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設計教學模式改革

時間:2022-02-23 10:12:39

導語:書籍設計教學模式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書籍設計教學模式改革

書籍設計課程教學當中,相信大多數教師都會有這樣的感觸:學生的要么收到書籍實用功能的限制,創意思路打不開,要么單純的追求怪異而沒有和書籍內容想協調,創意流于表面上的標新立異。如何在教學模式上進行針對性的改革,使學生的創意設計既能被大眾接受,又能令人耳目一新。

本文討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實施了先學后教、創新思維方法訓練、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教學與社會互動、教師與學生互動、學生之間互動、工廠實踐等多種開放式、多樣性教學模式的必要性。目前,在書籍設計課程教學當中,相信大多數教師都會有這樣的感觸:書籍設計涵蓋了多門課程的綜合內容,版式設計、字體設計、印刷設計、插圖設計等,在教授當中既要考慮到書籍的實用功能性,又要考慮到學生的創意創造的表現和鼓勵。學生在老師的這些要求和限制下,很難放開手腳和思維,并且在通常72或64課時下要完成一本書的構思、設計和制作,學生往往各種細節不能仔細推敲,最后應付了事。最后的作業中加入各種花里胡哨的裝飾、單純的追求怪異而沒有和書籍內容想協調,創意流于表面上的標新立異。老師們看到這么一摞書籍設計的作業,既感到可笑也同時感到無奈。這單純是學生的問題還是教師的水平問題?或者是教學過程和教學模式上不適合?我認為書籍設計的教學過程應該重新進行安排、教學模式應該進行針對性的改革。

一、先學后教

書籍其實對于學生來說是最熟悉不過的東西,但是我在最初介紹書籍結構、材料等表面日常可見的知識時,學生仍然一臉茫然,像新鮮事物一樣。其實是大家在看書時只注意文字內容,不曾注意到書籍設計的相關問題,如果一上課先進行市場調研與考察并不合適,學生并不知道需要注意看些什么,而如果先大量的講授專業知識不結合市場調查,往往學生又沒有直觀的感受。并且大學生有一定的自學研究的能力,在枯燥的課堂講授中學生會出現煩躁、聽不進去的現象。所以需要采用先學后教的方法。首先講一下書籍的結構、裝訂方法、材料等,然后通過對書籍調研,了解市場情況、消費者對書籍的認識和選擇情況、精裝書籍的構造、紙張等,從課程內容的幾個方面對各類書籍的裝幀設計進行思考。其次,考察不同書籍的形態帶來的書籍翻閱的感受,然后分析書籍裝幀設計的創意產品在創意產業的發展,感受現代書籍設計的新理念。這個環節是自學的過程,我認為也是必須的環節。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學生是能動的主體,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這是他們發展的內在動力。但這需要教師去喚醒、引導和調動。在先學后教的過程中,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水平不同的問題,積極主動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學習方法等。啟發學生創意思維的潛在能力,培養他們獨立完成書籍的裝幀、插圖、制作、成型的設計表現能力。

二、創新思維方法訓練

在書籍裝幀設計教學中,引導學生具有更加開闊的的思維,培養學生突破常規、訓練學生思維創新的方法,是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非常關鍵和重要的環節。學生普遍習慣于用常態邏輯思維方式看待要設計的內容和思考問題,總是拿出腦海中已看見過的千百遍的影像去設計書籍,缺乏有效的開拓新思維的方法。為了快速解決學生思維創新訓練問題,讓學生用草圖、文字快速記錄下來最初的靈感,再經過肯定→否定→再肯定的過程,不斷地提問自己可不可以把現有的單個元素增加?刪減?重復?倒置?局部替換?材料替換?等等問題,來改變自己固有的思維方式,在草圖上不斷用聯想、推理、添加新的想法內容,并把單一的圖形進行延展和變化,將自己想法在反復變化中進一步完善。并用“圖文”的方式快速記錄自己構想過程的訓練,以此可以快速展現思維發展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學生突破習慣性的束縛,在思維方向上進行指導。在訓練中,組織學生互相觀摩作品,并相互提出問題,用別人的思維方式再進一步打開學生固有的模式。

三、個性化發展

受傳統書籍閱讀觀念和對設計的認識以及經濟成本的影響,書籍裝幀的課程以前較重視書籍的版面設計,而忽視了書籍的整體藝術形態設計。在目錄、書脊、書口、頁碼等的細節中也缺乏設計感,隨著人們情感的需求日益增長,人們已經不能滿足舊有的書籍形式和傳統的書籍審美習慣,人們渴望見到更加具有創新理念、造型奇特的書籍設計形式。通過設計者個人獨特的設計語言,展現獨特的性格、愛好、審美等,來表現書籍的內容,并通過材料、工藝等進行耳目一新的設計和不斷的嘗試,讓人們接受一種新的書籍形態。誠然,鼓勵學生發揮個人想象力,天馬行空地設計造型夸張、奇特的概念書的確可以開拓其創造性思維,但過于追求“怪異”的形態便失去了書籍的本質。設計的宗旨還是以人為本,書籍設計的根本宗旨是傳遞信息。不能因為一味追求新奇而造成閱讀困難,在書籍裝幀設計中還是要追求功能與形式的統一,而不僅僅是形式上的標新立異。在學生作品中,教師經??吹竭@種極易走向形式主義,而忽視了設計最初本質的情況。所以教師引導學生在張揚個性化的同時,要有內容、有本質、避免浮夸和做作,達到真正具有全新視覺沖擊力的概念書籍作品。

四、舉辦學生作品展和讀書會

進行師生間和與受眾群的互動。目前,高等院校的書籍裝幀設計課程,大多還是停留在校內課堂講解和練習,相對忽略了與社會消費群體之間的互動關系、展覽中的交流作用等等。因此,建立教學與社會需求相結合的開放式、立體化教學模式非常有必要,例如在兒童書籍設計教學中,我們把做好的書籍放到附近的幼兒園里,讓孩子自由的選擇閱讀,學生可以在旁邊觀看小朋友的閱讀反映,并和小朋友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心里感受和喜好。這種直接感受自己的作品在受眾群體閱讀中的反映和喜好程度的互動環節,非常有利于學生設計創作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設計思維能力。適應大眾讀者的心理精神需求和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在課程結束后,在校園中舉辦課程作品展覽,一方面使作者與其他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在互相觀摩的同時也進行了自我的學習,另一方面學校教師可以給予評價和指導,避免了任課老師指導的固定思維模式的限制。對學生也會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和提高的機會。

五、印刷工廠實踐

對于印刷工藝和材料的知識只是在課堂上傳授是紙上談兵,遠遠不夠,學生沒有實際操作的深刻體會,在教學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設計與工藝的脫節。只有想法,卻不考慮制作的可行性和成本的預算,設計就只能停留在電腦里而沒有真正的實施意義。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到工廠實踐學習,了解書籍裝幀設計與印刷工藝的關系,了解現代印刷工藝的發展現狀,了解新材料、新技術的發展狀況。這些都會啟發學生在書籍設計中的創新思維,使學生深切感知印刷工藝也是書籍設計表現的重要載體。這類工廠實踐課程作為書籍裝幀設計課程有效的補充是非常重要的??梢?,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引導學生與社會接軌的教學模式新思路。

六、結語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實施了先學后教、創新思維方法訓練、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教學與社會互動、教師與學生互動、學生之間互動、理論與實踐互動的開放式多樣性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創意思維的發展水平,這種多樣化、立體化教學模式使學生們產生很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相對于只在課堂上書本上談設計思維創意來的更加實際和可行。使學生從中領悟到很多實際的社會經驗和實用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實際設計操作能力。

作者:鄭海蓉 位:青島農業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