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高等繼續教育分析

時間:2022-02-26 08:54:01

導語:“一帶一路”高等繼續教育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帶一路”高等繼續教育分析

一、“一帶一路”倡議下高等繼續教育的定位

“一帶一路”主要內容包括工程建設與經濟貿易、區域政治與安全秩序、人文交流與相互合作等。第一,在經濟方面,通過“一帶一路”形成全方位的開放格局,擴大中國同其它國家以及地區間的經濟貿易和互相合作;第二,從國際安全角度考慮,通過發展“一帶一路”來創設合作共享、和諧友好的國際環境。第三,從人文交流而言,“一帶一路”建設會增進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以及世界不同文化(中國文化、印度文化、伊斯蘭教文化、歐美文化)之間的彼此了解和融合,有助于促進世界人類文明的繁榮與發展。然而“一帶一路”所涉及的行業領域以及項目實施無一不需要教育,尤其是需要高等繼續教育提供相應的人才支撐。目前,我國的高等繼續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也具有一定的教育開放水平,但面臨“一帶一路”建設人才需求新形勢的任務與要求,高等繼續教育既有良好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二、“一帶一路”倡議下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一)需要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管理專業人才。“一帶一路”建設重點是工程建設與經濟貿易,需要大量的交通、信息、能源、金融、經濟貿易等不同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項目設計與管理等專業人才,我國的高等繼續教育只有培養如交通運輸、能源資源以及貨幣金融等項目的人才,才能有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可是“一帶一路”發展中對于這類專業型人才的訴求并不完全等同于目前國內專業型人才的需求,而是要求專業人才還必須具備應對國際合同的應變能力,而且熟悉國際主流的基礎設施領域公私合營的融資模式等(如PPP模式),以便能有效實現投資與項目管理。(二)需要高層次的國際貿易人才。“一帶一路”建設需要高等繼續教育培養眾多既懂得資本運作和貨幣流通,又通曉貿易規則和國際規則的專業人才。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對外貿易已不再沿襲傳統的商品貿易方式,而是轉型為更加寬泛的產業貿易、資本貿易、文化貿易、知識貿易、信息貿易,這些也逐步占據我國對外貿易的主導地位和合作方式。然而,當前我國高等繼續教育中實施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育模式卻不能適應“一帶一路”背景下的現代貿易方式,培養出來的大部分學生往往對國際貿易知識一知半解,只是進行膚淺的學習和理解,這與“一帶一路”建設對于人才的需求還相差甚遠,從而極大地制約了“一帶一路”中國際商品貿易的發展速度及規模。所以,“一帶一路”建設中,我國高等繼續教育應該彌補高層次國際貿易人才培養的短板,重點將國際貿易人才的培養重點向跨境電商、知識產權交易、電子物流、國際采購等行業新知識、高技能人才傾斜,從而實現“一帶一路”對國際貿易人才的迫切需求。(三)需要綜合型、復合型人才。“一帶一路”建設必然涉及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與合作,其中主要內容體現在區域性的語言文化、科技人文、衛生環保、旅游文化等人文領域的交流聯系和溝通協作上。因為“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的國情民情、宗教信仰、地域文化等都存在非常大的差異性,針對“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和困難,我國的高等繼續教育在響應國家對“一帶一路”建設人才需求的時代背景下,加快培養更能適應“一帶一路”建設需要的綜合性、復合型人才。高等繼續教育通過志愿者、學術研究以及文化交流等多種渠道和形式,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風俗民情、文化特色等的了解和研究,以便更好、更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人文交流與合作。作為最先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中國,理應在“一帶一路”建設和項目實施推進中承擔重任,起到表率與示范作用,然而現在遇到的最大瓶頸便是小語種即非通用語言的人才短缺。在“一帶一路”建設進程中,“一帶一路”沿線加盟的國家數量正在不斷增加,目前國內高等繼續教育仍主要重視針對英語、德語、法語等大語種的專業教育,而對于小語種方面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不夠,培養意識比較淡薄,從而導致小語種專業人才非常緊缺,因此目前高等繼續教育中的語言人才培養狀況已無法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成為“一帶一路”建設項目順利推進的最大障礙。因此,高等繼續教育要積極適應和滿足“一帶一路”國家人才發展需求,重點加強對綜合性、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力度。

三、“一帶一路”倡議下高等繼續教育的發展路徑

(一)科學調整和優化高等繼續教育專業。高校的繼續教育應及時優化調整專業設置,新增與互聯網經濟、服務貿易與服務外包等領域相關的工程技術類專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小語種語言類專業、“一帶一路”旅游文化專業、數據科學與技術專業等。教育主管部門要對高校繼續教育新增專業的數量與規模進行正確引導和管理,充分發揮各高校繼續教育品牌和特色,準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辦學定位,以避免盲目辦學及競相效仿,造成教育資源的不必要浪費。比如,對于包括江蘇開放大學在內的江蘇高校繼續教育,可通過調研所在東部沿海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的對外國際經濟貿易情況,多增設面向東南亞、非洲以及拉美地區的小語種專業,加快對小語種專業人才的培養。對于已開設的“一帶一路”戰略需要培養的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管理、國際貿易等人才的專業,如建筑工程、交通運輸等,應根據“一帶一路”建設項目要求,按照針對性、應用性、國際化標準,重新對專業培養目標、專業課程體系、專業評價標準等進行全面設計、開發及調整,從而保證高等繼續教育專業更好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二)高規格提升高等繼續教育人才培養質量。高校的繼續教育在合理布局和調整專業基礎上,需要把重點集中于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根據“一帶一路”建設對專業人才要求,不斷優化和創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從培養目標、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評價標準等多方面推進專業改革。高校的繼續教育應該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因地制宜,將培養具有國際意識和國際交往能力的國際性開放人才作為培養目標。“一帶一路”有助于我國及沿線國家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共同發展,高等繼續教育的國際化理念應充分體現在專業課程及其教學過程,優化課程內容,創新課程形式,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增加多元文化視角下多國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等通識課程。多開設學生海外學習項目及交流生項目,選派學生赴“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短期交流、訪問學習;注重培養學生利用掌握的專業知識與不同國度和地域的學生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培養學生交流協調、團隊合作意識及能力,提升學生的國際就業競爭力。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取決于師資隊伍師資水平,需要培育適應“一帶一路”建設需要的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團隊協作意識、掌握國際先進技術的師資隊伍。比如,對于“一帶一路”建設急需的小語種語言等緊缺專業,高校師資嚴重缺乏,為保證正常開設,應積極利用社會化資源,從外部引進或從國際旅行社、外資企業、外國駐華機構等單位聘請相關的小語種專業人才,并定期安排小語種專業人才的教育教學技能培訓,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引進國際通用的職業資格認證標準,與國外高校開展高端人才非學歷培訓等,不斷拓展繼續教育的發展空間,不斷豐富開放辦學的戰略內涵,不斷提高學校的國際化水平。高等繼續教育要逐步與國際接軌,通過參照并執行國際化標準,逐步健全完善教育合作機制、規則標準以及評價標準,以便國內高等繼續教育得到“一帶一路”國家及國際上的廣泛認可,提高我國高等繼續教育的國際化水平。(三)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大學聯盟建設。高等繼續教育國際化的核心內容是人才培養和科技合作,“一帶一路”大學聯盟的建立可為高校繼續教育拓寬國際合作的新視野。加強“一帶一路”大學聯盟的細化合作,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校融合發展,已成為高等繼續教育國際化的有效路徑和必要舉措。借助于“一帶一路”大學聯盟這一重要平臺與橋梁紐帶,包括江蘇開放大學在內的江蘇高校繼續教育可以與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歐、亞、非高校,共同成立“一帶一路”高校戰略聯盟,構建“一帶一路”高等教育共同體,推進校際間在人才培養、科研合作、文化交流、政策研究、醫療服務等領域展開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合作交流,建立“一帶一路”大學國際聯盟可持續發展與管理運行機制,整合和發揮各盟校的學科優勢,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高校之間在繼續教育、科技領域的廣泛交流和深度合作。“一帶一路”高校戰略聯盟除了搭建彼此之間的學術資源共享平臺外,可以通過探索各高校教師、科研人員與學生交流合作機制,設立高校戰略聯盟開放基金,組建協同創新共同體,推進聯盟成員協同創新研究,在能源、互聯互通等重點領域建立聯合研究中心,拓展科技合作的廣度與深度,培育形式多樣的人才聯合培養項目。設立“一帶一路獎學金”,擴大在我國高校就讀的國外學生規模,提升國際學生層次,不斷推進有條件的院校和學科“走出去”開展境外辦學,設立海外分校,共同為高等繼續教育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綜合型、復合型國際化人才,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四)深化高等繼續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培養“一帶一路”建設需要的人才是高等繼續教育服務于“一帶一路”的核心任務,以國際交流與合作為主要方式的高等繼續教育已經成為人們選擇教育的重要學習方式。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跨國人才交流機制。擴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包括江蘇開放大學在內的高校學生互換與高校學者互訪規模,開設“一帶一路”對接沿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關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專業,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更多的留學生來華接受高等繼續教育。進一步完善跨境教育信息溝通機制,建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繼續教育學分互認轉換體系,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區域內學歷學位關聯互認。構建多元化的高等繼續教育師資隊伍,選派教師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交流與培訓,建設國際化的高等繼續教育教師團隊;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在國際關系、經濟學、民族學、管理學、法學、文學、歷史、宗教等多個領域的科研項目合作。以“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建設、國際經貿、物流運輸、資源開發、環境污染等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為主題,定期舉辦“一帶一路”跨國學術論壇,舉辦“一帶一路”大學聯盟校長論壇、“一帶一路”學者講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展暨留學生文化節、“一帶一路”大學聯盟主題音樂會、“一帶一路”大學聯盟高校對接交流會等系列大型交流活動。建立“一帶一路”大學國際聯盟論壇成果落地機制,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者、專家的深入交流與溝通,從而為“一帶一路”的順利實施建言獻策,提供前瞻性的指導與智力支持。積極運用網絡優勢,拓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資源共享空間。包括江蘇開放大學在內的江蘇高校將自己的繼續教育網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高校網頁進行有效鏈接、互訪,獲取國外某些著名大學、知名教授的學術講座內容和圖書情報資料,為我高等繼續教育所用,以此實現我國高等繼續教育與國際高等繼續教育的真正接軌與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周龍英.“一帶一路”戰略人才需求效應下的高等教育路徑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7(4).

[2]李星云.“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的困境及發展路徑[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

作者:張旭 單位:無錫開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