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學院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研究
時間:2022-03-27 08:23:25
導語:獨立學院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網絡為人們提供資訊、獲取知識和娛樂益智的同時,也對當代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有著深刻的影響,由此引發了許多的網絡安全問題。本文基于對獨立學院學生網絡安全的調查,從主客觀分析問題產生的成因,探討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下網絡安全問題及應對策略。
關鍵詞:網絡安全;獨立學院;對策研究
一、獨立學院學生網絡安全現狀
獨立學院學生思想活躍,興趣廣泛,勇于創造,可塑性大,喜歡表現自我,追求個性的張揚和自由。但自律性較差、自我和主觀、缺乏刻苦努力的精神和逆反心理較為普遍。為更加準確的了解獨立學院學生網絡安全狀況,以便進行詳細分析,我們采取問卷調查法、訪談調查法以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為例開展了調查研究。調查時從各專業隨機抽取學生,取樣時兼顧學生的性別、年級、學科等方面的分布,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86份,有效問卷179份,有效率為89.5%。
1.網絡安全意識有待加強。經調查發現僅有12.2%的學生表示會經常有意識的去了解網絡安全方面知識,較少了解網絡安全意識占69.1%,偶爾去了解的占到了12.3%,還有從未去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占6.4%。
2.網絡安全防護知識缺乏。絕大多數同學都知道網絡病毒的危害性,但對于防火墻、入侵檢測、病毒隔離、郵件過濾等病毒防治了解的學生僅占6.4%。遭受病毒入侵的占91.3%,各類賬號被盜占27%,造成經濟損失的占2.6%。
3.網絡失德行為與犯罪偶有發生。學生使用微信、QQ等社交軟件的使用比例為100%,經常瀏覽論壇等占86.2%。但對信息的甄別意識不強,僅有11.3%的同學表示會對轉發或閱讀的內容進行篩選過濾。宣泄個人情緒、發表過不當言論的占83.46%、曾訪問過色情等低俗網站或流量過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破壞國家和平與統一等有害信息的占13.7%。
二、獨立學院網絡安全問題特征表現及成因分析
1.獨立學院學生網絡安全問題的特征表現為網絡成癮與網絡失德失范。網絡成癮主要是由于重復使用網絡而導致的一種慢性或周期性的著迷狀態,并且帶來難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同時對上網帶來的快感一直有生理及心理依賴。上網成癮的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網絡社交等,長期處于自我封閉、游離于集體之外,現實的人際關系淡漠,導致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由于我國網絡法律尚未健全,網絡道德尚需建構,以致在網絡虛擬社會道德、規范缺失,污言穢語、謾罵攻擊甚至于發動言論的行為時有發生,也導致一些不良行為的發生和不良信息的傳播,進而產生道德危機。
2.獨立學院學生網絡安全問題主客觀成因分析(1)主觀成因分析:首先,獨立學院社會認可度不高,許多學生因為高考時的發揮等原因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導致許多學生自卑感強,思想壓力大。因而在網絡世界中緩解壓力,最終導致網絡成癮;其次,學生自我管理意識和組織紀律觀念較弱,表現為自我為中心的散漫和較大的隨意性,在使用網絡上更是缺乏自我管理意識。最后,獨立學院大學生經濟上大多比較寬裕。這也使得獨立學院學生在購買電腦或支付網絡費用有更多經濟支持。(2)客觀成因分析:獨立學院辦學歷史較短,管理機制及學風建設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還尚未形成深厚的校園文化與學術氛圍。由于缺乏財政撥款,僅靠收取學生學費來維持辦學,因此在網絡安全方面的經費保障及投入略顯不足,造成網絡專業技術及管理人員缺乏、信息系統安全保障的必要設施短缺,防護水平有待提高。國家及地方網絡相關法律尚不健全,網絡的管理與監控不規范,尤其是對網絡犯罪或危害信息傳播的打擊力度顯得極為不足。
三、獨立學院學生網絡安全問題對策研究
如何增強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實效性與針對性,構建一個風清氣正的校園網絡環境既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非常緊迫的現實問題。
1.加強教育引導與健全制度與相結合。通過多渠道,采用多形式開展思網絡安全、網絡道德與行為規范教育方面的教育,以幫助學生們建立一道思想防線,普及網絡安全方面的知識。同時,制定如《學生網絡違紀處理條例》等行為規范,使對學生的網絡不良行為的處理有章可循。
2.發揮自我管理與組建網絡安全與輿情管理隊伍相結合。通過簽訂“健康上網承諾書”等自我教育管理手段,幫助學生樹立自我教育觀念,使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培養組建兩支隊伍,一是組建網絡安全教育隊伍。在教師、輔導員中發現和培養一支適應時代要求、政治素質好、思想覺悟高,既具有宣傳思想工作業務能力又懂得信息網絡技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提高網絡安全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二是組建學生網絡安全輿情管理隊伍。由學生骨干和從網絡游戲中掙脫出來并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組成,以現身說法、多對一結對幫扶等形式,以論壇、BBS,QQ參與者的身份推動安全教育的有效進行。
3.開展心理教育與發揮正能量相結合。沉迷網絡并致成癮的學術大多在心理方面有困擾或問題。對此作為高校的教育管理者應首先應防患于未然,做好新生入校教育及心理調適等相應工作。其次,針對已有網絡成癮的同學積極開展心理咨詢與干預,幫助其解決心理問題,進而擺脫網絡成癮的困擾。弘揚社會正能量。習多次強調,牢牢掌握黨對高校意識形態的主導權。高校要充分通過網絡弘揚正能量,借助網絡讓學生欣賞美、感受美。激發學生學習潛能,使學生愛學、樂學。
4.提升網絡安全防護與凈化網絡環境相結合。通過加大網絡安全防護設備的經費投入,配備專業技術人員等手段提升網絡安全防護能力,運用一些技術手段將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內容過濾,為學生提供綠色上網環境。積極開展計算機安全知識教育,增強學生對計算機系統、軟件、硬件等方面的了解,提高抵御網絡侵害的能力。同時,各高校應積極取得當地政府的支持,邀請有關職能部門開展校園周邊的“凈網”行動,加大對違規經營網吧的整治力度,不斷凈化校園周邊環境。網絡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高校教育工作者充分提高網絡安全的認識,不斷尋求網絡安全教育的對策與辦法,整合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培養學生的網絡責任意識和自律意識,文明使用網絡,讓網絡成為弘揚社會正能量、獲取知識、有益身心的重要途徑與載體,為大學生在網絡時代的成長成才創造更好的環境。
作者:方新 榮金金 單位: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
參考文獻:
[1]李萍,喻莉丹.簡論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及其管理策略[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2006(2):124-127.
[2]巢傳宣.大學生網絡安全問題研究[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10(5):54-57.
[3]呂國輝.高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問題研究[M].吉林大學,2012:55.
[4]周波,廖峻.大學生網絡成癮問題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0(3):170-171.
- 上一篇:農村留守兒童保護立法問題探析
- 下一篇:安全教育與學科教學融合的適度與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