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感視角下高校創業教育研究

時間:2022-11-05 10:43:03

導語:社會責任感視角下高校創業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責任感視角下高校創業教育研究

1高校創業教育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內涵

1.1高校創業教育內涵

創業教育與創業的定義和內涵密切相關。清華大學著名教授張健與林強明確指出,創業是一個跨越多學科、多領域的一個較為復雜的現象,不同學科、不同領域均從其獨特的視角出發進行研究,上述學科包括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以及管理學等。然而,各個學科、各個領域衍生出了不同的創業研究方向。關于創業的定義,我國學術界尚無統一界定?,F階段,創業一詞在社會中的運用愈發廣泛,它與開創、創新、創造性、堅持、成功等聯系在一起。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于1989年11月北京召開的“面向21世紀研討會”上提出應重視學生事業心與開拓心的教育。事業心與開拓心教育就是現在意義的創業教育。戴蒙斯教授被譽為現代創業教育之父,他認為創業教育、學歷證書與各種資格證書是未來人應掌握的三種教育基本護照。此外,戴蒙斯還認為,應將高校創業教育提升到與學術性教育與普通職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所謂的創業教育,主要是指通過創業教育教學等相關活動來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創業能力的教育。換而言之,創業教育是指在對學生進行基本理論與基礎教育的同時,應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創業能力等價值取向的教育。創業的基本內容包含“就業”與“創造新的崗位”兩個主要方面,我們所說的創業教育并不是指“就業”,而是指“創造新的崗位”。

1.2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內涵

意大利著名思想家朱塞佩•馬志尼以人在一生中的角色將責任分為人對自己的責任、人對家庭的責任、人對社會的責任以及人對人類的責任等。人們一般將責任分為兩種,即自我責任與社會責任。自我責任是指個人對自身生存與發展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社會責任是指個人對社會的生存、發展、繁榮所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包括朱塞佩•馬志尼所提到的對家庭的責任與對人類的責任。社會責任主要是指個人對國家、集體以及他人所承擔的職責、任務的態度。社會責任是個體與社會關系的真實反映,它要求社會中每一個獨立個體的行為表現除了考慮到對自身的影響外,還應考慮到對社會的影響,進而選擇對社會有利的行為。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我國當代創業教育的重要內容,其強弱不僅直接影響大學生創業的成敗,更將對國家的興衰與社會事業的成敗產生意義深遠的影響。首先,一個沒有基本社會責任感的大學生將不能夠成為文明社會的成員。因此,高校應加強創業教育中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維持社會穩定與和諧。其次,一個沒有基本社會責任感的大學生必然缺乏誠信意識,個人道德也不能夠受到大眾認可,這樣的大學生不僅無法在社會中立足,更沒有相應的資格與能力參與到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因此,高校應加強創業教育中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在提高我國創業教育成功率的同時提升大學生自身品德與素質。

2高校創業教育中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的表現

2.1創業價值取向———重視個人利益,輕視社會利益

大學生的創業價值取向決定其創業實踐與決策的發展,并最終影響其創業行為。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是有關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的兩種最具代表性的觀點,其中,個人利益主要是指從個體的需要、利益出發,并從個體發展的角度對創業目的、創業內容與創業方式進行設計,重視創業為個人發展服務;社會利益主要是指個體從社會的需要、利益出發,并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對創業目的、創業內容與創業方式進行設計,重視創業為社會發展服務。在一定程度上重視創業的個人利益并沒有錯誤,但將其引向極端就會使大學生過分重視個人利益,忽視社會利益,進而直接影響大學生社會責任的擔當,是片面的。這種片面的重視個人利益的創業價值取向對大學生創業實踐產生諸多負面影響,例如以自我為中心,當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沖突時,毫不猶豫地選擇個人利益、缺乏集體榮譽感與奉獻精神、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而忽視應當承擔的某些社會責任。

2.2創業目標追求———重視功利主義,輕視社會責任

功利主義是道德哲學中涉及的內容之一,它認為人們行為的目標與準則是利益與功利,幸福是沒有痛苦、求得快樂,而利益與功利是幸福、快樂的基礎。相關調查結果顯示,現代大學生創業的主要目標分為三類:第一類:開創事業,做自己喜歡做的、有意義的事情,實現自我價值;第二類:自己做主,自己做決定,不為別人打工,不看別人臉色;第三類:經濟利益,期望在短時間內賺取足夠的錢,以獲得最大利益。第二類與第三類是大學生創業目標的庸俗化理解,從而使當代大學生的創業目標停留在創造財富等功利性層面上。這種重視功利主義的大學生創業目標不利于大學生創業的成功。此外,功利主義的創業目標,即將賺錢視為創業的最終目的極易導致大學生出現實用、利己、享樂等消極思想與行為,不利于社會的發展與穩定。

2.3創業思想觀念———重視實用主義,輕視理想愿景

實用主義哲學分為實用主義法學化、世俗化與生活化三部分。受皮爾士與詹姆斯等實用主義世俗化思想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的創業思想過分重視實用主義,輕視理想愿景。實用主義認為,與開端相比,結果更為重要;真理與行動的意義是效果。進行創業的大學生多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但他們的理想與抱負僅局限于實現物質化與實用化的個人利益中。大多數創業的大學生均沒有將創業與理想愿景聯系在一起。換而言之,大學生創業成功后并沒有將創造出的社會價值回饋社會,更沒有將創業與遵守社會公德相結合。缺少理想愿景的創業大學生即便取得成功,但仍然無法表現出成功企業家所具有的敬業精神、冒險精神以及創新精神,他們通常無法挑戰自我,更無法實現全面、自由的和諧發展。

3高校創業教育中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育策略

3.1樹立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創業理念

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開展時間較短,創業教育模式與活動較為單一,加之具有價值的創業教育研究成果較少,從而使人們對創業教育理念的認識產生偏差,即開展創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企業家,他們認為只需要在現有的專業教育與課程體系的基礎上添加創造學的相關知識與創業的相關技能就能夠實現高校創業教育的最終目標。為了更好地實現我國創業教育的目標,高校應在加強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樹立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創業理念,將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業能力與社會責任感等作為高校創業教育的主要內容,明確我國創業教育的目標追求與思想觀念,將社會責任感教育滲透到創業教育全過程,以實現培養高素質創業人才的創業教育目標。

3.2開展豐富的創業社會實踐活動

從社會責任感的本質特征出發,我們可知大學生獲得社會責任感的主要途徑是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更為深入地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培養品格、增長知識、提高技能、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大學生創業教育所包括的社會實踐活動主要有參觀學習、志愿者服務、社會調查以及科技研究、服務等。高校應在創業教育中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并將其作為促進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手段,可通過增加資金投入、配備專業指導教師等方式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和創業相關的、具有價值的社會實踐活動,例如組織學生去企業開展調研活動,從而使其了解企業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企業的發展史與企業家的奮斗史等相關知識,以增強大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創新意識,進而增強社會責任感。

3.3加強高校校園創業教育文化建設

校園創業教育文化主要是指與創業教育相關的社會意識形態所形成的文化氛圍,包括思想觀念、價值體系與心理意識等內容。校園創業教育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創業思維與創業行為方式等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校園創業教育文化可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從而為創業人才的培養提供優良的環境與氛圍。一方面,高??蓪π@布局進行較為合理的內化,從而讓創新意識、創業思想深入人心。創業教育文化可使學生意識到創業不僅僅是為自己獲得更多利益的必要途徑,更是奉獻社會、實現自身價值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高??膳e辦創業沙龍、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并邀請知名企業家來高校進行演講與交流,從而為高效創業教育營造良好氛圍。大學生與成功企業家面對面交流,可在分享成功企業家創業心得與經驗的同時意識到創業的艱辛,進而激發并不斷提升其社會責任感。

4小結

創業教育是我國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培養高素質創業人才的必要途徑,更是減輕社會負擔、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高校應通過樹立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創業理念、開展豐富的創業社會實踐活動、加強高校校園創業教育文化建設等途徑提高我國創業人才的社會責任感,進而使創業人才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奉獻。

作者:張倩 單位:哈爾濱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