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視角下幼教資源配置問題

時間:2022-07-20 03:11:08

導語:教育均衡視角下幼教資源配置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均衡視角下幼教資源配置問題

社會經濟的崛起和教育觀念的更新,推動我國學前教育邁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截止到2009年,全國共有幼兒園13.82萬所,在園幼兒2657.81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51%,幼兒園教師達112.78萬人。[1]涉及幼兒切身利益的擇園問題逐漸受到人們關注,為使幼兒“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費盡心思擇取辦學質量優異的幼兒園。家長擇園的實質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公,而幼兒園之間教師資源配置失衡則是其主要方面,家長擇園,實為擇“師”。學前教育均衡發展作為教育公平的邏輯起點,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基石和重要保證。由于我國的教師資源配置長期受到城鄉二元結構教師政策影響,優秀幼兒教師向好幼兒園集束式聚攏,師資力量分配極為不均,不僅拉大區域、城鄉的學前教育水平差距,也對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提出了重大挑戰,使幼兒無法享受公平的受教育機會和平等的受教育權利。如何合理配置幼兒教師資源,成為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一、幼兒教師資源配置存在問題

教師資源配置,就是配置者依靠特定的配置力在教育系統中實行的對教師的分配、安置。[2]我國的幼兒教師分配在教師結構、教師編制方案和教師流動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嚴重滯礙學前教育均衡發展。

(一)專任幼兒教師質量結構配置明顯失衡城鄉幼兒園之間的教育教學水平存在顯著差異,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幼兒教師的能力素質有明顯差距。從學歷上看,雖然近年來城鄉專任幼兒教師的學歷達標率得到大幅上升,但高學歷幼兒教師的分布失衡問題非常嚴重。通過對2005~2009年5年間高學歷專任幼兒教師情況的分析發現(見表1),城市高學歷專任幼兒教師占教師總數的百分比明顯高于縣鎮和農村,農村本科以上專任幼兒教師所占百分比長期處于低位徘徊。同時,城鎮與農村的高學歷專任幼兒教師人數差距呈現擴大趨勢。從職稱上看,2009年城市專任幼兒教師小學一級以上職稱人數為137722人,約占城市幼兒教師總數的33.5%,農村獲得小學一級以上職稱的專任幼兒教師僅有49423人,城市較高職稱幼兒教師人數幾乎為農村的3倍。此外,農村未評職稱的專任幼兒教師有172516人,占農村專任幼兒教師總數的74.2%,[3]城鄉教師質量結構失衡問題十分嚴峻。

(二)幼兒教師編制方案城市偏向嚴重由國家人事部門核定的教師編制是幼兒教師身份的象征,對幼兒教師的工資、福利、社會保障等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制定科學、合理的幼兒教師編制與管理方案,直接關系到幼兒教師隊伍穩定和學前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國務院在2010年11月印發的《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核定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逐步配齊幼兒園教職工”。然而,由于我國現行的幼兒教師編制政策存在明顯的經濟優先與城市倒掛傾向,編制管理不合理問題突出,致使貧困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幼兒教師編制嚴重不足,難以滿足農村幼兒園基本的教育教學需求。據對成都、重慶、武漢、南昌和廈門2010~2011幼兒教師招聘計劃統計得出,納入教師事業編制的28所招考幼兒園中,15所為政府機關附屬幼兒園,9所為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園,4所為小學附屬幼兒園。28所幼兒園全部位于城市中心地區,沒有一所是農村幼兒園。為了維持發展,農村幼兒園只好自主招聘、安置幼兒教師,但由于師資力量薄弱、教育經費缺乏和發展潛力不足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難以吸引優秀的幼兒教師。

(三)幼兒教師不合理流動問題突出城鄉幼兒教育差距的不斷拉大,危及教育公平的實現,需要政府著力促進幼兒教師資源配置均衡。然而,教育的發展是一個螺旋狀漸進式過程,學前師資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在幼兒園師資差距懸殊和幼兒教師數量既定的情況下,僅僅依靠增加幼兒師資顯然不夠,需要從根本上對現有幼兒教師資源重新規劃,加強不同幼兒園之間幼兒教師流動,才能真正實現學前教育師資均衡配置。我國己經普遍存在幼兒教師流動,但目前的幼兒教師流動主要受市場機制影響,無序性、單向性問題明顯。幼兒教師傾向從農村流向城市、從落后地區流向發達地區、從“差”幼兒園流向“好”幼兒園,很少發生反向流動。不合理的幼兒教師流動不僅未能有效促進貧困落后地區的學前教育發展,反而致使農村貧困地區、師資薄弱幼兒園等因為優質教師資源的流失弱上加弱,教師隊伍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影響日常教學秩序,最終制約學前教育整體質量的提高。

二、幼兒教師不均衡配置問題原因分析

(一)各級政府經費投入差距顯著政府投入是公辦園辦學的直接經費來源,投入水平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幼兒教師資源的配置均衡。由于我國目前的幼兒教育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和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管理體制,國家和省、市級政府制定教育發展規劃,縣、鄉(鎮)負責公辦園、中心幼兒園的建設與管理。表面上看,是因地制宜,給予地方政府充足的幼兒教育發展空間,但在此管理體制下,各級政府經濟實力與幼兒教育財政責任明顯不對稱,地方財政的強弱將直接導致城鄉幼兒教師資源配置的巨大差距。經濟發達地區、城市的幼兒教育受關注程度較高,經費投入到位,幼兒教師的職稱評定、專業培訓、優秀教師評選等占有很大的優勢,教師資源配置相對合理;落后地區和農村的幼兒教育經費投入則明顯不足,地方政府難以將有限的財力用來發展學前教育,幼兒教師的工資、福利得不到保障,優秀教師不能獲得好的經濟待遇,致使教師資源配置發生錯位。

(二)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制約自1958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起,我國逐步確立城鄉二元結構,國家發展重點始終向城市傾斜,造成了城市幼兒教育總是優于農村的不公平的社會現實。與城市相比,農村的學前師資配置長期處于弱勢地位,幼兒教師數量不足、教學水平低、思想觀念陳舊、教師隊伍不穩定等問題突出,難以滿足農村學前教育發展需要。同時,受城鄉二元結構影響,關系幼兒教師切身利益的社會保障支出城鄉分配更多傾向于城鎮居民。學者根據一些資料作過估算,占人口20%的城鎮居民占社會保障支出的89%,而占總人口80%的農村居民僅占社會保障費支出11%。[4]盡管近幾年國家采取多項措施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然而,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的制約因素始終存在,幼兒教師不愿呆在工作條件較差的農村幼兒園,從而導致了幼兒教師資源配置城鄉失衡的現狀,嚴重違背教育公平的價值取向,影響我國整個學前教育局面的穩定。

(三)利益最大化的市場弊端目前,市場機制逐步融入幼兒教師資源配置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教師資源不足的狀況,優化幼兒師資配置。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政府管理、監督缺位,在市場機制環境中,追求利益最大化會促使幼兒教育服務流向經濟發達地區,誘發教師的趨利性流動,從而在區域、城鄉和幼兒園之間造成教師資源配置不公平。幼兒教師作為就業市場的一員,受到市場機制的基礎調節作用,普遍愿意選擇經濟回報高、工作條件優越的工作崗位。城市、發達地區作為區域經濟增長中心,在極化效應作用下,經濟的快速發展容易吸引大量的教育資金和優質教師資源,從而為優化配置幼兒師資提供了有利條件。農村、落后地區則由于教育資金欠缺、教育條件落后,缺乏足夠的市場吸引力,導致中西部地區中青年骨干教師資源貧乏,學前教育發展停滯不前。

三、優化幼兒教師資源配置的對策與建議

(一)統籌學前教育資源,實現幼兒教師配置方式多元化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我國政府在配置幼兒教師時,習慣采用單一的政府計劃配置,不可避免地會導致幼兒園師資分配失衡,尤其在當前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教育水平差距明顯的國情背景下,政府分配幼兒師資的經濟中心和城市中心偏向,嚴重阻礙學前教育公平的實現。政府需要轉變職能,改變單一的計劃配置方式,實現幼兒教師配置方式多元化。從宏觀上看,政府可以根據不同區域、不同城市和不同幼兒園的需求,將有限的幼兒教師資源重新組合,把幼兒教師按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計劃分配到各個幼兒教育機構。同時,發揮教師資源市場配置作用,通過推行“學前教育券”等方式,打破政府壟斷,通過報酬杠桿調節幼兒教師供求關系,實現幼兒教師與幼教機構的相互配合。從微觀上看,幼兒園可以在幼兒教師資源既定的情況下,根據教師的知識結構、學歷、職稱、年齡等情況重新組織利用,結合人—崗關系配置、移動配置、流動配置等不同配置方式,使教師能夠得到合理地分配和有效地使用,從而提升幼兒教師隊伍整體質量。

(二)增加農村經費投入,改變城鄉教育城鄉二元分割充足的學前教育經費是均衡配置幼兒師資的重要保證,在美國、加拿大等西方發達國家,政府對幼兒教育的財政投入占教育總經費的40%左右。[5]我國的學前教育經費投入長期位于1.2~1.3%徘徊,同時實行重點投資的投入傾斜政策,重視城市示范幼兒園建設而忽視農村學前教育,使農村缺少發展后盾。政府需要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制約,宏觀統籌學前教育財政分配,在財政投入比例上對農村適當傾斜,在教育經費分配方面對農村、落后地區優先安排,增加農村幼兒教師編制數量,提高農村地區的幼兒教師工資待遇,逐步改善農村幼兒園的工作條件,促使農村幼兒教師享有與城市教師對等的福利和社會保障,吸引高學歷幼兒教師進入農村。對部分收入高、辦園條件優越的示范性幼兒園,教育經費則可以適當削減,使其在市場機制作用下自主運行,吸引社會閑散資金發展幼兒教育。同時,明確各級政府的財政責任,建立教育經費投入與使用監督機制,以法律權威約束和懲治地方政府的不規范行為。

(三)優化師資隊伍,建立合理的幼兒教師流動機制為縮減優質幼兒園與薄弱幼兒園之間的師資力量差距,政府需要建立合理的幼兒教師流動機制。從目前國內外的理論和實踐探索來看,實現幼兒師資均衡配置的教師流動主要有弱勢補償和全員流動兩種模式,[6]前者是不同幼兒園互派教師到對方教學點任教或從優質幼兒園抽取骨干教師對口支援師資力量薄弱幼兒園;后者是以制度的形式剛性要求所有滿足一定條件的幼兒教師限期在不同幼兒園輪崗執教。結合我國教育實際,均衡配置幼兒師資,需要將兩種流動模式結合起來。從短期來看,幫助城鄉之間和幼兒園之間建立對口幫扶關系,提升薄弱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建立幼兒教師因發生流動而導致的關系、報酬、條件等流動成本損失的價格補償機制。從長期來看,應建立健全幼兒教師流動法制法規,使教師流動有制度可循,實現不同地區的幼兒教師全員流動。同時,推動區域性幼兒教師人才市場建設,為幼兒教師流動創設公平環境,促進教師資源的地區分布相對均衡,實現幼兒教育的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