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戲在小學音樂的運用
時間:2022-07-05 10:56:02
導語:莆仙戲在小學音樂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課標提出,應將我國各民族傳統音樂作為音樂課的主要內容,通過學習民族音樂,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激發對中國傳統音樂的興趣。而莆仙戲作為興趣類型之一,是與傳統民俗相關的藝術形式,小學音樂教學不僅要講解給學生基礎音樂知識,還要通過拓展學生音樂知識面,使其了解更多的音樂類型,提升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戲劇鑒賞能力。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豐富教學內容,同時達到相對應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將莆仙戲引入到具體的講解過程中,增進學生對這一傳統文化的認識。本文結合莆仙戲的部分內容,以及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實踐,對莆仙戲在小學音樂課堂具體的應用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莆仙戲;小學音樂;教學策略
莆仙戲作為鄉土音樂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是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將莆仙戲引入到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時,有利于增進學生對傳統戲曲文化的認識和了解,提升其學習熱情。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對于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了解不夠深入,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也會出現各種問題,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在提升學生對傳統戲曲文化了解的同時,使其對戲曲本身的創作背景、創作內容以及具體內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戲曲鑒賞能力也會逐步提升。接下來,本文展開具體探討。
一、靈活選擇莆仙戲曲目
莆仙戲作為具有本土特色的戲曲,傳統的劇目數量眾多,部分內容難度大,也有部分難度小的戲曲。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戲曲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提升學生對于戲曲文化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應該靈活選擇莆仙戲的曲目,然后將之帶入到具體的課堂知識講解中。在選擇曲目時,教師首先要對內容加以甄選,由于莆仙戲是一種傳統的劇目,其中有很多包含傳統文化的內容,教師應選擇那一部分學生比較感興趣、并符合現代價值取向的內容,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戲曲的過程中,對與此相關的傳統文化有進一步認識。在戲劇種類的選擇上教師應當盡量選擇積極向上的戲劇,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同時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戲劇的開展中上教師可以借助身邊的環境營造出濃郁的戲曲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墻壁上粘貼莆仙戲行當的臉譜、曲牌等信息。在戲曲內容的難度方面,教師要選擇難度較小的內容,這與小學生本身年齡較小、學習能力較差的情況有關。如果教師盲目選擇難度較大的戲曲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在極短的時間內理解戲曲內容,其學習興趣難以提升,整體學習效率比較低下。例如教師可以選擇《春草闖堂》為課堂教學內容,在學習這一戲曲內容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還會進一步體會到戲曲文化在反映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作用。
二、提高學生對戲曲的理解
學生在學習戲曲的過程中,不僅要了解戲曲的曲調這一與音樂旋律有關的內容,還要加深對戲曲本身的理解,了解該戲曲主要闡述了哪一方面的內容,并不斷通過學習來挖掘戲曲中所蘊含的具體文化情懷。學生通過對戲曲的不斷了解,在探究的過程中不僅學習到了與戲曲相關的知識,還可以體驗到戲劇中蘊含的獨特魅力,引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對于戲曲的了解建立在其反復聽與學的基礎上,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講解過程中,除了采取直接講述的形式將戲曲中的主要內容介紹給學生,還要組織學生進行反復聽來增強學生對于戲曲本身的認識。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戲曲創作的背景先講解給學生,給學生播放相關的樂曲片段,讓學生對戲曲有初步的了解,然后組織學生圍繞戲曲本身進行反復聽與學,進一步了解其內容。除此之外,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戲曲內容的闡述,即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活動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形式。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對戲曲本身的理解,而不能只把戲曲的演唱形式作為重點教學內容講解給學生。教師如果一味的只重視小學生演唱的技能的培養,缺乏趣味性,這就會導致小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喪失生命力。而生命力恰恰是戲曲的魅力所在。況且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發展薄弱,小學生往往在理解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和學習障礙,教師應該不斷通過教學創新來解決這部分問題。
三、培養學生的戲曲鑒賞能力
音樂鑒賞能力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項個人基本能力反應,在戲曲學習過程中,他們應該能對具體的戲曲曲目進行賞析。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知識面有限,鑒賞學習主要包含對戲曲本身內容、戲曲形式、戲曲表達內涵方面,對于學生戲曲鑒賞能力的培養,應該建立在鑒賞方法教學以及多頻次的鑒賞練習上。在將莆仙戲引入到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時,除了組織學生進行聽與唱的練習,教師還要借助具體的片段與內容,與學生共同完成鑒賞過程,提高學生的戲曲鑒賞能力。例如在教學《春草闖堂》這一戲曲內容時,通過前期的聽與學,學生已經大概了解其中所講解的具體內容。由于學生鑒賞能力的提升需要進行相對應的練習,教師可以選出其中的一個片段,讓學生對其中的旋律以及作詞進行深入分析,然后給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并針對戲曲的具體表現形式進行點評。經常完成類似的鑒賞活動,學生會熟悉戲曲鑒賞的主要方法與形式,同時其戲曲鑒賞能力也會逐步提升。
四、結語
在將莆仙戲引入到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時,教師首先要考慮到小學生年齡較小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戲曲片段進行教學與講解,保證學生能夠理解戲曲內容,同時產生較強的學習興趣。對于具體內容的講解,以學生的理解能力提升為基礎,教師應該不斷進行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創新。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是衡量他們音樂素養的重要標準之一,戲曲教學也應將學生戲曲鑒賞能力的提升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
[參考文獻]
[1]黃青梅.多媒體與莆仙戲曲音樂教學的有效整合[J].教育藝術,2017,09:14.
[2]鄒燕麗.基于優秀民俗文化傳承下莆仙戲進校園的探究[J].考試周刊,2017,41.
作者:莊敏 單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逸夫實驗小學
- 上一篇:小學音樂課堂創新教育論文
- 下一篇:實踐性法律教學與法學教育改革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