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聯網的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研究

時間:2022-07-30 10:43:39

導語:基于互聯網的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于互聯網的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研究

摘要:在現代化互聯網教育模式之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院校師生共同探索的重要課題。互聯網科技的運用已經融入我們的生活、學習、生產等各個領域,進而產生了一系列的變革,對我國高校思政教育來說,互聯網是把“雙刃劍”,既是挑戰,也是契機。高校思想政治的改革必須審時度勢突破傳統,抓住機遇。本文基于互聯網的廣泛應用,著重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與創新,促進高校思政教育更好地適應現代化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視域;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方法

互聯網本身的資源非常豐富,很多行業依托互聯網的有力支持帶來了更有前景的發展,新媒體行業的快速壯大帶動了現代化生活的多渠道發展,高校思政教育在網絡化沖擊之下實行教育改革是其必然趨勢。互聯網的初衷是為了更方便人們的生活,在人群大眾接受互聯網并在進一步的應用過程當中,產生了正面和負面的影響。在互聯網視域之下,如何揚長避短,創新思政教育模式,是我國高校思政教育的關鍵。

1.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1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挑戰。在全網絡日新月異的時代,學生獲取新信息的途徑更快速、更便捷、更廣泛,學生是新時代的主力軍,思想活躍,思維跳脫,具備接受新鮮事物的高敏感度,這就導致了傳統課堂授課模式受到學生的質疑。部分老師無法很快接受并運用互聯網媒介,學生通過高科技手段在老師之前獲取了新的知識。老師傳遞知識的滯后性,直接影響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學效果。學生因其自身三觀的不成熟,對大量互聯網信息無法進行精致的篩選,對信息沒有足夠的判斷能力。教師是思政教育教學的主導,教師隊伍更加應該以身作則,抓住互聯網的敏感點,快速挖掘信息資源,為學生課堂學習準備充分的學習資料,提高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素養。1.2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契機。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教師和學生被賦予了更多的自主權,不再局限在教材書面文字材料,更多的是教學資源可以更全面更快速更直觀的應用于教學。高校教育者必須意識到互聯網在思政教學工作中的優勢,借助于現代化互聯網平臺打破傳統教學的禁錮,與時俱進,樹立新型思政教育觀念,為老師和學生創造平等交流的學習探究平臺。高校課堂基于互聯網發展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師生之間傳遞知識、交流作業不再限于固定時間和固定地點,借助于微信、QQ、釘釘等新型媒介,師生之間點名打卡,收發作業都非常方便,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難度,極大的提高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學效率。互聯網的利用與開發打破了傳統灌輸式教學,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讓學生從單一課堂接受模式,享受到綜合式的參與實踐教學,提高課堂趣味性,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1]。

2.高校思政教育在互聯網視域下的改革方法

2.1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線下教育作為延續多年的教學方法,雖然有無可替代的優勢,然而應互聯網發展之勢,恰好可以更完善高校思政教學的教學方法。借助網絡技術開展線上教學,和傳統的線下教學相結合,高校思政教育在互聯網時代環境之下,革新傳統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拓展教育渠道。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互聯網在課堂教學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教學支撐,線下教學課堂模式單一,而互聯網科學技術的形式多樣,大大增強了師生在課堂上的互動與交流。互聯網優勢力量的運用可以實現線上和線下教育的有效配合,共同打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網絡環境。2.2教師應提升自身互聯網運用能力,拓展教學內容。教師應該積極提升自身通過網絡獲取教學資源的能力,在面對互聯網紛紛擾擾的信息干擾時,要求老師做好“把關人”。根據自身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與互聯網現代科技想結合,順應時代的發展,努力跟上學生的腳步,拓展教學內容,提高課堂趣味性。合理應用多媒體教學,整合原本枯燥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直觀性的教學工具,塑造學生對思政教育課程的新理念,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達到教學成果的延續性升華[2]。互聯網可以合理運用計算機等現代科學技術媒介,在短暫的課堂上盡可能多地呈現教學內容,互聯網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學內容上的結合,能夠很大程度提高課堂的趣味性、變化性和靈活性,對于學生學習有極大的幫助。2.3促進高校思政教育方式現代化。促進高校思政教育方式的現代化,需要同時塑造老師和學生對于互聯網之下思政教育的現代化理念。與其說是互聯網時代下新型思政教育向傳統思政教育提出了挑戰,不如說是網絡化時代學生對老師提出挑戰。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同樣都是互聯網時代下教育改革的親身參與者與體驗者,教育方式的創新對老師和學生來說息息相關,教材、教具、教室設備、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地點、考試形式等有任何改變,老師和學生的雙向交流距離都會發生遠近的變化[3]。首先老師應該明確自身的教育職責,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夠完美,正好利用互聯網這一完美契機,快速轉變思維模式,制定相應合乎于學生教育的教育方式,以期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老師應該加強對互聯網復雜信息的篩選意識,保護學生不受負面信息的影響。學生更是應該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理念,創新思政學習的方式,培養自我管理能力,對于不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的信息及時過濾,加強自我保護能力,在互聯網的學習生活當中,把握方向,努力成為主動學習的強者。

基于互聯網視域下的高校思政改革是時代的必然,也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時代使命。互聯網在高校思政教育的應用既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發展。思政教育工作者在繼承和弘揚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同時,要打破傳統思政教育的局限,積極拓展新形勢下的教育發展平臺。師生共同努力整合一切有利的網絡資源,發展為有力的改革力量,緊跟時代潮流發展,及時調整前進步驟,充實自身發展,做一個合格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參考文獻:

[1]李瑛.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研究[J]信息化教學,2019(25):265-265

[2]關心.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進路徑研究[J]研討,2019(31):220-221

[3]向守才.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進路徑研究[J]教育觀點,2019(28):3-4

作者:張美娜 單位:遵義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