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健康教育管理研究
時間:2022-04-07 09:47:00
導語:腫瘤患者健康教育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19年12月,病毒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漢發生,并迅速向全國蔓延。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后,打破了很多患者原有的治療計劃,患者健康教育也受到了較大影響。在這樣的特殊形勢下,應提倡減少外出、避免人群聚集,縮短患者在院停留時間,因此如何做好腫瘤患者的健康教育成為了一個緊迫的問題。針對病毒肺炎對腫瘤患者的影響,腫瘤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及重要性,疫情期間如何針對腫瘤患者采取更加合理的方式做好健康教育等問題,本文進行了簡要的闡述。希望能夠引發腫瘤健康教育工作者對病毒肺炎疫情下如何實施腫瘤患者健康教育的思考,最大程度上降低疫情帶來的不良影響,保證腫瘤患者健康教育的科學性、連貫性。
【關鍵詞】病毒肺炎;腫瘤患者;健康教育管理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爆發了病毒性肺炎疫情。2020年1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將導致肺炎疫情的病毒正式命名為“2019病毒”[1]。因其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和致病性,疫情逐漸蔓延至國內多個省市。病毒肺炎(以下簡稱肺炎)的流行引起了我國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2020年1月2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將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并于2月18日頒布《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2]。雖然所有人群對病毒普遍易感,但老年人以及合并有基礎疾病的人群受影響更重。腫瘤患者年齡普遍稍大,且本身免疫力較低,抗感染能力較弱,尤其在接受放化療過程中的患者,更可能進一步損傷身體免疫力[3]。因此腫瘤患者這一特殊群體更是感染肺炎的高危人群,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腫瘤患者的心理焦慮。另外為避免人群聚集性傳播,大多數醫院均采取了提前網上預約掛號、縮減非發熱患者的收治量等措施,對腫瘤患者就診治療也帶來諸多不便。在這個大環境下,如何做好腫瘤患者健康教育服務,提升腫瘤健康管理水平更顯重要。本文結合腫瘤患者特點及公共衛生安全因素就現有疫情形勢下如何對腫瘤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管理做出討論。
1肺炎對腫瘤患者的危害
1.1對身體的影響。肺炎雖然人群普遍易感,但對于腫瘤患者來說可能更加易感。研究顯示肺炎重癥患者的中位年齡為52歲,達到復合終點(入住重病監護房、使用人工呼吸機或死亡)患者的中位年齡為63歲。而2014年數據顯示我國腫瘤平均發病年齡為63.59歲,正好處于這個年齡階段[4.5]。隨著年齡增加,機體免疫力也不斷下降,老年人多系統機能下降的特點導致病情錯綜復雜,多種疾病相互影響,治療難度大大增加。合并腫瘤的患者更容易出現肺炎、呼吸困難等嚴重癥狀,甚至危及生命。另一項研究顯示,60歲及以上患者病死率明顯高于60歲以下患者,且合并癥明顯增多。尤其是在發病期間淋巴細胞絕對值逐漸減少者,預后更差[6]。另外,惡性腫瘤的進展速度也是腫瘤病人尤其關注的問題。在肺炎疫情之下,對人員流動性的管控以及醫院縮減患者收治的措施將導致部分患者治療延遲。隨著病情的進展,腫瘤的發展速度也會越來越快,這無疑會使疾病變得更加復雜和難以處理。有研究顯示,早期胃癌從Ⅰ期發展到Ⅱ期需要約34個月,而從Ⅲ期發展到Ⅳ期只需要1.8個月,而且對于Ⅱ、Ⅲ期患者需要在3個月以內手術才可能是安全的[7]。這也是需要醫患雙方都要面對和理解的問題。1.2對心理的影響。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威脅社會民眾的身體健康,無疑會使大家緊張焦慮,腫瘤患者作為特殊易感人群更是如此。心理學研究表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沖擊可引發個體產生相應的群體心理應激反應,比如焦慮、緊張、煩躁、悲傷、恐懼等情緒問題,內感性不適、病理性錯覺等認知癥狀以及納差、惡心、腹部不適等軀體癥狀[8]。本次疫情爆發受影響人群范圍廣,持續時間長,對腫瘤患者的診治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他們更需要心理方面的疏導和積極情緒的應對,以減輕疫情所導致的心理傷害,促進社會穩定。
2腫瘤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及重要性
腫瘤是一種慢性病,其診治及康復過程十分復雜,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疾病管理要貫穿整個治療及康復過程。腫瘤患者從出現癥狀到就診前再到醫院接受手術、化療、放療等治療一直到康復出院的整個過程,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并伴隨著較大的心理變化。這些心理變化會直接影響治療的效果和病人的生活質量,有效的健康教育能減輕患者對疾病的恐懼,提高治療效果[9]。患者教育一般包括術前宣教、治療期患者教育及康復期康復指導,要針對不同診療階段的腫瘤患者進行個體化的健康教育。腫瘤的診斷可以對患者身心造成極大的傷害,患者常常表現為極度恐懼或絕望,但每個人的心理素質和病情都不盡相同。從就診階段健康教育就要開始發揮作用,針對具體患者解釋相應腫瘤的科普知識,讓患者了解配合治療可以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從而激發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入院后的健康教育可以有針對性地讓患者了解相關檢查和治療手段的必要性以及可能引起的并發癥以及不良反應,使患者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積極配合治療。治療期間的健康教育要對患者的營養和術后恢復進行指導,同時針對患者治療中出現的反應進行科學解釋,比如化療后的骨髓抑制以及放療后的放射性炎癥等等,使患者配合醫生最大限度減輕不適。患者結束治療出院后還要繼續指導合理用藥,科學康復,盡快回歸社會,切實提高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10]。
3腫瘤患者健康教育管理的建議
疫情防控期間,為保證患者教育的連續性,健康教育的形式要結合院外管理,包括癌癥患者的診療、用藥、營養、康復、居家護理等指導的同時,還應適當增加肺炎疫情基礎科普知識、居家隔離防護注意事項、本地疫情擴散情況等,為患者傳遞科學準確的、實用有效的疫情防護科普。3.1搭建網絡化健康教育平臺。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由于患者不能及時到醫院進行就診及復查,因此腫瘤患者教育要適當調整形式,充分利用網絡化健康教育,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指導。有研究對560名腫瘤患者進行出院后健康教育指導方式的需求進行調研,排名前5種的是健康教育手冊、康復熱線、在線講堂、網絡咨詢和居家指導[11]。網絡平臺的出現可打破時間、地域的限制,為醫患建立無障礙的溝通,使患者獲得快捷、高效的指導[12],同時網絡平臺通過各種形式圖像、文字、視頻等教育內容,提高了患者疾病自檢意識和管理意識,將被動康復治療轉化為積極主動治療,促進患者建立良好的行為,進而做好疫情期間的癌癥患者健康教育。疫情期間,癌癥患者的健康教育可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傳播優勢,從線下健康教育轉為線上健康教育,開展線上健康講堂、專家網絡在線答疑、網絡科普課程等。例如中國抗癌協會攜手TopMD聯合打造了《抗癌集結號》“肺炎侵襲下,腫瘤患者如何應對”專題欄目,疫情期間邀請到了10余位著名腫瘤專家,利用在線直播、音頻訪談等多種形式,給不同癌種的病友進行有針對性的患教科普,普及疫情期間居家護理方法及就醫建議,全網400萬+人次在線。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開通了在線咨詢服務,由副主任醫師以上的臨床專家以及知名專家團隊在線實名提供免費咨詢,一個月累計為1萬人次患者提供咨詢服務。人民日報、醫師報、健康時報等主流媒體,搜狐、網易、騰訊等門戶網站,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腫瘤咨訊等新媒體也為患者健康教育搭建平臺,通過免費在線咨詢及多維度、多形式的患者教育活動,幫助腫瘤患者在疫情期間能獲得幫助及指導。其中“病毒無情,抗癌有愛”關愛肝癌患者大型公益活動湖北專場約1萬余位患者在線參與,中國NOSES網絡視頻大會暨公益義診活動約有7萬3萬余名醫護人員、腫瘤患者在線參與。同時,多家醫院組織專家撰寫疫情期間癌癥患者診療建議及指南,并將文字內容制作成短視頻、動畫、圖片等電子化產品,圖文并茂、通俗易懂,更便于線上傳播。3.2拓寬多元化健康教育途徑。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要拓寬腫瘤患者健康教育的途徑,提高健康教育指導的可及性和覆蓋人群。醫療機構要充分運用醫院APP、公眾微信號、官方網站、官方微博等平臺,同時結合大眾媒體如電視、廣播、網絡、報紙、雜志、新聞客戶端等傳統媒體以及微信、抖音等新媒體,進行癌癥等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在全社會形成科學防治癌癥的良好宣教氛圍。微信作為國內流行最為廣泛、覆蓋率最大、認知和接受程度最高的即時通信服務之一,不僅可以一對一進行交流,還能夠利用平臺建立群聊或利用關注公眾號的方式來對癌癥患者進行定向健康宣傳[13]。疫情期間,醫院可按病種或專業組建立患者管理微信群,由臨床經驗豐富的主治醫生及護士長對癌癥患者進行管理,及時向患者和家屬進行健康宣教,答疑解惑。康復熱線的指導方式同樣被癌癥患者廣泛接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在患者服務中心常年設置患者咨詢熱線,此次疫情期間不僅增加電話線路,同時安排臨床醫技行政人員接聽患者咨詢,為全國各地的腫瘤患者進行診療健康指導。隨訪是臨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出院患者或慢性疾病患者進行醫療追蹤服務,處理預后、康復情況及遠期療效,并給予治療建議,更好地為患者服務[14]。電話隨訪可在癌癥患者居家期間將健康教育延伸到患者家中[15]。疫情防控期間的電話隨訪也可在腫瘤患者居家期間附帶提供健康教育,增加包括出院后康復訓練、遵醫囑行為等健康教育內容,更好地為患者服務。3.3建立“醫院-社區-家庭”全方位健康教育團隊。疫情期間,構建“醫院-社區-家庭”網絡化的健康教育方式,有助于根據腫瘤個人情況進行規范化的診療指導,動態連續的心理關懷,同時可以保持患者出院后與醫院、社區的互動聯系[16]。醫院可通過成立腫瘤患者同伴教育小組,發揮群體抗癌作用。由醫務人員、心理咨詢師、營養師、康復師等組成在線患者健康教育小組,同時選擇臨床治療中依從性較好、積極樂觀的腫瘤患者加入到同伴教育小組中,進行感情交流,分享成功治療經驗。通過群聊、私聊、小組健康教育、全組健康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使患者獲得及時、有效的健康咨詢,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增強治療信心[17]。疫情期間無法出門,社區成為居民活動的主要場所,社區醫院承擔起更多日常診療及慢病管理的任務。社區醫院要利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網絡對腫瘤等慢病患者進行管理,社區醫院應對家庭醫生增加癌癥患者居家健康指導的培訓。具備醫院遠程醫療服務技術的醫院,積極開展對基層社區醫療機構的遠程會診。同時可在社區宣教欄中增加癌癥等慢性病的防治知識。建立患者家庭社會支持系統。腫瘤患者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從而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此時對病人的健康維護就不單單是醫務人員的責任,需要來自社會各個方面和家庭成員,即家庭支持系統發揮作用。通過向患者家屬普及癌癥等慢性病的管理知識,讓家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幫助患者做好疾病及心理的健康管理[18]。當前的肺炎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腫瘤患者的健康教育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創新健康教育工作方法,充分利用網絡傳播的快捷方式,開動腦筋,發揮主觀能動性,多措并舉繼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最大限度降低感染的發生,同時為癌癥患者提供更好的健康指導,保證診療工作的正常進行。
作者:高菲 畢曉峰 張曉丹 王維 張平
- 上一篇:簡述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自我和諧的關系
- 下一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