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在大學外語教學的地位

時間:2022-09-26 10:44:47

導語:文化教育在大學外語教學的地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教育在大學外語教學的地位

摘要:文化是一個難以界定的范疇,與地域的遷徙和時間的流變有著密切的關系,文化涉及的內容比較多,是一個包括風俗、法律、道德、藝術、信仰和知識的復雜體,同時還包括人類所創造的一切道德規范、行為方式、語言符號、思想觀念、技術理論和經驗感知。文化教育大學外語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該文對此展開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文化教育;大學;外語教學;地位

在大學外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育,不僅可以有效解決外語教學中的問題,還可以促進人才的對外文化交流,同時,外語文化教育也是語言本質的需要,由此可以看出,文化教育在大學外語教學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就該主題闡述一下自己的見解。

1當前我國大學外語文化教育的現狀分析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對于教育的投資力度也在不斷加強,尤其在高校的外語教育。我國的綜合國力在不斷提升,和國外的交流合作以及貿易往來也越來越密切,當前社會的外語人才供不應求,國家對高校外語人才的培養也格外重視,這也是我國大學外語教育事業取得蓬勃發展的主要原因。筆者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發現,我國在最近幾十年新建了大批的外語學院以及外語專業,也培養了數量相當可觀的外語人才,這些外語人才掌握和精通各國語種,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我國外交事務和經濟建設等各個方面的需求。對于非外語高校,大部分院校都將大學英語設置為公共外語,公共外語在我國高校逐漸得到普及,成為大學教育的必修課程[1]。但是筆者通過調查結果發現,我國的外語教育還存在產出和投入比例失衡問題,出現收益少、投資多的狀況,而這種狀況出現的原因就是當前高校文化教育的缺失,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對于外語教育缺乏長期的規劃。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幾乎所有的高校都開設了大學英語課程,但是大部分高校的英語老師都將提高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合格率作為自己的教學目標,而英語專業的老師將教學重點放在專業八級通過率上,這些錯誤的教學思想與初高中的應試教育有著一樣的弊端。初高中應試教育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取得高分,從而獲得一個更高的學習平臺,但是高校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為主,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如果外語教育和應試教育聯系在一起,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2]。隨著經濟的發展,在我國高校教育中,一些通用的語種專業在設立上出現過多過快的現象,看起來我國高校外語教育事業獲得了較快的發展,實際上很多專業的設立和發展都缺乏長期的規劃。雖然目前我國各級教育部門針對外語教育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和教學大綱,但是卻沒有相關部門針對外語教育制定長期的規劃和外語教育政策,唯一一個規劃《外語教育七年規劃》還是國務院領導在1964年制定的。外語教育的長期規劃與民族強盛、文化繁榮和國家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初,由于外語教育政策不完善等,導致我國一度缺乏外語人才,由此可見,教育的長期規劃對教育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民族文化認同和外語文化教育之間的關系難以有效協調。在當前高校當中,大部分都是通過外語語言教學來實現外語文化教育,文化以語言為載體。語言以文化為依托,文化學習和語言學習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大學外語文化教育對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一再強調,跨文化交際的實踐可以讓一種文化成分進入到另外的一種文化之中,隨之形成文化擴散,而且隨著時間的發展,文化擴散也在不斷增加,最后出現一種文化控制另一種文化的情況,而且依附于文化的意識形態和結構也會隨著文化的滲透難以避免地滲透到另一種文化之中。當前我國無論是外語專業還是非外語專業,在教學上都是選擇大量的西方文化素材,例如泛讀和精讀課本中,幾乎都是對西方文化的介紹,視聽說課程學習也幾乎選用CNN、VOA等節目,這些都不可避免對本文文化造成一定的沖擊[3]。雖然西方文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拓寬學生的視野,但是也可能會讓學生出現盲目崇拜的現象,后者會導致民族文化嚴重缺失。因此,如何協調好民族文化認同和外語文化教育之間的關系,是當前國內外專家致力研究的內容,只有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促進我國外語教育事業的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2當前大學外語教學中融入文化教育的意義

2.1可以有效解決外語教學中的問題。結合我國大學外語教學來說,外語課程不僅僅是一門有關于外語的學科,更是西方文化的一種綜合體現。大學外語教學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學習一種外語語言,更是為了培養學生一種全新的交流習慣和思維方式,因此,在大學外語教學中,語言知識的講授應當和文化知識的學習是同步進行的,要互相結合。但是筆者在調查中發現,我國在研究語言學的時候,通常將語言作為一種進行思想交流的工具,而對于一些存在于語言之外,對語言的發展有一定制約的因素,譬如文化等,卻有所忽視。這種將語言視為工具的錯誤觀念對大學外語教學方法、內容和質量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以外語中應用最廣泛的英語為例,很多人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將英語看成一個有形的物體,對于英語的學習還停留在句型架構和語篇分析的層面上,忽視了語言當中包括的文化內涵。由于在應試教育下人們經常將追求高分作為主要的學習目標,導致當前大學外語教育中嚴重缺乏文化內容。學生學習英語比較機械,通常都是采取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的方式,導致學習興趣越來越低,最后完全喪失。雖然學生背誦了大量的英語詞匯,但是對其中的英語思維以及西方文化內涵卻不能很好地領會,從而在英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上有所欠缺[4]。由此可見,在大學外語教學中融入文化教育,可以實現語言技能和文化知識的有效結合,是培養高水平人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途徑,也是必然措施。2.2可以促進人才的對外文化交流。在當前社會,人們常常將“文化”和對話、話語、權利、差別以及身份標志等概念相互聯系氣力啊,并且具有多元性、異質性、混雜性、不穩定性和無分界性等特點。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的交通和信息交流手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交流越來越便捷,傳統的地域范圍也隨之在不斷縮小,國家和國家、民族和民族之間的溝通和交往也日益頻繁,學習外語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必需。而且當前我國跨文化交際人才需要具備的人文素養就是要通曉中外,這也是大學外語教育中必要的培養目標。我國大學生學習外語所習得的文化不再是截然分開的異族文化和本土文化,而是兩者相互交融所得的產物。只有對跨文化交際中所涉及的各種語境要素加以了解,才能準確應用不同文化當中的語言規約以及非言語規約,從而確保跨文化交際的成功進行。2.3外語文化教育是語言本質的需要。文化分為兩大類,一種是隱型文化,還有一種是顯型文化,隱型文化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多數人和群體經常不認識,需要文化學家等專業的人才結合人類微妙精深的自我意識深處去進行探尋,隱型文化的核心內容是思想意識、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對于一個民族文化的本質和特征的深層內核起到一個決定性的作用,在對文化的隱蔽內容進行研究和掌握、從事跨文化交際以及學習西方文化等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5]。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中其他組成部分得以世代相傳、存在和維持的基礎,也是對挖掘文化尤其是挖掘隱蔽文化最有效的工具。文化和語言是密不可分的,語言只有放在相應的文化語境之中才有實際的意義,否則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當前大學外語教育中要想讓學生對語言有一個準確地把握,就必須要進行文化教育,只有通過文化學習語言,才能讓人們通過語言領回到文化的內涵。

3大學外語教學中融入文化教育的對策

3.1傳承國學,提升學生素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有一句話說得好: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所有國家的文化當中,中國的傳統文化最為深厚。因此,把中國傳統的文化推向世界,讓世界知道中國和認識中國,是我國當前大學外語教育工作者的一個重要責任。在大學外語教學中,外語老師不僅要推行外語教學中文化教育,還要加強對中國文化的教育,堅持“平等兼顧”的教學原則,不斷提高大學生自身的文化修養,這樣才能讓大學生更好地應用外來文化[6]。大學外語老師肩負著培養未來人才的責任,因此自身的水平也至關重要,高校與高校之間應該加大合作力度,建立更加開放的培訓、交流和進修機制,大學也應該給老師提供給更多的出國訪問、精修和留學的渠道和機會,通過拓展老師的視野提高老師的綜合素質,這對文化教育在高校外語教學中的滲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3.2走出誤區,豐富課堂教學。在大學外語教育中,外語老師要認識到以字詞講解和應試傾向為主的模式的弊端,結合實際情況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增加文化內容的含量。例如,在學習外語課文之前,外語老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歌曲、故事或影片等,對這些故事或影片中的思想感情、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等加強解釋,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結合學生提出來的比較有意義的話題展開討論,既要結合本土文化,也有結合西方文化。對于同一個問題,中西方通常會有一個不同的認識,老師要指導學生認識到兩者之間的差異,并對這種差異的根源進行分析。比如《獅子王》、《精靈鼠小弟》、《勇敢的心》、《阿甘正傳》、《成長的煩惱》以及《走遍美國》等,都是適合用來做教學的影片,外語老師可以選取影片中的某一個片段作為教學資源,配上適當的解說,將西方豐富的生活畫面給學生展現出來。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還可以給學生講解一些當前的流行事物、熱門話題或者歷史人物以及西方重大歷史事件等,例如麥當娜、喬當以及華盛頓等名人軼事。除此之外,還可以選擇性的介紹伊索寓言、圣經故事以及希臘羅馬神話等部分內容,讓學生對西方的價值觀念和人文傳統有所了解。外語老師還可以將課前5分鐘充分利用起來,安排學生輪流講一個有關于西方文化的故事,內容可以是西方節日、名人傳記、英文影片或者英語幽默等,讓其他的學生聽眾進行打分,這樣既可以督促講故事的學生在課前認真準備,也拓寬了所有學生的知識面,同時還可以活躍外語課堂教學氛圍。如果大學有條件的話,還可以請外教進行教學,讓外教給學生講解一些西方的文化傳統、風土人情等,加深學生對西方文化的認識,培養學生全新的思維方式。3.3加強對學生的理論指導。相對于詞匯、語音和語法教學,我國高校對于文化教學的理論研究還有所欠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系統的理論指導,外語老師進行外語課程教學基本無章可循,全憑自己的經驗[7]。因此,當前大學外語教學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制定文化教學大綱,對教學的步驟、目標、內容和要求等進行明確,同時還要建設相關的外語教材,有條件的話可以開設專門的文化課程,對西方文化進行全面、系統、有步驟的講解。讓學生對西方文化以及隱藏在西方文化背后的道德標準、價值觀念以及思維方式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從而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3.4樹立和而不同的價值觀。高校外語文化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外語文化教育價值觀,筆者在調查中發現,當前我國大學外語教學中普遍存在過度強調西方文化而忽略本土文化的現象。雖然加強對西方文化教育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但是如果只重視西方文化教育而忽視了本土文化教育,就會出現嚴重的失衡現象,對大學生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由于外語的迅速傳播,西方文化價值觀也在不斷影響著大學生的世界觀,如果外語老師忽視本土文化教育,就會導致學生無法用外語對自己的本土文化進行表達,這與大學外語課程教育要求也不相符,對大學生的意識形態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因此,高校外語教育工作者要認識到這一點并對此加以重視,培養學生批評性文化意識,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對本土文化和目標文化有一個新的認識。外語是一種舶來語言,高校的外語教學也是為了培養更多的跨交際人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學習西方文化也是為了更好地掌握外語語言,因此既不能被動地接受也不能盲目的進行抵制,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要充分利用其作為一種能為自己利益提供服務的工具,無論是保守不進的“本土主義”還是盲目的“西方中心主義”都與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不相符合。筆者認為,高校外語老師在外語文化教育中應當堅持“和而不同”的教學理念,并且不斷吸取文明、先進的文化成果,構建具有時代精神同時也有鮮明民族特色的高等教育。和而不同中的“和”是指不同文化的兼容和合,倡導文化的和諧多元性。“和而不同”是指要尊重多種文化的不同,在“不同”的基礎上進行兼容,形成最終“和”的局面。“和而不同”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既有助于本土文化的發展,也有助于西方文化的推廣,可以讓學生在接受“本土文化”基礎上去了解西方世界觀和思維方式,這樣可以培養出面向世界和未來的現代化跨交際人才。3.5創建和諧的外語文化氛圍。創建和諧的外語文化氛圍可以促使外語文化教育的發展,是外語文化教育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各個高校可以結合自己外語專業的特點,舉辦一些不同種類的外語文化教育活動,譬如外語歌曲的學唱、外國影片的賞析、散文作品的誦讀、外國經典詩歌以及外國文化系列講座等,加強學生對外語文化的理解,提高學生對外語文化的審美情緒,促使學生理性看待外國文化,既不閉關自守,也不盲目崇拜,始終以“和而不同”的眼光和胸懷去面對各種外國文化,在對待西方文化的時候學會運用批判性思維,健全價值觀和倫理道德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結論

綜上所述,在大學外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系統的工作。當前我國大學外語教學中還存在諸多的問題,外語教育工作者應當加強重視,通過傳承國學,提升學生素質、走出誤區,豐富課堂教學、加強對學生的理論指導、樹立和而不同的價值觀以及創建和諧的外語文化氛圍等途徑優化課程設置,改革教學模式,培養出真正掌握英語運用能力、適應時代需要的跨交際人才。

作者:金海 單位:武漢工程大學

參考文獻:

[1]“高等教育應用理念下的大學外語教學規劃與研究”選題征稿[J].當代外語研究,2013(08):09-12.

[2]“高等教育應用理念下的大學外語教學規劃與研究”選題征稿[J].當代外語研究,2013(09):10-13.

[3]孫營.情感因素在大學外語教學中的重要性研究[J].文學教育(中).2013(09),05-08.

[4]紀金賢,許秀妍.論在外語教學中加強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3(02):17-20.

[5]張艷.高職院校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教學改革的探討[J].大學教育,2013(21):19-23.

[6]花恒.新形勢下高職英語教學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探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03):06-08.

[7]毛軍社,黃菲菲.論中國傳統文化在專業外語教學中的必要性[J].懷化學院學報,2010(0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