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職業能力的酒店英語教學改革

時間:2022-08-04 10:51:36

導語:論職業能力的酒店英語教學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職業能力的酒店英語教學改革

1.1學生方面

教師的教學理念滯后,教學模式陳舊,課堂教學手段單一,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目前使用的統編教材同學生所學酒店專業聯系較少,難度稍大,不能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就業后的工作需要,缺乏實用性和職業特色。

2.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高職酒店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實施策略

2.1教學模式創新

構建主義的學習觀認為[3],只有當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無法解決他所面臨的問題時,真正的學習才會發生。由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地構建知識,學習的過程不是由老師簡單地向學生傳遞知識,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高職酒店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實行大班授課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強調英語基礎知識、綜合應用技能與職業能力的協同培養。在教學中,每個小組圍繞酒店行業的某一主題進行對話表演、情景描述、故事復述、小組討論等合作活動,既能鞏固大班授課所學的語言知識,又能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相關的職業能力。行動導向教學法,是在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中產生的一種教學理論[4],根據完成某一職業工作所需的行動,產生和維護行動所需的環境條件和從業者內在的調節機制來設計,實施和評價職業教育的教學活動,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酒店實訓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在專業實習中加強英語的練習和應用,特別是口語的交流,這是學生與職業崗位相銜接、相適應的重要手段。

2.2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

相比基礎英語而言,酒店英語具有課堂活動多、語言交際活動場景多、交流內容范圍廣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設計不同的情景,創設良好的交際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交際活動中訓練語言,使學生在較為真實的情景中發展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拓展視野,增強英語語感[5]。同時,多媒體教學也為師生提供了多種形式的語言交際途徑。不僅師生關系發生了變化,教師的行為角色也發生了變化,使課堂信息由師生雙向交流向多元化、多角度方向轉換。

2.3教學內容整合

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選取合適的酒店英語教材是教學內容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教師還應將酒店英語教學的教學內容做一定的拓展以彌補教材的局限性、滯后性和單一性[6]。教材內容應傾向于實用為主,注意語言的交際功能,突出交際性原則,要有職業導向性。另外,教師還可以把職業資格證書納入教學計劃,將證書課程考試大綱與專業教學大綱相銜接,強化學生技能訓練,使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順利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增強畢業生就業競爭能力。

2.4考核方式改革

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要求其相應的考核體系和標準也必須注重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應由單一測評向多元化測評轉變,采用過程與結果并重的考評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應該按照酒店業對英語運用能力的要求,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學習態度、課堂參與程度、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聽說交流能力等各方面都納入考查范圍,用分數或等級的方式予以記錄,結合期中、期末卷面考試成績,再綜合評價。

2.5“雙師型”教師培養

酒店英語“雙師型”教師不僅要求具有豐富的酒店業知識和酒店從業經驗還要有扎實的英語基本功。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一方面,對于英語專業出身的酒店英語教師,要組織他們參加培訓學習或到企業、生產服務一線實踐。英語教師只有學懂了酒店專業知識,才能培養出具有較強英語交際能力的酒店人才[7]。另一方面,對于具有實際酒店管理經驗的教師,可以有計劃、定期地組織他們進修英語專業的相關課程,全面提高其聽、說、讀、寫、譯能力。高職酒店英語課程教師只有構建多元化的知識體系才能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3.結論

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高職酒店英語教學改革,讓學生既學到英語的基礎知識同時又獲得一定的酒店行業相關的職業能力,也是高職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教學方法,符合高職教育發展要求,對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具有現實意義。

本文作者:李娜王曉光工作單位: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