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體系音樂教學在小學教學的作用
時間:2022-02-05 11:54:51
導語:新體系音樂教學在小學教學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體系音樂教學主要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為教學目的,從教學的方式和內容等各個方面對傳統的音樂教學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因此,在新體系音樂教學普及推廣的今天,小學音樂教師應從改變教學觀念做起,以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為目的,在課堂上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并且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通過想象增強對音樂的感受能力,最終提高其音樂綜合素養。
關鍵詞:新體系;音樂教學;小學教育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學改革的步伐由學校教育文化課程逐漸向素質教育課程擴散,美術、音樂、體育等課程教學也面臨著新教學理念和新教學方法的沖擊。為了配合新課程改革的整體進程,音樂教學也開始了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創新。音樂教學新體系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由中央音樂學院所提出的。
一、新體系音樂為小學音樂教學帶來的新變化
(一)以感受為主的活動過程。隨著素質教育和綜合素養等新教育理念的出現,音樂教學也出現了新的變化。新體系音樂教學就是在新時代背景下結合目前國內音樂教學的現狀和新出現的音樂教學理念而產生的一種新的音樂教學概念體系。音樂教學的新體系是對傳統的世界三大音樂教學法的融合和創新,更適應國內音樂教學的現狀。這一體系提出了關于音樂教學的幾個新的要求和方法,其中,感受是新體系音樂教學中著重強調的一個點[1]。新體系音樂的主要教學內容是藝術性的活動過程,以提高能力,增強感受,增加經驗為主要教學目標,因此對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主要以講解專業音樂知識為主要內容,其教學目標就是增強學生的樂理知識,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也主要傾向于增強學生的公共表演能力這一個方面。但是,這樣的教學內容、目標和方式顯然已經與現代不斷發展的社會狀況不相適應,同時也不符合素質教育中提高學生學科綜合素養的要求。因此,傳統的音樂教學顯然不能滿足當前學生的需求,以感受為主的新體系音樂教學才是小學音樂教學的新出路。(二)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中,除單方面講授教學方法不適應目前的小學音樂發展狀況之外,以樂為本的教學理念也逐漸不再適用。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開展教學的依據主要是音樂教學的內容,并將樂理知識等作為制定教學目標和課程的基礎。而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同時這種方式確定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也不能面向所有的學生,會導致一部分學生因跟不上教學的進度而逐漸在學習的過程中喪失興趣,進而徹底放棄音樂課程的學習。而對于音樂教學的新體系來說,其教學過程中的基本理念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正好相反。因為基于素質教育尊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這一特點,新體系音樂教學主要將以生為本作為開展教學的指導思想。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上充分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同時結合學生的興趣點來制訂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進而使音樂課程能夠面向班級內所有的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
二、新體系音樂教學在小學教學中應用的新方法
(一)通過活動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當前,小學音樂教師應從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出發,在接受新教學理念的同時,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教師要在備課和實際教學中充分考慮小學生的特點,結合小學生對音樂的獨特興趣來開展教學,這也是新體系音樂教學在小學教學中應用的方法之一。具體而言,就是要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能夠結合小學生的興趣點來確定教學內容,同時在教學大綱的總體要求下,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及音樂教學的具體內容,在課堂上組織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和小游戲。這種教學模式能在提高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其音樂核心素養,進而提高教學的質量。以小學音樂課程中的歌唱教學為例,教師在進行歌唱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確定教學內容和方式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只參考音樂課本的內容,還要結合學生的興趣。一般情況下,小學階段的學生比較喜歡旋律好聽、節奏歡快的音樂。因此,在學習民歌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大部分學生對《瀏陽河》類型的民歌沒有學習的興趣,并且也缺乏基本的鑒賞能力。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教師可以引入網絡媒體比較流行的民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組織類似于合唱、接力唱、打拍子小游戲等活動,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小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學會對課本中涉及的教學內容進行取舍。對于小學生而言,有些過于難理解和感受的音樂類型不應成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尤其在新體系音樂教學中。通過這些方式,教師能夠逐步轉變自身的傳統教學觀念,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把提高學生興趣作為音樂教學的主要教學方式和目標,真正增強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二)通過想象增強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在新體系音樂教學中,教師除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之外,還要樹立新的教學目標。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豐富學生的樂理知識,提高學生的公共表演能力,但是這樣的教學目標卻忽視了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音樂不僅是一門教學課程,更是一門高深而優美的藝術[3]。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不應忽視其本身的藝術性而單純地注重其學術性。而新體系音樂教學中增強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這一目標正是對音樂藝術性的體驗。在新體系音樂教學的理念中,音樂對于學生而言,相較于學習其優美之處,更應該說是感受、享受其優美之處。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味地對樂理知識和樂曲表達含義進行講解的效果并不好。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把課堂學習的主要目標放在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上。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從培養和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出發。例如,教師在講解《北京喜訊到邊寨》這首著名的歌曲時,要想學生真正對歌曲的美有一定的體會,就要在課堂上為學生創造相應的情境,讓學生能夠結合歌曲和視頻,在腦海中想象黃河的洶涌澎湃,進而將想象與歌曲的韻律、歌詞結合起來,完善想象的場景,增強對歌曲內容和情感的理解和體驗。結語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音樂教學的新體系中所確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理念等與綜合素養的要求不謀而合。因此,教師在面對這些新問題和新挑戰時,要從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出發,通過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借助想象力增強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推動新體系音樂教學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真正促進小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周晨暉.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理念下的小學課堂教學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2]林茜婷.論新體系音樂教育在教學中的運用[J].音樂時空,2016(07):154-155.
[3]姚麗雅.新體系在拱墅(上)——指向核心素養發展的音樂教學改革之路[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7(11):16-19.
作者:劉煒 單位: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龔家灣第一小學
- 上一篇:創業教育與工商管理教學改革分析
- 下一篇:小學音樂教學互動意識培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