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高校創業教育論文

時間:2022-03-16 02:49:56

導語:理工科高校創業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理工科高校創業教育論文

一、國外理工科高校創業教育的經驗

美國理工科高校創業教育模式是基于知識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調查顯示美國13所研究型大學的理工創業教育經驗,可以得出美國一流理工科大學在創業教育模式方面的共同經驗:

1.堅持學術性和實用性結合的原則。理工科高校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基礎和能力,將研究方向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研究就有了針對性,成果也更能滿足社會和市場的需要。“美國理工科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一條基本指導原則就是:學術性和實用性、企業與高等學校、理論創新和實踐培養均緊密結合。”

2.高科技創業教育模式。當今社會最緊缺的是服務于技術密集型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科技創業教育模式的使命就是把科學研究推廣到實踐應用中。這種模式的創業教育往往在經濟類或者管理類的學院(系)成立創業中心,把全校范圍內不同學科背景、不同技術門類的學生吸引過來。這種模式在保證理工科專業優勢的同時,也確保了學生創業的針對性。

3“.聚焦模式”和“輻射模式”協調發展。“聚焦模式”是帶有精英教育刻痕的創業教育模式,只有最優秀的學生才有機會獲得創業教育機會,是專業化的創業教育。“輻射模式”是一種學校層面負責的創業教育模式,不僅為非經管類專業學生提供創業教育,還鼓勵教師參與創業。“聚焦模式”和“輻射模式”相結合是美國理工科大學將創業教育和普適的創業教育密切聯系的體現。

4.創業教育的開放性和信息化。開放性與信息化是美國理工科大學的普遍經驗。開放性是指創業教育要開門辦學,體現創業教育從體系設計、實施到評價的全部環節。信息化是將創業教育與其他資源相整合,如政府基金和風險投資、孵化器和創業園科技園、施教者和受教者等,為創業者提供一站式的全程咨詢服務。開放性和信息化使高等學校的創業教育資源與外界建立了密切聯系。

二、我國理工科高校創業教育的不足

通過數據分析和資料研究,不難發現,當前我國理工科高校創業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創業教育重視程度不夠。當前,創新創業型人才已經成為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之一。政府、社會、高等學校已經將創業教育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但與此不對應的是,作為受教育主體的在校大學生,對創業教育仍然存在著認識不統一、不到位的現象。很多大學生認為在校期間最重要的是學好專業知識,將來走上社會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對開展創業教育和創業本身并不認同。與此同時,在很多高校,創業教育還作為職業發展課的分支,沒有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

2.創業教育師資隊伍不能滿足理工科大學生的需要。不同學科門類的學生開展創業教育的方式要有區別。“理工科從事理工科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教師,應具備很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當前,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主要來自專門從事管理類課程的教師和專門從事學生工作的教師。其中的絕大多數教師未曾有過創業的經歷,也不懂創業的精髓,部分教師教學方式簡單、[摘要]創業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是素質教育的深化與拓展,不同類型高校的創業教育也有差異。文章借鑒發達國家缺乏教學互動,既降低了學生對創業的興趣,也不利于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因此,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非常重要,師資的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教育的成效,只簡單地照本宣科不能滿足理工科大學生創業的需要。

3.理工科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環節相對比較薄弱。開展創業活動,理工科大學生多依靠其創新作品,對理工科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應緊密圍繞“創新驅動和實踐培養”的基本原則。創業教育是實踐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課程,實踐教學應占到較大的比重,但由于資金、設備等原因,實踐教學往往受到限制。在不同層次的創業計劃大賽中,為比賽而比賽的想法占了相當比重,使創業大賽偏離了本來的軌道。同時,應該加強創業實習基地的建設。這需要政府、社會和企業的支持與幫助,但是愿意提供實習機會的企事業單位少之又少,多方互動、全員參與的良好氛圍還沒有形成。

4.理工科大學生自身的局限性。理工科專業的學院較為繁重,成績的好壞是決定出國、考研、升學和就業等畢業生出路的主要因素之一。與人文社科類學生相比,理工科大學生將精力大多投放在學習、考試和實驗上,沒有時間去接觸、了解、學習創業的基本知識、基本精神,加上理工科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不夠,缺乏對社會深入的了解,影響了他們進行創業的原動力。

三、我國理工科高校創業教育的思考

理工科高校創業教育應緊密結合自身特點和實際,發揮理工科特長,堅持“創新驅動和實踐培養”的基本原則,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堅持發揮學科特色,將創業教育目標與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創新思維和強烈創業意識,幫助學生樹立“大創業觀”,以科技創新帶動科技創業,培養產品開發型、技術服務型的創業者和各領域開拓創新的實踐者,形成富有理工科特色的創業教育模式。

1.樹立創業教育全新理念。創業教育需要良好的環境和文化,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創業精神,還需要大學也成為創業型機構。因此高校要認識到創業教育對于學校的重要意義,提高創業教育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創業教育在人才的培養目標上不能急功近利,應立足長遠。”即使學生不能一畢業就創業成功,創業意識的增強、創業能力的提高、創業經驗的積累和創業心理的準備對學生來說也是終身受益的。對理工科高校來說,要完善人才培養模式,真正實施通識教育,實行真正的學分制。要注重加強對創業教育理論研究,以人才培養為目標,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組織保障為基礎,構建以創新創業精神培養為主體,以教育和實踐體系為兩翼,完善三園創業平臺(孵化園、轉化園、創業園)。

2.完善創業教育“三段式”模式。通過普惠式、精英式和典型式的三段式教育,達到三個層次的教育目標:普惠式教育是對高等學校在校學生普及相關知識,了解基本創業的基本情況;精英式教育對有志向、有能力的學生進行培訓,增強其創業技能;典型教育幫助和支持學生組成的創業團隊,努力培育創業成功的典型。

3.建立專兼職相結合師資隊伍。當前,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來源于原先從事企業管理學科教學的教師或專職從事學生工作的教師,富有實戰經驗的導師極為匱乏。應從三個方面加強創業師資建設:

(1)將選派創業教育教師參加各類培訓和培養專業的創業教育教師相結合,提高創業教育的授課水平和實戰化指導水平,還可通過研討會、創業論壇等活動,引導教師交流經驗,取長補短。

(2)鼓勵專業教師將創業知識和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緊密聯習,同時積極鼓勵教師自身開展創業實踐活動。

(3)積極吸納社會創業教育力量,美國創業教育絕大部分師資來源于社會各領域聘請的創業導師。

4.設立分層次創業教育目標。理工科大學生專而不博,大多對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掌握得非常精確,但是對除專業以外的知識缺乏必要的了解,他們技術功底深厚,有能力自主開發產品,但是缺乏創業知識和創業意識。應采取“文理工融合”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多種機會學習創業知識,為創業夯實基礎。

5.開展富有特色的實踐活動。要積極組織理工科學生參加第二課堂活動,指導學生成立創業俱樂部和創業社團,積極開展創業沙龍和創業典型報告會,豐富學生創業知識,提高學生創業素養。“依托理工科大學科技園建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創業轉化基地和創業基地,為進入基地的大學生創業企業提供相關場所,為其解讀相關政策并進行輔導,促進大學生以技術創新帶動創業。”

6.建立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建立大學生創新和創業的實踐基地,將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畢業設計、學科競賽和社團活動等與大學生創業實踐緊密聯系起來,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的水平和能力。鼓勵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組成團隊,利用基地先進的設備、優越的條件、高端的平臺,幫助大學生體驗和實施從市場調研、產品設計開發、產品生產直至包裝上市、商業運作等創業活動全過程,為學生創業提供職場環境和實踐操作經驗。

7.完善創業教育外部環境。“培育高校創業精神的前提和基礎需要良好的教育環境,這也是衡量一所高校是否真正推動素質教育的試金石。因此,高等學校應該營造一種創新創業教育的良好環境和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成為一個真正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良好的創業教育需要環境和氛圍,學校應定期組織參觀企業、創業計劃大賽、企業家演講等活動,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利用多媒體等方式,傳創業知識和創業精神。學校還應積極吸引社會資金,爭取大學生創業項目;同時,積極加強與政府部門的聯系協商,為學生創業提供便利和支持。

作者:高朝鮮單位:南京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