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量濃度的教學透析
時間:2022-04-10 05:33:00
導語:物質的量濃度的教學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課題引入
在帶領學生學習物質的量濃度時,由于相當部分同學并未掌握物質的量以及氣體摩爾體積概念,亦未建立起正確的物質的量的思維方法,還依賴于初中學習的運用溶質的質量分數進行計算的方法。
首先把學生分成甲乙兩組,分別計算下面的題目。
1.多少克NaOH能與50g98%的H2SO4溶液恰好完全反應?
2.含0.5molH2SO4的H2SO4溶液與含多少摩爾NaOH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應?
此時,全班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接著問:稱量50g98%的H2SO4溶液需要哪些儀器?溶液通常是用來稱量的嗎?如果在實際操作中知道溶液的體積,如何計算溶質的物質的量呢?在做了這些引導之后,很多同學體現出強烈的求知欲。
二、課堂學習
環節一:
學生讀書,討論,找到物質的量濃度的定義、單位,并得出表達式。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課堂思考:
1.40g氫氧化鈉溶解在0.5L水中形成某溫度下的溶液,此時的物質的量濃度可求嗎?若能,試計算。
2.40g氫氧化鈉溶解在一定水中形成某溫度下的溶液0.5L,此時的物質的量濃度可求嗎?若能,試計算。教師與學生共同比較,得出結論。
環節二:
指導學生對定義式中各物理量及其單位的理解,然后展示練習:
1.1L溶液中含有某物質3mol,則此溶液物質的量濃度為mol/L。
2.用40gNaOH配成2L溶液,其物質的量濃度mol/L。
3.標準狀況下,22.4LHCl配成0.5L鹽酸,其物質的量濃度mol/L。取出10ml,其物質的量濃度為mol/L。
4.物質的量濃度為2mol/L的硫酸溶液250mL,含硫酸的物質的量為mol。
在練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寫出計算公式和計算過程。這樣可以使學生熟悉物質的量與質量、氣體的體積、物質的量濃度、溶液體積之間的關系,理解計算式中各量的含義。
環節三:
引導學生理解溶質電離的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與溶液的體積無關,討論:下列溶液中Na+的物質的量濃度最大的是:
A.100mL1mol/L的NaCl溶液
B.100mL1mol/L的Na2SO4溶液
C.100mL0.5mol/L的Na3PO4溶液
D.400mL0.5mol/L的Na2SO4溶液
小結:物質的量濃度可以用來表示溶液組成的,在應用中有很多方便之處。物質的量濃度只與溶質的濃度有關,與液體體積無關。
三、鞏固練習
綜合性練習題能使學生達到較高的學習水平,要給予重視,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要達到較高的綜合水平,需要一定的基礎,對這一點絕不能忽視,否則就會“拔苗助長”。因此,要做好基礎性練習題和綜合性練習題的和諧配合。
在教學中,可以把習題分為A、B、C三組,A組為基礎題,鞏固概念和概念遷移,每生必做且要求獨立完成,B組為鞏固題,適度發散及知識點理解,增強概念的橫向聯系,每生至少選做兩題,也可全做,C組題為提高題,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選做,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從而積極地、主動地學習。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識,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反思與評價
1.采用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方式,對于新的化學概念,不是以講授為主,而是采取層層引入問題情境的方式,使學生處于不斷的思考中。在學生的思考討論過程中,引出本堂課的核心知識,通過學生的討論解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掌握了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意義,完成了本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2.從課題引入到習題設計,不僅在形式上起一種過渡作用,更是將學生的思考引入新的方向,解決教學重難點。
3.在學生討論和解題過程中,教師應當能夠敏銳的抓住學生暴露的問題,從問題入手,以討論的形式與學生一起分析解題思路,并且進行集中講授。
4.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張個性的培養,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這必然要求教師教學方式,由以講授為主導的教學轉變為倡導探究、引導發現為主的教學。對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不能忽略,還要使練習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有力手段。
教學時間有限,練習一定要少而精,必須選擇覆蓋重點內容、代表各種類型的最典型的練習,通過練習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即便是對于知識技能的練習,也要全面地予以考慮,并且有所側重,做好整體的規劃、設計。以化學教學為載體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熱愛生活、有社會責任感的高尚人格。
- 上一篇:淺論會計信息化系統的單位內部管控
- 下一篇:深究如何做好初一英語入門教學