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時代幼兒教育教學
時間:2022-08-21 08:47:25
導語:淺談新時代幼兒教育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幼兒教育的成功與否能夠直接影響幼兒一生的發展。新形勢下,幼兒的行為習慣是在什么時候形成的呢?什么時候是最佳的習慣形成期呢?眾所周知,當然是在幼兒園的時候。這一時期,教師責任重大,幼兒各方面剛剛起步,自我行為初步養成,教師要謹防孩子們壞習慣的持續,力求培養孩子的好品德、好習慣。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在新時代里,教師只有不斷的在教學中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和變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是無止境的,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只有不斷創新和不斷進取,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只有從傳統的“以知識的傳授為中心,過分強調了老師的作用”的教育圈子中跳出來,才能體現新的“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的教育觀。現如今,傳統的教育方法顯然不能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只有通過發現式、啟發式、討論式等先進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幼兒的主動性、自覺性。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力,多采用啟發、引導、積極參與等方法,指導幼兒勇敢大膽地探究問題。培養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應從幼兒園實際出發,根據數學教學中的不同內容、不同教學目標、幼兒的個性差異,選擇一種或幾種最優的教學方法,綜合加以運用,靈活多變。
二、注重音樂教育,滲透德育教育
學生階段、尤其是幼兒階段是世界觀、人生觀、審美觀初步形成的階段。一首動聽的歌曲,其歌詞的內涵往往用優美的詞句,形象地表達一個深刻的思想主題。如幼兒園流行的《一分錢》這首歌謠,多么童真美妙的歌曲,讓孩子們在牙牙學語之時就懂得了撿到東西要交公,頌揚了一種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再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它喚起人們追憶抗戰時期英烈們的光輝形象,在壯烈的意境中,使學生們深刻地領會歌詞中的一系列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而一首革命歌曲,從某個角度來講,則是一堂政治課的輔導課。
三、實施“愛的教育”,培養優良品質
實施“愛的教育”是每一個幼兒園教師教育的初衷,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施愛的方式。施愛的前提是孩子要對老師有“敬”有“愛”,因“敬”生“畏”。如果孩子一點兒也不敬畏你,怎會有良好的紀律?教不嚴,師之惰,對孩子們一味關愛,愛得過多,約束得過少也會適得其反,這樣,孩子們不知道什么是該做的或不該做的,什么是對的或錯的,觀念上從沒有是非善惡之分。我們要給孩子的不單單是關懷與愛心,同時還要重點給孩子們正確的是非觀和人生觀,對他們進行真善美的教育,教他們怎樣為人處世。
幼兒園教師要從孩子們的興趣、態度、能力水平、疑點等方面對孩子們的學習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然后從實際情況出發設定課時教學目標。一些幼兒入園前已經會數100以內的數,甚至會2個2個地數,5個5個地數,10個10個地數,但如果與物體對應,做到手口一致,可能有些困難。許多學生觀察物體時不夠全面,同一種物體,只關注局部、忽視整體,致使同種物體數量不完整,因此要把培養觀察的能力與方法作為重要目標,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關注數學,關注課堂學習。
總之,幼兒的認知、體能、語言表達、社會技巧等能力的發展都是漸進的,經過學習而不斷積累、發展、成型,因此,幼兒教育是一個系統過程,在教學中必須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才會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作者:潘芬 單位:黃平縣黃飄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