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教學中的數碼互動系統

時間:2022-01-06 09:35:43

導語:實驗教學中的數碼互動系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驗教學中的數碼互動系統

一、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

1.實時監控,加強教學指導性。

教師可以利用數碼互動系統的學生通道,隨時觀察每個學生顯微鏡下的組織結構,及時發現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學生進行指導。以往教師要求學生找切片中的特定結構時,總有學生在錯誤的位置上找,有的看過切片后還沒找到,有的直到問老師才發現位置不對。學習效率低,學習效果差,而采用數碼互動系統的瀏覽和監控功能,教師便能快速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錯誤,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切實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

2.互動多樣,豐富教學形式。

目前的教學模式中總有學生因為內向或怕他人取笑問題太幼稚而羞于提問,現在學生可隨時通過“提問按鈕”向老師提問。老師可以選擇“師生對講模式”對其進行單個輔導。如果同一問題提問的人較多,具有代表性,老師則可以選擇“全通話模式”,對全體同學進行重點難點示教。利用“學生示范模式”功能,教師便可以有效進行課堂提問和小測驗,此時教師與一位學生對話時,所有學生可以收聽但不能發言。而“分組討論模式”組內學生可互相通話,教師可隨時加入。主要用于復習和小測驗,促進學生自學,培養學生互相學習、團結協作的精神。

3.資源共享,提高教學質量。

由于組織切片的多樣性和切片制作水平等原因,每個學生觀察的同一種器官切片的組織結構不盡相同。在以往我們的實驗教學模式下,如有學生在觀察切片時找到特殊或典型的結構,教師往往需要組織周邊的同學換位輪流觀察該切片,這樣雖充實了課堂的實踐內容,卻極大地影響了課堂教學進程和課堂正常紀律。而數碼互動系統則可將該學生觀察的鏡下結構投影到大屏幕上,讓全體學生隨著教師的講解進行觀察。通過這種即時動態示教,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實現了資源共享,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二、形態學實驗教學平臺中顯微鏡的升級改造

目前,我院改造后的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可容納72名學生與教師同時上課,教室內除配備1臺數碼投影機外,每人均配置1臺計算機及1臺光學雙目顯微鏡,每套數碼互動教學系統由數碼顯微鏡系統、語音問答系統、計算機軟件系統、圖像處理系統等部分組成,包括師生交流、學生示范、全通話、分組討論等多種交流模式,具備多畫面實時顯示、可選擇式多向語音回答及交談式顯微鏡LED指示等功能。上有選擇地顯示學生端的任何一臺顯微鏡下拍攝到的組織切片顯微圖像,使學生能實時動態觀察典型的組織形態結構,有利于教師向全體同學講授。學生端計算機也具有攝像功能,可將需要的顯微鏡下圖像拍攝并保存在計算機內以備以后復習時再用。顯微數碼互動式教學系統包含:工作臺本體,其中央位置設有一辨識區;計算機,包含一屏幕,該計算機連接該工作臺本體;教具,用以置放于工作臺本體的辨識區;識別系統,電性連接該工作臺本體及該計算機,用以辨別該教具。所以,只要具備多媒體設備和一定數量的顯微鏡,有固定的安裝場地,環境良好,另有音響、無線接收器等配套設施的教室均可在原有設備條件基礎上進行改裝,使之能夠與原有設備有機配合,形成一套完整的互動多媒體系統,真正實現“統一管理、優化配置、資源共享”。

作者:宋卉劉華珍彭克美單位:華中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