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性評價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03-28 02:53:44

導語:發展性評價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展性評價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運用

摘要:信息技術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與操作性,傳統的終結性的評價方式,忽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態度與情感。本文結合教學實例,闡述了如何利用發展性評價的促進和激勵作用,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發展性評價;運用

信息技術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能否具備較為熟練的操作技能,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已經成為判斷一個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標志。信息技術課程學習成績如何評價,對教學雙方均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與促進作用。由于信息技術在小學課程設置中,還不是主要課程,課時安排較少,重視程度偏低,在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教師一般很少對小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相應的切合實際的評價,往往都是在學期結束時給學生評個分數。教師的傳統評價不能體現新課改以學生為主體的要求。發展性評價也稱過程性評價,不但可以判定學生學業,而是可以挖掘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創造性的發揮。基于信息技術學科學科的操作性與實踐性,如其評價方法還是傳統的終結性評價。只是用上機操作取代書面試卷,完全忽視了學生一學期全部學習過程的體驗與表現。有些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在常規考核中難以彰顯其長處,從而損害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勢必削弱教育評價的促進作用和激勵作用,進而對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教學實踐告訴我們,發展性評價應該成為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發揮其對信息技術教學的促進作用。

1注重評價過程———全程化的發展性評價

小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由弱到強,循序漸進的過程,期間教師要不斷的加以引導、整合與強化。對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態度、表現及成果進行準確的定位與評價,是對學生學習質量的檢驗與鑒定。教學評價之目的不僅要有利于學業成績的促進,更要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習慣的培養及學習情感的轉化。發展性評價要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而不應只是到了學期結束給一個總的評價結果。這種終結性評價不注重學習態度,不考察學習過程,僅僅按按照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情況做出定論。這樣不利于掌握學生的發展態勢。教師在每一學習單元的成績檢測中,如有人無法一次性完成檢測內容,或成績不理想,教師應該再給他一次或多次機會,并以最好的一次計算。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一般情況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作業主要主要有電子小報、PPT演示文稿、網頁制作、Flash動畫、音樂配畫、動漫壁紙、屏保制作等。如果學生作品可以在課內時間完成,教師應當堂對學生的作品給予指導性評價。對學生的共性和個性問題,及時進行講評和引導。在講評過程中,教師應先對學生的成果給予積極肯定,并且在此基礎上指出缺點與努力方向。要讓學生覺得自己“行,但還要繼續努力”。對學生的優秀作品要及時公開展示。教師給學生判定的“星級”也應具備鼓勵性質,對學生的差作品應該持寬容態度。教師是學生的幫助者、引導者。對學生作品評價,要多鼓勵,少責備;多建議,少批評。要讓學生感到教師的鼓勵與鞭策。

2注重評價主體———多元化的發展性評價

教學評價多元化近年來來已成為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在以考試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學評價的主體是教師,學生居于被評價的地位,是評價的對象,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的接受狀態。新課改教育理信念的教學評價要求評價主體多元化。不僅要有教師評價還要有學生的自評與互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評價,還可以把學校的評價與社會評價、家長評價有機結合。教學評價的重點應該放在學生的自評。要引導學生在參與評價活動中,對照教學目標,及時發現自己的優缺點,把教育評價視為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有效途徑。例如:在《神奇小畫筆》課例中學習用Windows畫圖。可以運用“復制/粘貼、縮小/放大、翻轉/旋轉”等技術。教學中教師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欣賞了美妙的畫面,大家有啥感覺?”對學生的觀察、想象、表述進行同步評價;接著讓學生比較、觀察、分析“兩幅畫有什么不同?怎樣操作才會不同”,對學生的觀察、表達、探究、判斷等各種能力進行相應的評價;接著在“變水果”“引小鳥”和“創建森林動物園”等任務時,對學生的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形成作品等環節進行同步評價,有機融合了對學生自主學習精神評價、對小組合作情況評價、對作品成果的評價……使各個學習環節的評價適時、適度地激發學生興趣,挖掘學生多元智能,有效引導學生養成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一種科學的探究精神和團結互助的團隊精神。

3注重評價方式———多角度的發展性評價

現代信息技術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其操作性強。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一幅作品后,教師再依據這個作品,對學生的認知水平、操作技能和學習情感等作出客觀適當的評價。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科作品主要有電子小報、PPT演示文稿、音樂配畫、動漫壁紙、屏保制作等。例如,在完成了屏幕保護的制作方法學習內容之后,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制作屏幕保護程序,并明確規定了制作星級要求(一星、二星、三星、四星來評判等級)。可以先集中的展示學生的制成品,先讓作者講解自己作品的制作思路和亮點。說說自己的作品評級,看看能得幾星級。接下來讓學生展開互評,最后再由教師進行總結,統一評價標準,給予相應星級。具體評價標準可以參照如下幾方面:A屏保作品的特點;B作品內容新穎度;C動畫及其切換形式;D背景音樂與作品主題的吻合度。

4結語

綜上所述,發展性評價對小學生具有非常強的導向性。教師采用的評價方法優劣會對教育目標順利達成產生直接影響。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評價應采用多種方法,要關注結果,更應該關注過程。只有關注了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過程,評價結果才更加貼近教學,貼近實際。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坤敏.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評價中的“作品評價法”[J].中國電化教育,2003年5月.

[2]孫健.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發展性教學評價的運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2).

作者:周振興 單位:江蘇省昆山花橋國際商務城花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