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學教學質量研究

時間:2022-05-07 09:17:49

導語:醫學影像學教學質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學影像學教學質量研究

1多媒體課件是《醫學影像學》教學的重要工具

醫學影像學包括傳統X線、CT、MRI、核醫學、介入放射等諸多門類,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學影像學已成長為診斷與治療并重,可以在分子水平進行機體功能性研究的學科。但形態學診斷,依然是醫學影像學的核心內容。在《醫學影像學》的教學中,要向學生講授人體正常及異常影像表現,需要展示大量的典型病例資料影像。多媒體課件,以其圖文并茂、信息量大的優點,在《醫學影像學》的教學實踐中一直受到普遍的推崇和重視。

2目前使用課件中存在問題

但目前使用中的教學課件,并不令人滿意;給學生的感覺可能是繁雜的、可能是呆板的、還可能是過時的。比較而言,到學校、醫院進行展示的各公司的商務課件,經常是結構連貫、重點突出、圖片精良、表現力活潑、引人入勝,令人感覺耳目一新。我們結合醫學院的教改項目,對近年的教學課件進行集中與整理,進行研究,試圖首先“理清問題”。在《影像診斷學》授課課件中存在的問題很多,匯總來看,常有以下情形:1)授課教師沿用多年使用的舊課件,與當前教材內容、章節不符;2)病例影像資料的質量、數量不合乎要求;3)課件組織不佳,側重點錯誤、學時分布不合理;4)教研室內課件的版式不統一,樣式不規范;5)制作技術落后、表現力低。

3從規范化多媒體課件入手,提升《醫學影像學》教學質量

在調研的基礎上,教研室對教學文檔進行了徹底地審核:堅決淘汰舊的課件;挖掘、推廣好的課件及制作方法,努力改善《醫學影像學》教學效果與質量。3.1規范課件內容。在《醫學影像學》教研室內部,對教師歷年教學課件進行征集;按大綱要求,結合學科發展,對內容進行研討;收集教師2年在用教學課件20份,共計4000幅,涉及教學時數200小時。對教學課件進行集中瀏覽,由高年資教師進行點評,歸納問題,提出意見。對具體使用的病例影像,教研室進行篩查,避免誤會、誤導。組織對《醫學影像學》教學大綱內容學習斟酌;對200余課時,不同對象,醫學影像學教學課件的分析對比;對具體章節教學中內容的側重、病例資料難易與數量給出意見。利用科內RIS(Radiologyinformationsystem)網絡的教學數字平臺,規范教學中使用的病例影像。豐富完善教研室RIS網絡教學數據庫,科室現行運行的RIS網絡系統中,已積累數字影像與診斷報告200余萬份;教研室對教學大綱進行集中討論,對側重與安排,知識點進行歸納;將現有RIS教學網絡中資料按大綱內容的進行組織,對影像病例典型影像進行集中收集;全面更新教學課件中應用的各病例影像。繼承科室在人才培養、病例收集、教材建設、平臺建設等方面的經驗與傳統;聘用專職人員進行病理結果的收集整理、堅持病理對照討論;舊課件可用影像進行判斷與利用。使用放射科RIS系統搭建影像教學數據收集網絡平臺,教師收集整理個人專用的教案影像數據。根據教學目標、教材與學生特點,安排講授的內容。介紹基礎理論、方法的同時,注意結合臨床背景,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使學生認識更加生動、具體,加深理解、牢固掌握各知識點。3.2規范課件形式。使用規范的課件樣式。規范化相應課時中的病例圖片質量數量、規范化圖片尺寸與分辨率、統一的課件機構logo、統一板式等等;規范化教研室教學課件風格與形式;引入FLASH、VISUALBASIC宏編輯、視頻錄像片段、語音等Powerpoint高階的技術方法。規定統一使用學院徽標,樣式,位置;制作統一樣式PPT模板。根據生理學實驗,人所獲得外界事物的信息約80%-90%是通過眼睛輸入,學生觀看畫面時注意力最易集中在左上部區域。當畫面是左右結構或上下結構時,人的觀看順序是由左到右,由上到下[1]。合理安排畫面內容,將圖像與文字正確的布局、組合,制作統一的模板,推薦使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色彩搭配加強和豐富視覺感受,正確科學的配色方案可減輕學生觀看大量影像圖片的視覺和精神疲勞。色彩的明暗對比、圖標的形式變化,突出影像教學的重點、難點,指明疾病的影像學征象,使教學層次分明。注意課件結構設計。圍繞課件具體內容、課件不同部分的內在聯系來進行結構設計[2]。例如,X線、CT、MRI各類型醫學影像既各有特點,又互相關聯,以清晰的方式,由淺入深地闡明基本原理,可以廣泛地采用文本、圖形、圖像、動畫等多種形式的素材。同時考慮它們之間的關聯性,將一些病例影像串聯起來講解,注意到知識點橫向比較與縱向聯系。注重教學課件的節奏美[3],教學內容的重點與非重點、難點與非難點交替組合形成節奏。按張馳起伏、疏密有序、動靜更替設計節奏。3.3提升課件制作技術水準。組織對FLASH、VISUALBASIC宏編輯、視頻錄像片段、語音等Powerpoint高階的技術方法研究與學習。分配多媒體采編計算機;購置4K攝像機、高清投影儀等設備;添置課件動畫編輯、語音錄入編輯、文本識別等專用軟件;收集FLASH腳本資料;普遍提升教研室課件的制作水平。

4結論

由教學課件入手,可以成為監督教學活動的有效方法。通過規范化課件內容、規范化課件形式,達成對教學的內容、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的管控。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可以依托臨床數字網絡,通過深化教學影像數據網絡平臺建設,挖掘臨床數據的潛力,為教學提供豐富素材。

參考文獻:

[1]尋尚同.多媒體技術對臨床醫學課程教學實效的影響[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12(3):41.

[2]王苒,桂淑玉,孫耕耘.多媒體教學在呼吸內科學教學中應用及探討[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12):2301.

[3]楊萍.多媒體在內科循環系統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繼續教育,2014,6(7):11.

作者:程凱亮 張孟超 丁磊 安東洪 來穎 柳林 李玫 呂忠文 單位: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