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時間:2022-02-26 12:06:17

導語:高校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摘要:傳統體育教學中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缺乏個性化和針對性。基于此,本文探究如何在高校體育教學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出對應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個性發展;學生

體育是以身體訓練為基礎的活動方式,在訓練身體的同時也在訓練人的心理素養和心理承受能力,最大限度地去挖掘人的內在潛力,從而磨練出頑強拼搏的精神品質。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缺乏吸引力,教學效果較差。因此,體育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通過良好的方式進行引導,提高體育課程的效果。

1高校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意義

體育教學不僅是身體上的鍛煉,也是綜合素養的培養。在體育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課程時間中得到更多的鍛煉。通過迎合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學生能夠對體育鍛煉形成興趣,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打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效果。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當從學生的個性發展角度出發,改進教學思路與教學方式[1],把握住學生興趣點,幫助學生融入課堂之中。1.1個性化滿足因材施教原則。現代教育中有著因材施教的理念,然后在傳統教育中對學生的衡量標準非常單一,這會限制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難以挖掘學生的天賦和潛力。個性化教育就是因材施教理念的延伸[2],其意義就是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從個體來講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另外,個性化教育能夠降低學生之間因為個體差異而形成的差距,這能夠促進教育的公平性。1.2個性化教育促進體育教育發展。高校教育中采用個性化教育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也促進了體育教育的發展。當代大學生興趣多樣,在體育方面有著不同的愛好,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順應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其展開個性化的教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主動探究的狀態,在這種積極狀態下不僅利于獲得相應的體育知識,在情感、意志等方面也能夠得到培養。

2高校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策略

2.1制定個性化培養目標。個性化培養目標是高校體育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可以分為兩方面進行:一是保證學生能夠達到高校體育的教育目標;二是根據學生的個體特點、專業知識等進行不同的培養方案。在課程方面可以設置基礎課、選修課讓學生進行自主的選擇,基礎課可以分為理論和實踐課[3],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2.2制定個性化教學方案。體育教學中因為教師教學方式、學生身體素質、教學內容側重點不同等因素會呈現一定的個性化。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通過側重點不同的區別來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2.3轉變教學觀念。當前,國家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應用型人才。對于高校來講,教學應當與時代接軌,需要注重對學生綜合素養和職業能力的培養。體育課程也應當與教學目標一致,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以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首先在教學模式上要以學生為主體,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培養。當前許多高校面臨著體育課選課難的問題,由于名額有限,許多學生沒有機會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因此在教學安排,學校可以適當增加體育課各個科目的名額。另外要強化教師的專業性,教師應當安排到對應的專業教學中。2.4完善教學內容。隨著社會對于人才要求提高,各學科的教學內容也是日新月異。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教學內容進行轉變、革新。比如可以引入一些現階段比較流行的體育項目,給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從而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學生能夠在對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項目中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個性化教學目標。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靈活轉變教學內容,在訓練中加強對于體育知識的鞏固,可以多開展體育的實踐活動,加強學生對各體育項目的自主探究能力,從而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2.5改變教學形式。傳統的體育課程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學生難以有興趣進行體育課的學習,更無法達到對學生體育素養培養的目的。因此,當前高校體育教學需要轉變教學形式,從而使學生對體育課的觀念和態度也能有所轉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多用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體育鍛煉。引導的教學形式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保持主體地位的同時不會“走偏”[4]。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要為學生灌輸新的知識理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自主地通過這些理念去進行體育實踐。此外,學校需要多組織競技性的體育活動,如籃球、足球比賽等,讓學生能夠多參與,體會到體育運動的樂趣,從而在體育實踐中獲得收獲。

3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體育教學中,促進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能夠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從個體和整體來看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課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個性化體育教育,幫助學生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沈建彬.普通高校個性化體育教學研究與實踐[J].喀什大學學報,2018,39(6):108-112.

[2]王海燕.高校個性化體育教學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作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6):96-97.

[3]翟繼萍.高校體育教學與學生個性發展的研究[J].消費導刊,2018(30):85.

[4]黃啟業,馬馳.我國高校校園體育賽事發展對策研究[J].南方農機,2019,50(14):128.

作者:羅箭飛 單位:重慶財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