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時間:2022-09-21 04:19:00
導語:簡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更多的關注對學生思想境界、閱讀理解、人際溝通的培養。然而即便語文的課程改革已經開展了一段時間,但是許多教師發現改革的效果不甚明顯,學生的許多固有學習習慣仍然沒改變,整體的閱讀教學效率不高。由此可見,要想真正做到提高學生閱讀水平,單單多花功夫是不夠的,一定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從根本上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力求做到事半功倍。
由于初中學生正值青春叛逆期,此階段的學生大多思想懵懂、熱血好動,因此讓學生真正的靜下心來閱讀,并且要求他們高效的可能性顯然不大,教師必須要從學生興趣的本身入手,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初中生,只有當他們對某件事物真正感興趣有熱情的時候,才會主動鉆研。因此,教師一定要竭盡全力激發學生對于閱讀的熱情,讓熱情轉化成主動閱讀的內在驅動力。有效性教學作為初中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教師不斷積累和開發與之契合的教學方式。本文中,我就將結合我的日常教學實際,淺談幾項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一、轉變教學觀念,斟酌合適的閱讀教學方式
不可否認,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但是由于受到根深蒂固的傳統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師本身還沒有從以前的教學模式轉變過來,因此,閱讀教學改革還只是流于形式主義而已,時間一長還是慢慢回到了傳統教學的軌道上。因此,要想真正提高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第一步就是教師要轉變對于綻放閱讀教學之花——淺談改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江蘇省昆山市淀山湖中學胡東俠閱讀教學的觀念,教師首先要對閱讀教學的重要地位表示認可;其次思想上摒棄對于死記硬背法的依賴,轉而運用更加科學、基于學生興趣特點的方法,從源頭上使得初中閱讀的有效性教學得到改善。例如,在教學《老山界》這一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不能像以往那樣講完課文后就直接讓學生背誦文中好的段落,而是應該轉變視角,站在作者的視角上,以講述者的視角為學生還原紅軍在老山界的故事,讓學生感受到真情的流露,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行自主閱讀,達到提高閱讀有效性的目的。
二、注重閱讀預習和課堂導入的重要性
預習是教學中最原始最基本的方式,讓學生對課文預先瀏覽,以確保在課堂教學開始的時候學生可以更快、更順暢的進入到教師營造的課堂環境中。然而,這一重要的教學環節往往會被教師忽略,其重要性沒有得到突顯,使得學生在對課文的預習上沒有得到科學的引導,這會直接降低學生與新課文課堂教學的對接,降低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除了預習之外,課程導入也是閱讀教學開始階段的重要部分,精彩、合理的課程導入就如新課文教學的"餐前開胃菜”,可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自主閱讀和探究的興趣,在此前提下,教師可以更快更高效地解開新課文的篇章,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甜甜的泥土》教學中,就可以利用閱讀預習來提高學習效率,該文是小說文體,對初中生來說是一種易于并且樂于閱讀的文體,但是通常情況下初中生在預習該類課文的時候會通讀全文,對故事情節有個大概的了解。到了課堂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王小亮的媽媽為什么不知道他的班級?泥土為什么是甜的呢?王小亮知道這包糖是誰給他的嗎?說說你的理由。”這幾個問題都是沒有固定答案的,存在一定的思維差異,如果進行仔細閱讀,預習的同學自然對這幾個問題有自己的見解,可以培養其積極自主的思考能力,如果是讀過一遍的學生在聽完問題后會產生再次閱讀尋求答案的興趣,這就可以培養學生養成閱讀預習的良好習慣。
三、創造良好的閱讀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當代教育三大理論之一的建構主義就曾提出過學習環境的重要性,學習情境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第一要義,良好情境的創設可以將學生帶入課文內容中,讓學生能身臨其境地感受文中所描述的場景并深刻體會其感情。因此良好的閱讀情境對閱讀教學有著關鍵性的作用,由于初中生的生活經歷有限,初中語文教材所涉及的內容面廣,很多認知都超出了學生的生活范圍,教師在進行該類課文的閱讀教學時,可以利用一些先進的多媒體教學工具制作與課文相關的課件,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性和生動性有利于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在這個環境因素的指引下學生能產生閱讀的好奇心,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激發閱讀興趣,促進自身養成積極自主的閱讀態度。例如,在《蘇州園林》該文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采用閱讀情境的營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學生由于年齡小、閱歷淺沒有見過真正的蘇州園林,在閱讀學習中很容易產生困惑,不理解文中所提到的造園手法,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準備一些關于蘇州園林的記錄片或是圖片,通過這些視聽資料,學生可以直觀的領略到蘇州園林高超的造園藝術和古建筑的精致之美。當學生完全融入課文的學習情境之后,自然會對課文閱讀產生興趣,教師就可以利用這點讓學生能夠快速的理解作者筆下的蘇州園林景致的特色,感受他想表達的對人與自然的贊嘆。
四、采用合作競爭的學習形式,注重課堂交流
交流協作是建構主義的兩大要素,將之轉化到語文學習中就是指要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學習,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教師也可以在閱讀教學中以合作競爭為其主要學習形式,在學生之間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讓能力各異的學生組成小組,每個組員都能充分發揮個人優勢,然后以小組競爭為學習模式,讓學生明白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不可否認的是,由于學生之間年紀相仿,他們更容易進行平等民主的交流和溝通,對同一問題更能產生共鳴,所以合作競爭的閱讀模式是占有絕對優勢的。在該模式下,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首先是將全班學生根據性質差異進行合理的分類組隊,讓每一組的能力都處于一個均衡的狀態,這有利于激發每一組的競爭意識,在此基礎上制定出詳細的評比規則,讓每個小組有例可依。該教學模式尤其適用較難的古詩文閱讀,可以極有效的提高其閱讀效率。例如,在《小石潭記》的閱讀中,教師就可以采用該模式。在分完組之后,教師可以公布評比細則,可以分為課文朗誦、詞意解答、全文翻譯、讀后感悟等環節。然后每組學生可以自行分配任務,交流合作完成以上四個部分,最后再進行全班分享,每個組安排四個人進行成果展示,由其他組和教師共同評分,以最高分的小組獲勝。在合作競爭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會全力以赴的融入閱讀中,即便是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學生也能積極自主的解讀其中的深意,感受古文的魅力。
綜上所述,閱讀是一個從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然后再對視覺材料進行主觀理解,轉化為思想的過程。閱讀是改變價值觀和思維方法的最簡單的方法,所以教師一定要注重閱讀教學。積極完善自身的教學方式,首先就要改變傳統觀念,重視閱讀預習的效果,為學生營造適合閱讀的情境,最后善于采用合作競爭的學習模式,這樣的閱讀教學才能獲得最佳效果,從而綻放絢麗之花。
作者:胡東俠 單位:江蘇省昆山市淀山湖中學
【參考文獻】
【1】劉磊.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4
【2】劉濤彩.初中語文自主閱讀教學探析【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
【3】褚宏偉.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與思考【J】.成功(教育),2010
- 上一篇: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研究
- 下一篇:供電企業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思考
精品范文
10簡述教學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