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學與成人教育策略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24 05:12:00

導語:教育哲學與成人教育策略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哲學與成人教育策略分析論文

論文摘要: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教育界興起的以實用主義哲學為理論基礎的實用主義教育觀推動著美國成人教育運動;本文試圖從對實用主義教育基本特征說起并進一步用其指導我國成人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

論文關鍵詞:實用主義教育哲學觀;基本特征;對成人教育的啟示

20世紀初,以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John·Dewey)為代表的實用主義思潮對美國成人教育產生的巨大而深刻影響是任何哲學流派所無法與之匹配的。它所極力倡導實用主義教育思想不僅是對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教育理論及實踐的宣戰,同時也以一種巨大而無形的力量推動著美國社會成人教育重大變革。他所倡導教育實用性、功利性、強調個體經驗重要性、民主與合作的教育氛圍籠罩著20世紀初美國教育界,在當時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隨著社會發展,雖然后來美國教育領域對其思潮產生了懷疑并進行了強烈的批判。但不可否認,縱觀其主要教育觀點、教育設想是具有一定進步意義(盡管是其中的某些方面),對當下我國成人教育同樣具有一定的借鑒與啟示的價值。

一、實用主義教育哲學觀的源起

作為一種社會思潮、人文觀念的興起有其形成、發展的必然歷史、社會土壤。正是由于社會領域多種因素(如經濟、政治、科學技術進步、時代觀念變更等)之間互相作用、影響、抵消才促進了在當時某些方面看來具有進步意義的新思潮或觀念的萌芽。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的社會各領域發生著深刻而巨大的變革和批判。這場革命式的風暴涉及到西方社會方方面面,他們都力圖以工業革命時期給社會留下的“劣跡”為依據進行反思,把那一時期給人們留下的追求集中、統一、教條的說教、單一為主要特征的觀念進行重新思考。在他們看來,從社會需要的角度審視,工業時代的價值觀和思維定勢束縛了社會發展,同時也是對人性的壓抑。與此同時,其中之一產生在教育領域的由于工業革命帶來的種種弊端而導致這場“反工業革命”的思潮現在又重新回到教育領域,用其思潮重新定位教育。

因此。以反工業時代赫爾巴特為主要代表的只重書本知識傳授,強調知識邏輯性、整體性、重視教師主體而脫離實際的傳統教育觀而極力倡導教育教學過程學習者主動性、創造性、探索性,強調教育的實用性為主要特征的實用主義教育哲學觀應運而生了。在這一過程中教育家杜威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從另一個角度審視或說是變革了教育(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或課程、師生關系),為推動美國社會的成人教育產生了巨大影響。時至當下,他的教育觀點對我國成人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借鑒與啟示的價值。

二、實用主義教育哲學觀的主要特征

實用主義教育哲學是現代西方教育哲學的一個重要流派,由實用主義哲學演化而來的。在反對傳統教育基礎上進一步在教育目的、課程觀、師生關系上提出了在現代教育看來仍具積極作用的一系列主要觀點,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

1.教育目的

從傳統教育角度出發,在工業革命時期由于機器大生產以及過分強調生產的統一性、效率、成果,故反映在教育上注重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為將來生活做準備,重視教育結果。而在以杜威為代表的實用主義教育哲學家們看來,主張“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強調教育過程要與生活過程相統一。并進一步指出學習者的生長只有一個目的:更多的生長;教育也只有一個目的:更多的教育。同時,教育目的另外一個特征在于說明教育即學習者個體經驗不斷的增長。但我們應該看到,杜威強調教育目的要適合學習者發展這是正確的。但它否認按照社會需要定制教育目的這是錯誤的。

2.課程觀

杜威教育哲學課程論的理論基礎也是他的主觀唯心主義經驗論。他在《芝加哥試驗理論》一書中總結“傳統課程在智育方面極度貧乏和缺乏組織,在這些課程里充斥著呆板和枯燥的東西,它遠離兒童經驗,而又缺乏真正的成人知識的內容和吸引力。”在杜威看來,課程的設計、組織、實施以及評價應植根于學習者(兒童)的實際生活經驗中,通過學習者對課程的學習使經驗與社會職業聯系起來。在課程的設計、安排中,杜威力圖把生活實際(紡紗、織布、烹飪、木工)等為內容融入課程教授中,并放棄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抹殺了學校教育的特征。

3.師生關系

杜威教育哲學倡導的師生關系筆者認為在當時直至現在在教育領域中都是具有積極地進步意義。在杜威看來,教育教學過程應以學習者(兒童)為中心;而非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只是學生成長的幫助者,而非領導者。換句話說,在教育過程中杜威的師生關系摒棄了學習者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而大力倡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使教學活動充滿民主與合作的氣氛。在這一環境下,教師只不過扮演學習者的向導、幫助者、同伴,而絕大多數活動需要學習者自行完成。

三、實用主義教育哲學觀對我國成人教育的啟示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興起的實用主義教育哲學是典型的“美國版”,對20世紀整個世界的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它的產生、發展帶有多種深刻因素相互作用。同時,當其形成后又以一種強大觀念力量審視著社會諸多領域。當然,作為教育學二級學科的成人教育學同樣首次關照。用其基本特征來看待、發展我國成人教育不僅豐富了成教理論體系,同時也從另一個角度完善、發展了成教實踐,并為當前我國成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參考。公務員之家

1.教育目的觀的啟示

在前述實用主義教育目的觀已提及教育與學習者個體共發展、共成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是其最好的詞語詮釋。在我國傳統成人教育(相對于終身教育思想提出前)領域中,教育目的帶有濃厚的短暫性,即學員通過一次或為數不多的幾次教育就可以應對當前甚至以后的生活、工作需要。在教育對象上也過多注重成人前期的教育,而很少顧及成人中、晚期(特別是老齡)的教育。通過對實用主義教育哲學關于教育目的的分析,筆者認為,當前我國成人教育應更盡最大可能涉及學習者一生的需求,尤其是終身教育、終身學習思想的提出更加肯定了教育的終身性、完整性,使成人教育目的指向成人一生工作、學習、生活開展。與此同時,因國際上把成人教育的年限規定從16歲到終身,所以社會、國家也應該加強開展多種形式的老齡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教育活動。使在“終身教育”、“學習型社會”中真正體現成人教育目的寓于生活的特征。

2.課程觀的啟示

實用主義教育哲學課程觀十分注重課程內容的設計、組織、實施基于學習者實際生活的直接經驗而忽視知識、學科本身的邏輯性、系統性。雖然此觀點在60年代受到猛烈地抨擊,但他合理指出對我國成人教育課程的設置仍具有一定的積極啟示。在傳統成人教育課程的設置、組織中過分強調學科、知識的整體性、邏輯性、唯理論性,而忽視了成人學員知識、經驗、學習需求的特點。這樣的知識本位課程觀不僅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成人學員對知識的理解、應用,而且很容易使成人學員學非所用,出來后又一次失去就業競爭力。從實用主義教育課程觀出發,成人教育課程內容的組織、形式的設計應遵循導向性、實用性原則。首先,因受教育對象工作、生活的多樣性、年齡跨度的巨大差異性、此前受教育程度參差不齊,所以,在課程設置上應先通過對學員進行廣泛調查論證而編制相應學習課程內容。這樣才使學員在學習中學有所得,提高知識及技能的實用性;減少理論知識的成分而加大學員實際工作、生活問題解決的實踐知識。其次,成人教育課程的規劃、設計和開展必須以成人學習者需求、興趣以及學習動機為焦點。還成人學習者真正想要的學習內容。

3.師生關的啟示

雅斯貝爾斯指出“人與人的交往是雙方(我與你)的對話和敞亮,這種我與你的關系是人類歷史文化的核心,可以說,任何中斷這種我與你對話關系,均使人類萎縮”。而在我國傳統成人教育教學過程(包括學科知識的講授、課堂的管理、教學效果的評價)幾乎是成人教育相關教學、管理機構或成人教師的專利,絲毫沒有留半點權限給有著工作、生活豐富經驗并帶這強烈實際學習需求的成人學員做出選擇。教學模式逐漸從“三中心”擴大到“五中心”領域,即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中心,教學過程以課堂為中心,課堂講授以講解為中心,教師講解以教材為中心,教學價值以應試為中心。這樣的教學模式導致了課堂教學活動形成一種單向交流、傳輸關系,是學習者自學能力、創造能力、思想自律能力的缺失。很顯然,在以成人為主的受教育群體中,因他們各自經驗、經歷各異,可能或多或少具有自我教育、自學、相互學習(包括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師生間交互、學員與學員)的可能被這種傳統教學模式所扼殺。從實用主義教育哲學關于師生關系的論述為借鑒,為使我國成人教育更好發展,服務于社會、學員需求我們認為,在教育教學中首先應充分從學員的特殊性考慮,教師與成人學員問應形成良好、通暢的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影響。其次,因學員經驗的特殊性,學習、管理上具有的“自我概念”,教師在教學中也不是惟一傳授知識能力的源泉,成人學員之間、學員與教師間都是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渠道。再次,在教學效果評價上也不單以教師為主、以某次考試為依據,是所有學員都應是自我、他人的評價者或受評價客體在實用主義教育哲學下的成人教育師生關系應具“我們全是學生,同時我們全都是教師”的觀念。

正如前文所述,實用主義教育哲學作為一種社思潮、觀念的產生、發展是具有其特定的社會文化背的。對實用主義教育及其特征在成人教育領域的識、理解必須聯系當前紛繁復雜的社會問題基礎上能更好地把握。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其不足之處,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系統知識的學習、忽視了教師在育教學中的主要作用、忽視了學校的特質,并因此受了20世紀美國社會及其他社會人們的不斷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