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時間:2022-07-06 09:45:40
導語: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即學校借助諸多管理手段針對大學生學習過程、日常生活當中所觸及的部分事務展開管理,從而在確保學校各項工作有序進行的同時,為學生們營造優質的生活、學習環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及發展。本文以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意義入手,分析了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困境,提出了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徑。
[關鍵詞]學生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徑
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旨在規范大學生群體日常行為,進而為學校內部各項工作順利實施提供保障。所以,在學生教育管理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必要性。思政教育工作融入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中,有助于學生群體明確正確價值觀及人生觀,同時推動學生個體約束自我日常行為,為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可持續發展打下夯實基礎。
一、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意義
(一)創新型人才培育的客觀要求
新時代教育視角下,為培育出順應國家社會生產、管理、建設及服務等一線的合格創新型人才,要強化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思政教育之間的結合程度,二者相融,充分滿足創新型人才培育的客觀要求,能夠最大限度強化學生群體理論知識層面的綜合素養與創新能力,使學生群體明確認識到在校期間不但要提高個體能力,而且還應堅定在德育教育引導下,加強個體綜合能力與素養。與此同時,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和思政教育深度結合的過程當中,高校可以以思政教育工作有關要求為基準,堅定以生為本的育人觀念,培育學生群體在思想政治層次的綜合素質,從而切實豐富學生教育管理內容,落實對大學生價值觀與人生觀的有效引導。
(二)思政教育工作改革必然要求
在全面貫徹與學習黨的思想環境下,為有效促進高校思政工作改革,應基于思政教育基本內涵及要求,以思政教改需求層面入手,強化學生教育管理和思政教育的結合程度。如此一來,以思政教育革新視角而言,能夠最大限度發揮該課程教育優勢及功能,深度融合思政理論課程育人內容,針對高校學生教務及管理工作當中的核心教育目標、內容與相關規劃進行合理擬定,突破以往思政教育內容、模式及評價形式,有效彌補以往思政教育的弊端,解決思政教育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而推動思政工作質量、效率有效提升,引導學生們樹立正確就業觀念及價值取向。另外,學生教育管理和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能夠將學生德育工作落到實處,持續延伸思政教育輻射范疇,把思政教育內涵及有關知識滲透到教育管理工作全過程,改善學生教育管理質量及高校人才培育成效。
(三)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現實要求
伴隨我國對于以人為本育人觀念的推崇,多數院校均積極把以人為本的育人觀念滲透到學生教育管理活動中。這一育人觀念強調學校應注重發揮學生群體在日常生活及學習中的主體性,同時在工作實踐中重視學生個體意見及需求,注意各項工作開展模式,應在確保工作質效的同時,重視學生群體感受。而這便要求學校轉變以往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由傳統對于學生群體行為方面的強制化管理,向借助思政教育面向學生群體展開思想引導的方式轉變,此種方式借助對于學生群體展開思政教育,推動其積極約束個體行為,配合學校與教師工作,這不但滿足以人為本的育人觀念,所取得的教育管理成效也較佳。
二、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困境
(一)思政教育在學生教育管理中時效性不足
現如今,部分高校在學生教育管理當中所實施的思政教育存在時效性不足,以及時機不當等問題,難以有效發揮引導大學生思想、行為的教育目的,更無法充分彰顯思政教育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當中的應用價值。究其原因,在于多數院校在學生教育管理層面缺乏體系制度不完善的問題,在學生管理者的工作任務部署層面缺乏合理性,同時管理權責劃分較為模糊,負責學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師欠缺充足的思政工作經驗。除此之外,學生教育管理當中各項工作職責落實狀況欠佳,并且在教育管理實施過程當中,欠缺有關人士高度配合,所以難以確保思政教育在學生教育管理中的時效性。
(二)學生教育管理者忽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眾所周知,思政教育工作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中所發揮的作用不可替代,合理與科學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能夠切實提高學生教育管理質效。然而,現階段國內部分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者卻普遍存在忽視思政教育工作的現象,多數學生管理者在教育管理工作當中仍采取說教與批評等方式展開思政教育,此種工作模式不但無法獲得理想化效果,而且還極易導致學生群體生成厭煩興趣,對學生教育管理的有序開展具有負面影響。除此之外,高校學生管理者日常工作量相對繁重,并且多數管理人員并不具備專業化的思政教育背景,造成其在具體教育管理工作當中難以投入更多耐心,對思政教育和學生教育管理有機融合造成阻礙。
(三)社會思想文化多樣性導致學生思想偏差
近些年,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平臺的持續發展、進步,促使社會信息量體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且借助網絡通信技術及新媒體平臺,全球各地用戶均可及時交流互動,信息傳播范圍不斷擴大,且傳播速度也持續提高。在此環境下,社會涌現出多樣性的思想文化,而部分消極思想及文化對大學生造成嚴重的消極影響。現如今,部分大學生并未樹立積極價值觀與人生觀,且將讀書學習視作個人前途發展以及家族榮耀獲得的主要途徑,缺乏為社會及國家建設、發展而服務的認知。另一方面,國外部分思想與文化通過網絡或者多種渠道涌入中國,部分大學生僅片面性理解和認知西方文化,導致其丟失自我,過度追求享樂主義與拜金主義等消極思想。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當代大學生群體思想發生偏差,對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以及思政教育的開展均帶來不利影響,對二者融合發展也帶來諸多挑戰。
三、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徑
(一)創新學生教育管理的模式,確保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和思政教育工作結合過程中,注重教育管理模式創新,規避硬性管理手段的廣泛運用,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厭煩心理現象發生。所以,在教育管理工作當中,學校應致力于思政教育的滲透,利用思政教育引導管理工作,強化學生群體對于教育管理工作的認同程度。在高校思政教育內容講解過程當中,需及時創新教育手段,轉變注入式教育模式,注重開展實踐性與探究性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們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們可自主思考與探究知識。在此過程中,教育管理人員應確保思政教育的實效性。換句話說,應在適當時機面向學生實施思政教育,唯有如此才可發揮引導學生明確積極思想政治理念的教育目的,進而令思政教育在管理工作當中發揮應有作用。為最大程度保障思政工作實效性,高校需健全教育管理機制,科學部署管理人員日常工作量,清晰劃分其權責范圍,確保學生教育管理所觸及的各項工作均由專門人士負責。
(二)提高教育管理者思想認知,促進教育管理工作順利進行
現階段,高校應強化學生教育管理者對于思政工作的思想認知,提高其重視度,唯有如此才可確保思政教育能夠有效融入教育管理當中,最終實現提高管理工作質效的目的。而學生管理者應積極革新思政教育工作模式,不可單純地憑借說教與批評等形式展開思政教育。高校以往學生教育管理當中,所設置的教育管理目標普遍是針對大學生群體日常生活及學習狀況,鮮少有關于思政教育的管理目標。學生教育管理當中,管理者通常擁有較多與大學生們接觸的機會,這恰恰是實施思政教育工作的最佳時機。伴隨社會、市場對于人才需求持續提高,各高校應借助強化思政工作的形式,引導學生們明確積極學習、生活目標與思想道德理念,唯有如此才可達到加強學生綜合素養的教育效果。所以,管理者在具體工作中需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政教育所具備的功能,將思政教育和學生教育管理深度結合,以此促進教育管理工作順利進行。
(三)組織互聯網教育管理活動,引導學生正確認知多元思想
近年來,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并逐漸被運用到社會各個行業及領域當中,教育信息化時代隨之來臨。在這一大環境下,積極推動思政教育和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有機結合,應合理展開網絡教育工作,組織互聯網教育管理活動,增強高校教育管理有效性。一方面,高校應開發線上教育管理平臺,并開辟學生教育管理模塊,健全有關管理制度和體系。比如,在教育管理模塊當中,可適當滲透思政理論課教學內容,將學生教育管理和思政教育的結合開展落到實處,實現兩者協同教育和引領學生。另一方面,引進前沿性技術手段,及時掌握大學生群體當下學習、生活動態,按照學生們學習動態現狀,組織線下深度交流和探究性實踐活動。除此之外,教師可以以微信公眾號及QQ等媒體平臺為依托,面向廣大學生群體傳播正能量,從而提高其知識深度與廣度。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中滲透思政教育,實現兩者深度結合,需要創新學生教育管理的模式,確保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提高教育管理者思想認知,促進教育管理工作順利進行,組織互聯網教育管理活動,引導學生正確認知多元思想,從而推動大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愷琳.新媒體環境下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19):28-29.
[2]彭鵬.社會工作視域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創新探討[J].花炮科技與市場,2020(3):122.
[3]楊駿.人文關懷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徑分析[J].改革與開放,2018(24):130-132.
作者:馬明達 單位:電子科技大學格拉斯哥學院
- 上一篇:書法教育與德育滲透實證研究
- 下一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