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學院校園文化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29 09:35:00
導語:獨立學院校園文化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獨立學院核心競爭力的理解
“核心競爭力”一詞是由美國經濟學家普拉漢拉德和哈默在1990年的《哈佛商業評論》上最早提出來的。他們發表了一篇題為《公司核心競爭力》的論文,這標志著核心競爭力理論的正式提出。根據該文的定義,核心競爭力是指“組織中的積累性學識,特別是關于如何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有機結合多種技術流的學識”。普拉漢拉德和哈默認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一種稀缺的、難以模仿的、有價值的、可延展的能力。企業競爭優勢來源于企業的競爭能力。
核心競爭力的概念重要是針對企業提出來的,但他對一個國家,一個地方乃至一個人都同樣適用,當然對高校也如此。因此我們可以演繹出獨立學院的核心競爭力是指獨立學院整合獨立學院各種資源和能力提升而成的,并能在持續競爭中保持競爭優勢的能力。它具有如下的特點:1)整體性,獨立學院核心競爭力是一個系統的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是由其基本內涵決定的。無疑,任何單一的基本要素,不管它多么重要,都不可能形成大學的核心競爭力;只有構成核心競爭力所有基本要素協同動作,相互配合,才有可能形成大學核心競爭力。2)難以模仿性,核心競爭力是獨立學院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積累形成的,深深打上了歷史的烙印,其他學校是難以模仿的。3)動態性,獨立學院在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過程中及形成核心競爭力之后,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因此,大學的核心競爭力具有動態性特征。這種動態性包含兩層含義:一方面大學的核心競爭力的形成是各方面不斷優化整合的一個過程,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另一方面,大學的核心競爭力形成之后,不能始終保持不變,而必須根據自身的特色,適時實現核心競爭力的升級轉換。4)增值性,獨立學院的核心競爭力必須給消費者和顧客,也就是給學生及家長、社會和國家帶來額外的價值。即是說,他們的預期使用價值要明顯高于預期價格,產生較高的性價比。這種增值可以反映在消費者更大的滿足感,更多的技能和知識獲取,未來更高的收益、升遷機會和社會地位等諸多方面。沒有增殖性競爭力,顧客不會認可,從而也就無法形成競爭優勢。
二、培育具有獨立學院自身特點的核心競爭力
1、立足于本科教育加強獨立學院核心能力定位
科學定位,就是在充分分析學校外部環境和自身實力的基礎上,根據幾組定位特征,合理確定高校本身在整個高校系統中的位置。其關鍵在于合理地選擇自己的發展空間,確定發展目標。學校的定位準確與否,關乎學校辦學的成與敗、得與失、進與退。學校定位對學校辦學行為起著規范、約束和自我評估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辦學過程中的自我監控能力和反思能力,及時糾正辦學實踐中的失誤。科學定位是使學校在市場競爭中爭取主動權,形成核心競爭力的有力保證。
在我國現行高等教育結構中本科比例一直偏小。國家雖然有意識地升格了一批新的本科高校,也不斷增加本科的年招生數量,在校本專科學生的比例仍大致是各占一半。而要增加本科在整個高等教育結構中的比重,就必須進一步發展本科高校。如何發展本科院校,除了政府投資新辦一部分之外,主要還得靠民辦機制。教育部提倡、支持試辦獨立學院,最主要的一點是要增加本科高教資源,發展本科教育,特別是發展優質本科教育,培養優秀本科人才。所以獨立學院應該定位于本科教育,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辦好本科教育,為我國本科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做貢獻。
2、優化師資隊伍,提升教師隊伍核心競爭力
師資隊伍水平的高低是直接關系各類學校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所在。學校的辦學主體是教師,沒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大學是立不起來的。獨立學院應該充分利用民辦機制的靈活性,吸引各方面人才,建立一支以專職為主,專兼職相結合的高水平教師隊伍。獨立學院一方面可以依托母體高校的師資力量,做好聘任工作。另外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向其他學校、企業或研究所聘請教師。也可以在全國各高校選拔畢業的研究生,優秀的本科生。
獨立學院要引入市場機制,合理配置教師資源,由傳統的封閉式管理模式向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開放式的教師管理模式轉變。針對獨立學院教師來源多元性、且隸屬關系復雜性的特點,不能采取簡單的行政手段來進行教師管理,要將德治的理念引入師資管理,這樣不僅增加了師資管理中的情感色彩,也多了幾分人文關懷。首先是師德。新時期師德建設的重要理念就是以人為本,以教師自主、全面發展為本,在這個理念的關照下重新構建師德內容。其次是施德。要特別關注教師的所思所想,幫助他們解決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難點問題,使教師真正感到學院的誠心,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提高工作質量。
3、因材施教,提升學生核心競爭力
學生是大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此,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也會影響到大學的核心競爭力。雖然學生是高等教育的消費者,其被吸引的程度是大學核心競爭力衡量的標準之一。但學生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在影響大學的運行和發展,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是大學辦得好壞的一個窗口。學生無論在學習期間還是在畢業后,對學校的影響都是巨大的。獨立學院的學生由于生源的特殊性,形成了與普通高校不同的特性,我們要針對他們的特點,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獨立學院的學生入學分數較低,學生文化基礎總體較差。部分學生自律性較差,但特長突出,綜合素質較高。獨立學院的學生心理問題突出,自信不足,但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強。針對學生基礎薄弱的狀況,學校尤其要高度重視基礎課程的教學。尤其對外語、計算機、高數等重點的基礎課程的教學。學校要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充分利用輔導員、兼職班主任、學生會、班干部、家長等力量,尤其要加強對一二年級學生的教育管理,促進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提高自我管理意識,提高學生的自律性。獨立學院的學生承受著來自多方面的心理壓力,主要來自:社會和家庭的不理解給學生的壓力、基礎相對較差導致學業上的壓力等。所以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學校可以在學生中開展必要的心理保健和心理咨詢活動,排解學生成長中的困惑與煩惱。學校也應該利用學生們的特長優勢,多開展活動創造機會使學生們的特長得到充分的發揮,逐步使學生建立信心。促進學生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體素質的協調發展。
4、營造良好校園文化環境,提升獨立學院文化競爭力
大學核心競爭力不同于企業競爭力,其實質是文化競爭力。校園文化是學校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所形成的,并為全體成員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基本信念和價值觀念,它是大學寶貴的精神財產,是大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之一。所以校園文化環境的創設在一所大學的發展過程中是舉足輕重的。校園文化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物質環境有各種場、館、室、廳等基礎設施和各種文化活動設備。所以在校園規劃、綠化,校園的建筑設計以及人文景觀建設上,力求賦予物質設施以文化內涵。其次,積極開展各種課外文化娛樂活動,通過校報、廣播臺、櫥窗、論壇、校園網等媒介,弘揚主旋律,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政策導向和價值導向,促進校園精神的進一步發揚,培育良好的校園風范和校園精神,以達到環境育人的效果。另外,要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通過各種社團來活躍校園氣氛,努力消除缺少人文環境的現象。
三、小結
獨立學院在高等教育市場中還是一個新事物,獨立學院要想獲得長足發展必須提高其核心競爭力,尤其是獨立學院特色的核心競爭力。將獨立學院特色的核心競爭力細化為核心能力定位、教師隊伍核心競爭力、學生核心競爭力、文化競爭力四個相互聯系的要素。對提升獨立學院特色的核心競爭力有巨大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規范并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Z]教發[2003]8號
[2]張寶慶.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注重質量嚴格管理努力促進獨立學院健康持續發展[J].中國高等教育,2005,(9).
[3]曲恒昌.打造大學的核心競爭力,提升我國高教的國際競爭優勢[J].比較教育研究,2005,(2).
[4]楊毅.獨立學院辦學特色觀探析[J].學術探索,2004,(7).
[5]錢勤元.打造大學核心競爭力芻議[J].中國大學教學,2003,(12).
摘要高等教育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獨立學院要在殘酷的競爭環境中生存并獲得發展。利用經濟學核心競爭力的概念,從獨立學院的發展定位、師資隊伍、學生特點、校園文化等角度對獨立學院競爭力夠構成進行具體解析,是提升具有獨立學院特色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獨立學院核心競爭力校園文化
隨著高等教育產業化理論的提出,以及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國際化,高等教育需求多樣化的發展,高等教育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面對公立大學、老牌民辦高校以及進入中國的國外辦學機構的競爭,獨立學院要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必須研究在激烈的競爭中提高本校競爭力的辦法,并培育具有自身學校特點的核心競爭力。
本文關鍵詞:獨立學院核心競爭力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