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網絡語言探析論文

時間:2022-10-03 04:15:00

導語:漢語網絡語言探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漢語網絡語言探析論文

摘要:隨著網絡的普及,不知不覺中。“頂”“沙發”等新生詞匯就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甚至一些字母、數字、標點等特殊語匯:如“FT”、“ID”、“94”、“88”、“:”)等,正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面對越來越多的新生詞匯,很多人擔心,漢語的純潔性將會因此受影響,并認為它們是對傳統語言的破壞、顛覆。不過,也有很多專家認為,這些新生詞語是漢語在新時展的必然趨勢,是對傳統漢語的豐富。

關鍵詞:網絡語言;詞匯;爭議

隨著中國加入WTO,在提高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的壓力下,文化機制開始了大轉軌。運用電子技術的數字化復制、傳播的方式日益普遍,將部分紙張印刷文化嬗變為電子網絡傳播文化,網絡文化就在這種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網絡文化是當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產物,它大大超越了影視文化的特性,是一種在網絡上聲情融通、圖文并茂、隨緣演化的超級媒體。網絡文化突破了傳統文化的時空界限,改變了人們的生存空間與生活方式,它創造的虛擬空間,使人們可以在信息化、數字化的虛擬“實在”中體驗人生,創造自我和溝通未來。于是,在交往與對話中,網民的個體自由和主體意識大為增強,其突出的外化表現就是網絡語言大行其道。

網絡語言實質上也是一種特殊的詞匯,作為語言的建筑材料,詞匯足語言的一大要素,而當社會的發展直接影響語言演變的時候,詞匯則往往是首當其沖地受到了社會發展的影響。

斯大林曾經明確地指出:“語言,主要是它的詞匯,是處在差不多不斷改變的狀態中。工業和農業的不斷發展,商業和運輸業的不斷發展,技術和科學的不斷發展,就要求語言用工作需要的新的詞和新的語來充實它的詞匯,語言也就直接反映這種需要,用新的詞充實自己的詞匯,并改進自己的文法構造。”而經常使用網絡語言的人群中,青少年學生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因而,認識并合理地對待網絡語言,成為我們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任務。

一、漢語網絡語言的分類

1.縮略語

第一種是用拼音代替文字,如MM——妹妹、美眉;GG——哥哥;DD——弟弟;SJB——神經病;PMP——拍馬屁;MPJ——馬屁精;PLMM——漂亮美眉;XDJM——兄弟姐妹;PFPF——佩服佩服;BT——變態;SL——色狼;BL——玻璃,不是指一種易碎品,而是同性戀;BC——白癡;BD——笨蛋;RY——人妖;LM——流氓;JJWW——唧唧歪歪,指人說話的樣子;蛋白質——BD+BC+SJB(神經病)。

第二種是用數字代替文字,如4242——是啊是啊;847——別生氣;987——就不去,就不去;886/88——再見;9494——就是就是;74——去死;771——親親你;881——抱抱你;7456——死我了;55555——哭。

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從未有過的色彩斑斕而又節奏快捷的氛圍里,緊張的工作、放松的期望使得人們不僅要求新奇的語言形式進行交際,而且要求交際的符號越簡便、越省時、越省力越好。很多新詞、新用法大多是對原詞的縮略,因為這樣能夠減少擊鍵的次數。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

2.諧音類

稀飯——喜歡;果醬——過獎;醬紫——這樣子;粉——很,非常;表——不要,比如表太好,就是“不要太好”的意思;新蚊連啵——被無數蚊子咬了;FT——分特(faint的簡稱),暈倒;木油——沒有;愛老虎油——IloveU(我愛你);斑竹——版主:樓豬——樓主:偶——我。

現代人的思想意識具有追新、追奇、追時尚和追個性的心理,甚至連飲食、服飾也要求與眾不同,在這種心理支配下,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而全球化進程的加劇、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大勢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活躍了人們的思想,過去那種循規蹈矩、千篇一律的狀況被打破了。這種變化充分地反映到網絡交際的過程當中。而諧音類網絡語言則是這一反映的最好明證。

3.英語類

THX,3X——thanks,謝謝;sigh——嘆息;cool——酷;gay——同性戀;zipit——閉嘴;leecher——吸血鬼,指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分享回報的家伙,被嚴重鄙視的人;DL——down-load,下載;PUB——網路上掃描到的np,可以臨時起上傳下載功能,也指把文件傳到pubftp上共享的行為:BRB——Berightback,馬上回來;TTYL——Talktoyoulater,再見,下次回頭再談:BBL——bebacklater過會回來;kickyourass——打你屁屁:fans——粉絲,崇拜者:faint——暈倒。

中國加入WTO后,中國和西方國家的交流更加頻繁,而網絡的盛行,也為漢語和英語兩種不同語言的交流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講,不同的語言互相接觸——不管是個人之間的直接接觸,還是通過媒體的間接接觸——都有一個共同的結果,就是文化跨越了語言的地理疆界進行擴散。文化擴散的一個明顯的表現是受惠語言里出現新的詞匯項目。因此,漢語網絡語言中也盛行英語。

4.論壇類

“頂”(支持)——暗喻一個雙手托起的動作。網絡語言的簡潔化決定了單字的流行,同樣表達對某人某事的認可,“頂”字遠比“支持”更有氣勢,且發音鏗鏘。

“沙發”(在論壇里的通常含義是指第一個回帖的人)——是板凳的升極版、豪華版。表示不管帖子內容,先占個位子,強調的是速度,

“汗或寒”——有兩個意思,敬佩和從頭到腳的冷,也有害怕或敬畏的意思。這兩個詞很傳神,出汗或顫抖,都是人受了觸動后的反應。此外。“汗”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即對他人的愚蠢表示震驚。“寒”也有可以表示失望。

“潛水”(表示在論壇只看帖不回復)——“潛水”是不道德的,屬于那種只看不說、不事生產的懶人,要是網民都潛水,論壇就沒有存在的可能了,所以潛水受到嚴重的鄙視,那些專喜歡看別人灌水自己不灌水的家伙被叫做“潛水員”。“潛水”的反義詞是“灌水”。

“水桶”、“水鬼”、“水仙”、“水王”、“水母”——指灌水狂人,水母特指女性。水手——版中的蕓蕓眾生。

“斑竹”、“板豬”——版主,論壇版塊的管理人員。

毫無疑問,網絡論壇對網絡語言的傳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更在很大程度上豐富著網絡語言。因而曾經語言專家指出:由于網絡論壇傳播模式的特殊性,網絡論壇所使用的語匯更能代表網絡語言的特點,而并非目前社會上通常所認為的網絡在線聊天時所使用的那些語言,原因在于網絡聊天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日常人際傳播和群體傳播的共同性。5.其他類

走召弓雖——超強;恐龍——長得難看的MM;抓狂——受不了刺激而行為失常:菜鳥、小蝦、初哥——就是初級水平的新人;老鳥,大蝦——高手;倒——暈倒,厥倒;爆頭——游戲中引來的詞匯,把某人打得腦袋開花;拍磚——提意見;惡搞——縮寫為EG,始用于《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意為惡狠狠地搞、惡意地搞、惡劣地搞甚至惡毒地搞,惡搞的本質是偷梁換柱、使被搞者面目全非;房奴——房價瘋漲形勢下的被征服者,精確解釋是月供占家庭收入50%以上的房貸族;綱絲——后超女時代的粉絲團(按照該時代的命名邏輯,李宇春的粉絲團自稱為玉米,何潔的粉絲團自稱為盒飯,“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的粉絲團則自稱為綱絲);換客——始于“別針換別墅”事件,以物易物,通過互聯網物品信息,見面交換,拒絕貨幣參與。

二、對網絡語言的爭議

目前社會上對網絡語言大致有三種不同的態度。

第一種態度是肯定,以部分學者為代表。復旦大學顧曉明教授認為“網語是一種可以體現現代人生存和思維狀態的新語言,它的出現在語言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必將成為新世紀的語言方式”。很多專家也認力,這些新生詞語是漢語在新時展的必然趨勢。是對傳統漢語的豐富,它們猶如“潤物春雨”,讓我們傳統語言保持常青。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研究員馮志偉就表示:對于網絡語言,應當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進行科學的研究,它們是一種客觀存在,不應簡單否定;如果往前看的話就會發現,一些曾經陌生的網絡語言現在已經非常熟悉,如“下載”、“鏈接”、“復制”等等。早已被人們接受。

第二種態度是反對,以大部分中小學教師、學生家長及部分學者為代表。網絡語言的不規范性和某些明顯帶有低俗色彩網落語言的存在使得這些人認為網絡語言會給漢語造成污染,破壞漢語的純潔,進而嚴重影響了中小學生的語言習慣和語文學習,有百害而無一利。因而。這些人反對中小學生接受和使用網絡語言,有些地方主管部門甚至明確禁止在媒體或某些場合使用網絡語言。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理事錢玉趾先生就表示,所謂的“網絡語言”只是網上流行的一種“符語”,并不具備語言的特征,更不具備合法性、規范性及通行性。第三種態度是認為不能全盤否定,但要正確引導,以大部分網民及多數學者為代表。

面對外界的爭議,網民自己對網絡詞語的解釋也常常爭議不止。例如“汗或寒”,盡管很多人都在頻繁使用這個詞,但事實上,大家對詞義的理解各不相同。有人認為汙是“暈”的意思,還有的認為是“汗顏”,也有人用它表達的是“居然這樣”的內涵。另外一個爭議詞匯是PS。有人認為這是photoshop的簡稱,一部分網友承認這樣使用過,但更多的人提出PS是postscript的縮寫,意思是“附言、后記”;游戲玩家則認為PS是playstation的縮寫,也就是索尼公司研發的一款游戲機。這種爭議似乎印證了一個事實:網絡語言的含義具有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

三、結論

網絡語言是年輕人在虛擬世界的通行證。掌握了這套語言。甚至創造新的流行詞匯,不僅能讓他們在網絡世界暢通無阻。同時還能建立自己的“江湖地位”,贏得別人的崇拜和尊重,這也是網絡新詞層出不窮的動力之一。生活給了每個人創造的源泉,而網絡的相對自由平等也加速了新詞匯的誕生。而網絡詞匯不斷推陳出新,本身是由使用帶動的,它給人們帶來了簡明、幽默、直接、鮮活的溝通方式。

不過語言專家認為,雖然由于網絡傳播的特殊性。網民創造的、適應網絡傳播表現特點的一些語匯將會長期使用下去,但整體上將呈衰減的趨勢。因此是否規范網絡語言等新生詞匯并不是非常重要,關鍵是看它是否具有生命力。語言是活的、變化的、一直處于發展中的。新生詞匯主要取決于它自身的生命力,例如,現在如果用“酷”來夸一個人,那他已經不覺得酷了。“大蝦”、“菜鳥”等平面媒體常用的詞匯,在BBS常用詞的前30位排名中已不見蹤影。倒是“沙發”等后起之秀被大家紛紛使用。可見網絡語言有相對短暫的生命周期,但是,那些充滿活力的網絡語言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約定俗成之后,就可以為人們所接受,畢竟它們在一定程度上是這個網絡時代的反映,同時,它們也豐富了中國的語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