用新媒體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這一重要論述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建設指明了思路和方向。《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也明確了高校輔導員的九大工作職責中就包括“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互聯網已經成為高校師生生活環境的一部分,對高校師生的行為和思想日益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1]。尤其是高職院校的輔導員,現在要教育的學生大多是“00后”,他們文化成績相對較差,學習動力不足;但思維活躍,樂于交際。對復雜的社會問題看法片面,簡單化,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等容易受到誤導,大多數高職學生并沒有建立起對思想政治內容的自主學習機制和優良的學習習慣[2]。因此,高職院校輔導員要善于利用網絡深入到他們的中間開展思政工作,對學生開展思想引領、學業輔導、日常管理、心理咨詢、就業指導等。

一、高職院校輔導員網絡思政教育能力建設的意義

在互聯網時代,許多新事物因“網”而生,許多新問題因“網”而增,給育人工作帶來了全方位、深層次影響。當前,高職院校輔導員網絡思政教育的能力建設具有以下意義:(一)有助于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信念。在網絡空間,敵對勢力妄圖從思想觀念上誤導學生、價值取向上左右學生、理想信念上動搖學生,影響他們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對此,輔導員要正確認識立德樹人的職責使命,堅定的發揮網絡思政育人的作用,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導向,不斷強化政治引領、道德教化能力。(二)有助于推動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隨著中國的快速崛起,境外一些敵對勢力虎視眈眈,一直想打破中國建立的“和平局面”,高校作為重要的意識形態高地,輔導員在新時代的網絡教育背景下,要盡職盡責,時刻加強對學生的意識形態研判和教育管理,經常與學生交流溝通,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各種邪惡勢力。因此,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強,有助于推動意識形態教育的開展。(三)有助于引導正確的網絡輿情動態。有的大學生對網絡信息不能正確的辨識,從而影響了他們能否客觀正確的對待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形成正確的三觀的重要因素之一,輔導員要時刻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從實際情況出發,準確做出網絡輿情判斷,從而形成高凝聚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也為形成正面、積極向上的高校網絡環境打下良好的基礎[3]。(四)有助于增強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效性。隨著思政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網絡教育對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既有一定的的高度,又提出了思政教育的廣度與深度,高職院校輔導員要提升輔導員網絡思政工作的能力,在學生喜愛的論壇,微信群、抖音直播網絡平臺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多和學生互動,可有效解決傳統線下思政理論課程中存在的枯燥、乏味、單向式灌輸等問題,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做到潤物無聲,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五)有助于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輔導員在進行思政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種網絡平臺將豐富的教學內容以趣味性的方式呈現出來。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聽講時就不會覺得內容枯燥,這就是進行思想教育內容進行延伸的一個重要體現[4]。網絡媒體平臺上的互動,可以使輔導員在進行教育的同時減少和學生的距離感。另外,網絡媒體的資源比較豐富,而且不受空間現狀的影響,輔導員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輔導,可以大膽的拓寬教育的方式和途徑,延升思政教育的空間。(六)有助于維護校園安全穩定。網絡具有即時、虛擬、開放等特點,高職學生的主體意識、自覺性都不穩定,因此很容易受網絡不良思想的影響,這樣一來,校園安全就會受到很大的威脅。面對以“無人不網”“無處不網”“無時不網”為特征的高職學生,輔導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對網絡上傳播的信息要進行嚴格的篩選,只有在網絡空間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有助于維護校園安全穩定。

二、高職院校輔導員網絡思政教育能力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課堂思政教育對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產生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很多時候傳統課堂不能吸引學生的聽課興趣,達不到既定的授課效果,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彌補傳統課堂思政教育的選擇。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高職院校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一)從自身情況分析,網絡信息素養不高,利用網絡教育的意識淡薄。輔導員網絡信息素養不高。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格局呈現多元化、網絡化和信息化的特點,網絡成為影響大學生價值觀念和思想意識的“第三課堂”。部分高校輔導員網絡信息素養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網絡思政工作的實效性和引導性,也使得網絡思政教學與線下的傳統思政教學沒有根本的區別,從而失去了網絡思政教育相對靈活、豐富的優勢。輔導員開展網絡思政工作意識淡薄。部分輔導員仍然沿用傳統的工作模式和手段,呈現不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難以激發學生參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參的積極性。這樣忽視了學生主體現實需求和新媒體工具的有效應用,使得網絡思政教育缺少實效性和針對性[5]。(二)從教育對象分析,對網絡輿情引導、話語使用能力不足。輔導員不能充分發揮網絡新媒體蘊含的諸多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能獲取學生中流行的網絡用語,用頻率比較高的抖音、微信、QQ等平臺,只是把網絡看作實“純輔助工具”,這樣在網絡上開展思政教育就會與學生相去甚遠。而且部分輔導員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出身,且平時處理各種學生事務繁忙,牽扯很多時間和精力,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網絡技能的時間較少,也阻礙了輔導員網絡話語使用能力的學習。(三)從教育技能分析,使用網絡信息技術能力亟待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運用網絡技術的能力有助于提升教學質量,現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教育技能,還需要良好的網絡技能[6]。部分輔導員沒有經過專業的網絡使用技能培訓,對一些網絡媒體平臺相對陌生,而現在網絡技能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的重視程度需日益加深,但當前部分輔導員對兩者融合的重要性、必要性認識不足,對網絡技術技能掌握不夠,在應用過程中,對于平臺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能準確的篩選整理,造成網絡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只能是流于形式。

三、高職院校輔導員網絡思政教育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交流機制,形成育人合力。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并合理使用網絡媒體呈現出的即時性、互動性、便利性以及快捷性等特點,充分發揮以輔導員工作室、輔導員講座沙龍等為基礎,有計劃地組織專家、學者和互聯網從業者開展專題研討,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交流機制,讓輔導員既能學習到一般性的理論和技能,也能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提升工作能力夯實基礎,形成育人合力。(二)強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提高育人水平。深化高職院校輔導員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認知程度,輔導員應主動利用網絡可以打破語言和時空限制,為思政工作的開展提供較大便利。運用網絡開展思政教育,一方面能在學生群體中快捷的傳遞正能量,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導向,養成關注時事政治的習慣;另一方面能夠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和輿論動向,與學生開展有效的良性互動,潤物無聲的將思政教育融入高職學生的學習和生活[7]。(三)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技能,夯實育人成效。1.加強自身理論的學習。高職學生盡管學習成績相對較差,但思維靈活,如果輔導員在進行思政教育的過程中并不能給出強有力的理論依據,大部分學生在心理上都不會接受一味的空洞說教[8],會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初衷背道而馳。因此,互聯網+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要充分發揮抖音、微信公眾號、QQ群等平臺的作用,在思政工作中占領理論高地,采取有效手段將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消滅于萌芽狀態。2.加強網絡知識應用能力的學習。高職院校輔導員通過學習網絡知識并靈活運用相關技巧,要增強對網絡信息的質疑、判斷等能力,關于網絡信息,輔導員必須保持高度敏感性,在實施思政教育工作時有效運用傳播技巧,盡最大可能地降低網絡上的不良信息對大學生人生觀的負面影響,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3.提高網絡信息素養。高職院校輔導員應充分意識到網絡信息在當代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強自主學習努力提高個人信息素養,應了解網絡環境下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具有網絡融入思政教育工作的意識,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有效傳遞信息,增強教育的實效和質量,進而更好地應對各種問題與挑戰[9]。同時,學校要加大在輔導員網絡思政教育教學培養培訓方面的投資力度,給輔導員安排專業的培訓活動,提高其教學能力。

四、結語

在“網絡+思政”背景下,高職院校輔導員應當革新工作理念,建立網絡思維模式,提升網絡素養并加強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建設,同時高校也要完善相關制度建設,優化網絡思政工作氛圍。輔導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堅定理想信念,引領正確的價值導向,把“育人”的職能充分體現出來。培養順應時展浪潮,勇擔民族發展使命的奮斗者,確保立德樹人得以全面落實。

參考文獻:

[1]邊慧敏,王小林,張力.依托易班創新開展新時期網絡思政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15(24).

[2]黃瑞初.輔導員視角下的高職學生思政教育途徑研究[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4).

[3]張萌晰.沈陽市民辦高校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建設研究[D].云南:云南師范大學,2019.

[4]張鵬娟.高校輔導員利用網絡媒體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吉林財經大學,2018.

[5]劉京.探討新媒體視閾下高校輔導員網絡思政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智庫時代,2019(36).

[6]唐登蕓.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化問題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8.

[7]何岸倫,韋應忠,陳繼量.民族院校輔導員網絡思政教育工作路徑探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0(1).

[8]張濤.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能力提升的策略[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17).

[9]徐達.網絡環境下高校輔導員的信息素養及提升對策[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19).

作者:李迎君 單位: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