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類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時間:2022-10-07 11:07:22

導語:財經類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經類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摘要:在當前創新創業教育的時代背景下,本文通過分析目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財經類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途徑,分別從學校層面、專業層面、學生層面給出具體的措施,以此推動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財經類;專業融合

伴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布局,高職院校高度重視“互聯網+”,尤其是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現階段,高職院校應對辦學模式、治學理念進行改革,加大對創業就業教育的投入力度,統籌高職院校渠道資源,注重與社會企業溝通,設立符合高職院校實際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模式,在大學生創業能力指導、經費的配比、專家的挑選等方面建立切實可行的模式,對學生創業予以政策鼓勵,支持高職院校學生創業。

1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麥可思研究院聯合中國社科院的《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的相關數據顯示,近5年來,中國大學生畢業即創業的比例從2011屆的1.6%上升到2017屆的3.0%,接近翻了一番。以2017年的795萬應屆畢業生的總量計算,創業大學生的數量超過20萬人。為配合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需求,各高校紛紛開設創新創業教育相關課程,成立創新創業學院等相應的管理部門,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場地、資金、知識服務。但是,在開展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學校仍然對創新創業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主要表現在沒有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培養體系有機結合,往往是在原來的就業指導課程中加入創新創業的知識進行教育,而沒有從課程體系角度進行總體設計規劃,沒有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地加入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各種創新創業活動僅僅面向對創業有興趣的學生開展,而非面向全校學生,并且舉辦的活動吸引力不夠,大部分學生沒有參與其中。例如學校舉辦的創新創業講座、沙龍、比賽,往往只有少數學生參與,導致影響力不夠,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我國真正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時間不長,缺乏創業教育師資。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是近年來才興起的,創新創業的師資普遍比較匱乏,大多數教師是從高校到高校,缺乏實際工作經歷,更不要說創新創業經歷了。因此,師資短缺的問題是長期困擾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一些學校雖然聘請了企業高層擔任兼職教師,但授課主要是以講座方式進行,沒有對學生的創新創業課程進行深入指導。高職院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由于教師缺乏實踐經驗,普遍還是采取傳統的理論教育指導,對于創業實踐的指導較少。多數是利用“第二課堂”為載體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創新性與指導性都比較欠缺。

2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與財經類專業教育融合的途徑

以創新創業教育與財經類專業的融合為例,要做到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需要分別從學校、專業、學生三個層面進行實踐。2.1學校層面。學校要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出臺指導性文件與行動指南,設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創新創業專家指導委員會,成立創新創業學院,在各二級學院成立創新創業工作領導小組,并給予政策、資金的支持。大力宣傳創新典型、創業新星,宣傳國家關于創新創業的新政策,不斷完善相關措施。要針對大學生創業訓練計劃建立相應的規章管理制度,例如:創業學分等同于課程學分,學生可以申請休學創業、創業失敗仍可繼續返校完成學業等。針對教師進行創業指導,在政策上給予寬松的條件。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創業,共同出資入股;教師可以停薪留職進行創業,創業失敗后仍可返校繼續從教等政策。2.2專業層面。2.2.1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完善。創新創業教育教材體系,可以借鑒國內外創新創業教育的成功經驗,結合地區經濟情況編寫適用的校本教材。在課程設置過程中,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教學計劃,根據財經類專業學生的特點,可在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后以創新創業項目作為該課程的課程設計內容,將創新創業課程理論與思想整合到各專業課程教育中。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實踐教學模塊,在平時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讓學生了解中小企業管理及經營過程中所需的理論知識。與此同時,財經類專業課程的開設還要考慮專業局限性,有目的地引入一些工科類的技術類課程,使學生能夠綜合考慮問題,具備跨專業視野,結合學校的師資、設備、學科優勢,開發出有特色的創新創業課程。2.2.2人才培養方案與專業課程的融合。在制定財經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同時,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課堂及思想融入整個教學體系與過程中,而不僅僅是增加幾門課程,應該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大動作的調整,細化到每門課程,將學生所需的創新創業能力整合到單個課程中,對課程標準也作出相應調整,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使得老師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能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2.2.3教學內容的融合。教學內容的融合一般以實踐為導向,關注實踐,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教學的中心環節,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財經類專業軟件虛擬商業社會環境綜合實訓(VBSE)開發各種創新創業項目教學,開展VBSE財經類專業創業實訓,并面向全校學生開展VBSE創新創業基礎培訓。結合學生學習過的各種專業知識開發校本教材,讓學生通過軟件模擬了解一個真實企業所需的各種崗位及工作流程,讓學生能在較為真實的環境中提前認知并熟悉現代商業社會內部不同組織、不同職業崗位的工作內容和特性,訓練學生從事經營管理所需的綜合執行能力、綜合決策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2.2.4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是創新創業教育與財經類專業教育能否有機結合的重要環節。當前學校大多數教師都是畢業后直接走上工作崗位的,普遍缺乏創業經驗。學校應出臺相應的教師頂崗實習政策,鼓勵與支持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參與企業的經營與管理。學校也可根據不同教師的特點及學校的現有條件,選擇一些勇于創新創業的專業教師作為創業教育的導師,并對開展學生創業指導的教師予以一定薪酬,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創業指導工作。學校可聯合政府、企業建立創新創業協同教育平臺,聘請企業高層、創業導師等擔任創新創業課程的責任教師,增強創新創業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引導學生認識創業技能與專業技能的相關性,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和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2.3大學生自身層面。首先,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他們的實際經營經驗、創業能力及創業風險評估是弱項,所以在校期間,學生需要結合自身的不足,認真學習各種必需的創業知識,積極參加各種社會上的創新創業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創業知識與創業經驗。學生要主動了解最新的國家、學校關于創新創業的資助政策,通過反復實踐來提高創新創業意識,彌補自身不足。創業資金是大學生創業的一個關鍵問題,學生應利用自己的家庭、社會背景等各種資源多方籌措資金,充分利用社會對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學習融資方面的知識,盡快找到項目啟動資金。另外,創業是具有一定風險的,平時大學生要加強自身的風險意識評估,培養自身良好的心理,以應付創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

3保障措施

3.1加強學校的組織領導。學校統一協調教務處、學生處及各系部制定創業政策、制度和激勵措施,各系院是實施具體計劃的責任主體。各系院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計劃”工作小組,由系院領導、相關人員和創業導師組成,具體負責各系院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實施細則的制訂,組織本系院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申報、項目初選、導師配備、各資助項目資金的使用管理、項目進展情況監控、業務指導、聯系企業等工作,確保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順利實施。3.2創業項目孵化。學校應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和活動給予積極支持,鼓勵財經類學生利用市場營銷模擬軟件開展競賽活動,對取得比賽名次的同學給予獎勵,邀請社會創業導師對學生的創業項目進行輔導與孵化。多方籌措資金,設立創業專項經費,對在創業比賽中取得名次的項目團隊給予資金支持,協助學生將自己的創業項目落地經營。學校可開辟一定的空間作為創業項目場地,讓學生在校內也可以經營體驗。如果在校經營得好,可直接引入投資機構進行創業;如果不理想,也可以讓學生另擇項目入駐。3.3營造良好的環境。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受到社會和校園環境的影響,為了更好地促進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從校園文化著手,打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學校平時要注重對學生自主創業事跡及國家對職業教育發展的導向進行正面宣傳,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樹立新的創業擇業觀。對敢于創業的同學給予積極鼓勵與指導,并經常邀請社會成功人士到校開展創業指導會,邀請創業校友回校與師弟師妹進行創業沙龍交流。根據財經類專業的特點,學校可定期開展創業市場、跳蚤市場及學生創業超市等活動,讓學生有創業實踐的場所與空間。也可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欄、手機APP等工具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業理論與思想指導,形成濃厚的創業文化氛圍。

4總結

創新創業是國家發展之根、民族振興之魂。創新創業教育與財經類專業教育的有機結合,能夠更加突出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確立高職教育改革發展定位,使財經類專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聯系更加緊密,培育符合企業崗位需求、具有持續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

參考文獻

[1]喻文丹.實踐導向的電子商務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融合模式研究[J].電子商務,2019(3):79-80.

[2]梁卿.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6):19-24.

[3]譚素嫻,梁麗君.財經類專業教學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途徑探析[J].繼續教育,2018,32(8):6-7.

作者:梁麗君 單位: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