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閱讀策略培養分析

時間:2022-12-17 09:01:04

導語:批判性閱讀策略培養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批判性閱讀策略培養分析

一、預測文本,培養思維的發散性

預測是指學生根據文章提供的線索,結合自己的經驗和原有的認知結構對文本內容進行預先推測。在教學中,教師通常利用標題或者相關圖片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預測,即教師利用文章的標題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預測,幫助學生獲取文章體裁、主題和內容等相關的信息。學生在預測過程中,通過審題、判斷、推理和創新等思維活動,增強思維的活躍性,推動理解和辨析能力的發展。如以譯林版高二英語模塊6Unit1Laughterisgoodforyou的readingstand-upforyourhealth一課內容為例,課文的標題分別為:Typesofstand-up,Afamouscomedian,Laughterisgoodforyourhealth。教師讓學生根據標題,對文本內容進行預測。標題分別譯為:有益身心健康的單口喜劇、喜劇的分類、著名的喜劇作家、笑有益健康。通過討論,學生認為,根據三個小標題的內容,確定文章是一篇說明文,其核心圍繞喜劇展開,即文章的內容圍繞喜劇的分類、著名喜劇作家的介紹、喜劇和健康之間的關系等方面進行闡述,而這些預測內容都是學生從標題的含義中拓展出來的。標題成為學生理解閱讀文本內容的線索和方向,為學生閱讀求知做好了鋪墊。在預測中,學生還發現,這三個小標題之間相互獨立,沒有必然的關聯性,在閱讀時可以不遵循邏輯順序,有針對性地分部分閱讀,有利于集中閱讀注意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章的標題和小標題進行分析和討論,從中推測出與文本內容相關的信息,并讓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合理的拓展與想象,推測出更加豐富的信息,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培養發散性思維。

二、質疑啟思,深入剖析文本內容

質疑是指學生在閱讀文本過程中,對產生的困惑和疑問展開分析和思考,從中獲取對文本的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通過設問啟思,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使學生在分析、討論中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評價。這一過程既能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又能讓學生合理地利用批判性思維,將自己的思考引向深處,從而達到批判性閱讀教學的目的。如在教學譯林版高二英語模塊5unit3Scienceversusnature中的readingTheperfectcopy一課內容時,這是一篇科技性的報刊文章,對學生的閱讀水平要求較高,要求學生通過閱讀,從文本信息中捕捉到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觀點,并對這些觀點進行分析和思考,從而形成自己的看法,教師要讓學生正確認識克隆這一科學技術,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為此,教師提出以下問題:1.文中有哪些證據證明克隆胚胎是對人類有益的?哪些證據證明克隆胚胎是對人類的不尊重?你如何看待克隆胚胎對人類的影響?2.從文中找到克隆技術在動植物領域所做出的貢獻。教師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從中探尋問題的答案,并生成自己的觀點。學生以問題為驅動,結合文本信息仔細思考,并在生生討論、師生互動中獲取克隆技術的相關知識。在互動中,學生對克隆技術的使用產生認知上的沖突(為什么在植物上使用克隆技術就能造福人類,而在克隆胚胎上就是對人類的不尊重?),由此提出質疑:克隆技術應用在動物或植物上的局限性有哪些?這一問題的提出,無疑將對文本信息的理解提升到了更高的認識層面,深化了學生對文本信息的理解深度,使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維得到鍛煉與提升。

三、評價文本,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評價是指對一定的想法、方法和材料等做出價值判斷,它是一個運用標準對事物的準確性、經濟性和滿意度等方面進行評估的過程,也是最為復雜的認知活動之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評價引導學生對文章作者的觀點、寫作意圖、內容、語言表達和篇章結構等進行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形成觀察、分析、比較、推理、總結、創造等批判性思維能力。如在譯林版高二英語模塊6unit2Whatishappinesstoyou?中的readingThesearchforhappiness一課內容的教學中,文章以桑蘭為主人公,介紹了其受傷前和受傷后心情上的變化,都是諸如“高興”“幸福”等正能量的表現。而另一篇類似的文章“Flybacktohappiness”,同樣講述了一位運動員受傷前后的心情,但是卻表現出了“沮喪”“消極”等負面因素,學生根據這兩位主人公表現出的不同“感受”,探尋出現這種差異性結果的根源,并從中分析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的多樣性:主人公文化背景不同、對待生活的態度和認知不同、價值觀不同等。然后教師讓學生就“你更喜歡哪一篇文章?”這一問題闡述自己的觀點,各抒己見,言之有理即可。教師通過對比分析,巧妙地將知識層面的學習上升到思維層面的鍛煉,讓學生在分析、推理、質疑和總結中,將新知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形成新的圖式結構體系,推動了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四、理清架構,以讀促寫生成觀點

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對文章的行文結構、語言表達和寫作思路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和評價,經過提煉與整合,寫出具有獨特見解的評價性短文,學生在書寫自己獨特見解和觀點的同時,也體現出了批判性閱讀理解的結果,實現了語言的有效輸出,提高了自身的寫作能力。閱讀活動為學生寫作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和素材,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清文本邏輯架構的基礎上進一步條理化,使其更符合邏輯,這也是對文本內容進行再評價的過程。如在譯林版高二英語模塊7unit1Livingwithtechnology中的readingTheevolutionofvideoandsounddevices一課內容的教學中,這是一篇有關影像和聲音設備發展歷史的科技說明文,其信息量多,時間跨度大,教學關鍵是讓學生學會如何獲取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分類,培養學生利用閱讀技巧從海量信息中高效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教師引導學生以時間為線索快速瀏覽文章,并找出其中的關鍵詞:development,in1925,evolution,laterin1928等一系列有關時間的提示語,幫助學生快速抓住文章的脈絡,其中,閱讀標題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找到有關歷史發展的細節信息,從而提高學生信息獲取的高效性。學生對科技說明文的行文脈絡、語言表達、寫作技巧等方面進行評價,并將評價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教師可對寫作結構、語言方式等做出提示,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作文,然后再對文章進行點評。這一教學過程,既是對文本的復習,又實現了對文本的再理解。

五、結語

總之,批判性閱讀是一種深層次的閱讀,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強調在閱讀過程中分析、推理、評價質疑等邏輯思維的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可以通過預測文本、設問質疑、評價文本、理清文本內在邏輯等策略,從分析、推理、評價、創造等四個層面實施批判性閱讀教學,促使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活動,積極思考,自主探究,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觀點。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中也要體現出批判性閱讀策略的應用,讓批判性閱讀首尾呼應,最終實現提升閱讀教學質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吳成鳳.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批判性思維培養[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6.

[2]錢艷芳.淺談批判性閱讀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影響[J].英語教師,2016(8).

[3]魯子問.批判性閱讀的性質與教學實踐思路[J].英語學習,2015(9).

作者:劉亞琴 單位:江蘇省石莊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