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就業觀問題探討
時間:2022-07-11 09:16:36
導語:當代大學生就業觀問題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已經成為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究其原因,有經濟社會發展本身的原因,但大學生不科學的就業觀也是影響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本文闡述了加強大學生就業觀問題研究的意義,分析了當前大學生就業觀的現狀,并提出了改進的對策,旨在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觀。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觀;問題;對策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的擴招,高校在學生人數逐年增加,我國高等教育已經由精英化向大眾化方向發展,這對于滿足廣大學生接受更好教育的夢想來說是件好事,但擴招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教育資源不足、師資隊伍緊缺、教育教學效果難以保證、學生整體素質下滑等。特別是從就業的角度來看,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特別是近幾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學生就業問題是難上加難,就業問題已經引起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視,各級黨委政府都在想辦法、出措施、保就業。大學生就業難有整體經濟形勢發展的因素,但也與大學生個人的技能、素養和不適應的就業觀有關。在如今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傳統的思維、經濟發展模式等都已不能適應經濟新常態的發展,大學生就業觀念也是一樣。但當前一部分的8090后大學生,在市場經濟條件影響下,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在享受新時代帶來的物資與精神的富足外,卻跟不上時代的思維和發展。比如,大學生就是“香餑餑”,是“稀有人才”的思想還在一些學生當中存在;一些學生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的思想不斷蔓延,這與當前的就業形勢格格不入。因此,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市場,大學生應認清嚴峻的就業形勢,摒棄“等、靠、要”的思想,立足實際,規劃好學業,腳踏實地的學習和鍛煉,不斷提升個人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積極轉變傳統的就業觀念,結合個人實際情況,主動適應當前國家就業指導的政策,通過努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因此,加強大學生就業觀研究,不僅可以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門把握學生的思想觀念、就業觀念提供參考,也為高校就業指導部門科學做好大學生就業觀念教育和就業指導提供幫助。
2.當前大學生就業觀念現狀
2.1大學生先就業、后擇業的就業觀念不斷轉變
前些年,由于受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一些大學生的就業觀念還很守舊。社會上也出現了企業找不到員工,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兩難局面。有的學生在擇業時眼高手低,好高騖遠,有的學生對職位期望過高且不切實際。有的學生剛畢業就要求做管理,不愿意從基層做起,不愿意干苦活、累活,講究職務、級別,不談付出和貢獻,講究工作環境是否舒適,不談個人能夠創造的價值。這些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和發展。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形勢的變化,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也在發生著變化。大部分學生開始關注社會環境、就業趨勢,關注用人單位的需求,特別是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形勢下,很多學生愿意從基層做起,愿意先試一試,逐漸樹立起了先生存后發展,先就業再擇業的就業觀念。
2.2薪酬要求趨于合理
從大學生高薪酬要求的心理角度看,一方面由于傳統觀念中大學生是人才,大學畢業就意味著高薪和體面的工作,這是很多大學生競聘時提出高薪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一些學生通過幾年的大學生活花費了家庭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積蓄,出于急于掙錢回報家庭的心理也會提出過高的薪酬要求。從近幾年的大學生就業工資要求來看,大學生對于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薪酬期望明顯降低,很多學生都更看重企業的規模、學習培訓的機會以及今后的成長空間等等,這說明大學生的就業觀念逐步與社會發展形勢相接軌,逐步趨于理性化。
2.3更加注重個人成長和發展
傳統就業觀念中,專業對口是最基本的就業方向。很多大學生在一開始就業時抱定要找到跟個人專業一致的單位,在觀念上拒絕從事與自己所學專業非對稱的崗位,但隨著就業觀念的轉變和就業競爭壓力的增大,大學生也逐漸放寬了對口行業的要求,在職業選擇上更加注重個人知識和技能的提升,個人基本經驗的積累,這相比于以前的觀念有了質的改變,大學生眼光放的更遠,更加注重今后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生涯的成長。
2.4創新創業意識有所增強
自黨的十七大起,國家提出“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的勞動者成為創業者。”十八大以來,面對復雜的經濟形勢和嚴峻的就業形勢,黨和國家提出了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思路,并指導相關部門制定實施了一系列的創新創業扶持政策,這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拓展了新的思路。在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的創業創新意識也不斷提高,就業觀念也有了很多改變。
2.5基層就業意識還很淡薄
雖然大學生就業觀念有了很大轉變,但受傳統思想和時展影響,一些大學生不是很愿意到基層單位工作。有一些學生雖然到基層單位就業,有的也是迫于就業壓力而無奈的選擇。特別是偏遠地區和經濟不發達地區,大學生的就業意向更弱。當然,在國家鼓勵大學生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下,大學生志愿西部地區服務計劃、大學生村官等項目也吸納了部分大學生就業,但整體上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還有待提高。
2.6理智選擇和盲從心理并存
在高校就業政策的宣傳教育下,大學生基本接收了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并主動出擊,尋求適合自己的崗位。但在大學生中,還有一部分學生存在就業盲從的現象。一些學生擇業時不能客觀分析現實,對自我認知不足,不能正確評價自己,沒有做好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在選擇就業單位時沒有結合自己的優勢和特長,而是拿自己身邊同學的擇業標準來作為自己的就業標準,盲目擇業現象還存在。
2.7就業準備不充分
當前就業市場仍然存在著企業找不到合適的員工,大學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的現狀。總的來說,企業在招聘員工時都希望招聘到綜合素質相對全面的人才,相對以前苛刻的招聘條件來看,企業也逐漸接受了大學生沒有實踐經驗這一現實問題,也愿意為大學生的成長花費培訓和投資,但有時企業抱怨說,現在大學生整體素養差的太多了。基本的人際交往能力不足,基本的文字功底缺乏,計算機基本技能操作不熟練,專業技能不扎實,好高騖遠,缺乏責任心,主動承擔意識不強,團隊協作精神缺乏等等,讓企業也十分頭疼。這些問題都暴漏出大學生在校期間學業規劃和就業準備不足的問題。需要引起高校相關部門的重視。
3.解決大學生就業觀問題的對策
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工作,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大學生能否順利就業不僅關系學生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也關系著家庭的和諧幸福和社會的穩定發展,因此,解決大學生就業觀問題需要政府、學校、家庭和個人等多方面努力,共同為大學生順利就業提供支持。
3.1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國家相關部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就業政策,引導大學生就業觀不斷轉變,以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實際上,近年來針對我國大學生的就業流向問題,國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比如西部計劃、選調生等,在分流畢業去向,拓展就業渠道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隨著形勢的發展,還需要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比如不愿到基層就業問題,需要國家政策上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對于自主創業者,繼續完善實施實施免稅、貸款等優惠;提高艱苦地區大學生的福利和待遇問題等,總之,要從政策層面鼓勵大學生拓展就業思路,積極投身各行業的建設和發展。
3.2發揮高校教育引導作用
高校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基地,是大學生樹立職業理想,明確職業發展規劃的基礎。因此,高校思政、學工和就業等相關部門應統籌兼顧,分工協作,在大學生就業擇業觀念教育引導、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基本專業技能學習鍛煉、實踐經驗積累等方面提供機會,拓展平臺,豐富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力爭讓每一個大學生都學有所獲、學有所成,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成才。高校要加強大學生就業觀教育,結合社會發展形勢,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等,加強課程教育體系改革,不斷優化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體系建設。就業部門要積極研究大學生就業觀變化的原因,積極采取多種舉措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觀;要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為大學生的順利就業提供咨詢和指導。
3.3發揮家庭教育引導的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對于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從基本素養、待人接物到就業觀念等,都產生較大影響。首先作為家長應了解社會發展趨勢,掌握未來職業發展和企業用工需求,幫助大學生不斷轉變就業觀念。此外,要多鼓勵學生到基層工作,多深入一線,在基礎的崗位上磨練品格,提升素質,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要鼓勵學生學會獨立,積極適應新的環境和生活,主動適應團隊的生活和學習,做一個甘于奉獻、主動承擔、愿意分享的大學生。
3.4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
未來的世界是自己的,也需要自己去拼搏和創造。大學生應從入校起就要樹立良好的就業觀念,在學校的引導下主動認知自我,面對現實,能夠把握自己的優勢和特長,也要敢于承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明確目標,不斷改進;要積極參與學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用科學的計劃來度過大學生活的每一天;要多涉獵社會知識,及時關注職業發展趨勢,不斷調整個人就業預期,科學合理的定位,用全面的素質和積極的心態迎接未來的職業。
作者:陳磊 單位:永城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徐強.大學生就業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人力資源管理.2015(07)
[2]于昕.當代大學生就業觀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4時對享受待遇的最大時長進行確定,并及時的接受政府提供的崗位進行就業[2]。
- 上一篇:大學生就業信息服務體系構建策略
- 下一篇:高校團組織服務大學生就業創業路徑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